面对同样的生活压力事件,为什么有的人会出现状,而有些人则不会?近日,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成立55周年报告会上,专家认为,不但抑郁症有遗传学基础,和青少年偏差行为都有遗传背景,焦虑与抑郁障碍的共病率高达60%。
据该院葛小佳等人报告,在世界范围内,抑郁症是名列前五位的致残和导致疾病负担的原因之一。国外行为学专家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家庭成员的发病危险为9%,明显高于3%的基线水平,提示遗传因素在抑郁症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在一项基于住院病人的研究中发现,同卵双生子共病率为40%,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的共病率11%,且抑郁越严重,遗传因素的影响越显著。
研究者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发现,5-HTT基因在压力性事件诱发抑郁环节上具有调节作用。5-HTT基因在启动子区具有短等位基因的个体,在面临压力性事件时更易出现抑郁症状甚至自杀,而与五羟色胺代谢有关的TPH基因,则是与自杀行为和抑郁有关的另一个主要候选基因。
据悉,中科院心理所已初步建立了青少年双生子信息登记系统,在北京地区登记400多对双胞胎,通过心理测验收集表型数据,通过口腔细胞收集和DNA提取收集基因型数据,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环境和遗传对青少年焦虑、抑郁和偏差行为的影响。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