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谈60年中国人的情感变迁

  导语:这是一个从保守到开放的60年,在这60年间,人们对感情问题讳莫如深到现在的用口述实录来倾述情感,从组织安排婚姻到自由恋爱,中国人的情感、家庭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浪女性特别邀请了安顿老师为我们回顾了这60年激荡的情史,安顿老师指出自由恋爱是把双刃剑,同时还指出80后闪婚比60后包二奶道德。

  15年前 我上了“贼船”

  我开始关注个人情感方面的采访大概在1995年开始的,那个时候和今天整个社会的开放程度是不能比的,因为在1995年的时候,还有一些关键词,比如女孩子嫁给了有钱人叫傍大款。多少钱算有钱?我们那个时候的观念叫一万块钱。还有那个概念,到1995年的时候,可能比一万多了点就是几万,不会说像现在似的,有亿万资产还排不上队。

  大家会对感情问题比今天更讳莫如深,中国刚刚开始有上的开放,之前经济环境的变化,到个人情感的变化,并且真得拿出来,开始把它当成一件事来说,作为媒体对这块的关注应该从当年我工作的北京青年报那个时候开始的。

  为什么要做这个?那个时候在北京青年报是什么都会做,但是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是我在到报社之前开始做的,因为那个时候是文学青年,现在是大龄文学青年,总是有文学梦,那个时候想写小说。你20多岁的时候,没什么经历,你凭什么能写出来打动人的小说。我就想了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听别人的故事,这是很自私的,武装自己,用别人的经历。到今天我都认为阅历是财富,别人的阅历很多时候会给你提供一些经验,比如幸福的经验,让你知道获取幸福的法门,比如不幸的经验,让你知道怎么规避它。

  那个时候我的想法特简单,没到北京青年报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好多当时比较另类的人,我最早做的到青年报的敲门砖一个版的特写叫《笼子里的金丝雀》是95年8月份,当时在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以社会大特写写出来的,当时是石破天惊的故事。当时写了四个嫁给有钱人的全职太太,在今天,这个身份简直什么都不是,在当时我们还非常看重一个公职,我们还会盘算自己的退休费有多少,在公职单位怎么样升迁,还在想这些的时候,有些人已经放弃了工作,回到厨房了,成了拎着裙子脚轻轻下楼的优雅的全职太太,这个当时不能想象的。所以那期报纸据说卖得非常好。

  后来就有一个想法,作为一个媒体,原来我们对媒体的理解是这张报纸是办给所有人看的,每个人看这个报纸的时候,可以得到很多公共的资讯,现在逐渐发展起来以后,我认为报纸应该是办给每一个人看的,可以是这么厚厚的一叠,作为普通的读者,一定从一叠当中找到哪怕一个小的角落属于你自己的,当时我的想法是立志要让我们报纸有那么一个角落属于和我一样的人。

  我就开始做口述实录栏目。当时是一个一千字的栏目。包括到今天,有一个越来越坚定的想法,你研究一个社会,研究一个历史时期,研究它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经济环境,都离不开个体的命运,这个个人的命运就完完全全是被刚才我们说的裹挟在一起,而它最有代表性,恰巧有这个认识,我才开始做这件事情,上了“贼船”,没有下来,为之不疲,15年,一直在做这个事情。

  “情感专家”这个称号很可笑

  今年年初的时候有一个电视台的好朋友要做一个答疑解惑的栏目。他那个栏目特有意思,是把有困难的两口子都请到现场,你坐在那里对着两口子,如果不是煽风点火,就是息事宁人,专家起的作用是这个。因为是朋友,说安顿姐你来帮忙。

  我就特别认真,我已经好几年没有露面,因为我当保姆,带孩子,形象坏得一塌糊涂,不敢出来。这是好朋友,给我机会,特别高兴,晚上在柜子里找西装,找鞋,配好了,坐在电视台说事。

  后来我姐姐过来了,问你要干什么,我说要做什么,她说千万别去,我说为什么不能去,这是多好的事,你这是阻挡我发展。她说你认为情感这件事情里面有专家吗?你坐在那里,给你面前放一个牌子情感专家,你觉得可笑吗?我一想是。每个人经历是不同的,发生这段经历,发生这段故事过程当中,当时的环境也不同,而且当事人的心态也不同。

  人的感情很微妙。比如我们刚要做一个决定的时候,有一个苹果掉到地上,可能左右决定的改变,也许有,这种情况会发生。你作为一个专家,无法身临其境,你可以说,包括我在写书的时候,我尽力做到感同身受,但是我做不到。我知道我做不到,我无法感同身受,锥子没扎在你身上,你不知道有多疼,就这么回事。你怎么出主意,为什么这件事情我能做15年,因为我认为这件事情有意思,因为每个找我的人不一样。我做多少专家,我在多少事情成为万事通,那是不可能的,这是力不胜任的事情。

  到今天,我都质疑情感有没有专家,我认为可能具有普适性,具有公共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指导,这个非常有用,具体到一个个体,每天每个人家里鸡毛蒜皮,如果不把五根鸡毛和两块蒜皮都告诉你,这是没有对症下药,这是不行的。

  专家的点子具有普适性,未必针对具体的个体。我一直不敢去要这块牌子写在我前面“情感专家”,我一直不敢。在我书里不会看到判断,我已经让判断的欲望降到最低点,因为你真的无法判断,每个人的感情故事哪怕再琐碎,再罗嗦,再民间,再为你所不齿,是非常尊严的,这个时候你做像锦上添花的判断,我认为是不恰当的。

  自由的爱情是把双刃剑

  我采访的人,有50、60年代的老夫妻,他们在婚姻选择和感情的选择,当时政治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很多,60年代社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关键词,比如大义灭亲,比如划清界线,这实际上是当时政治环境强压给个人,造成多少家庭的解体,多少人妻离子散,并不是他们情愿的,人的选择,个人的选择就降到最低点,要屈从于一种时代,为你做出的选择。

  到70年代,就会好得多,70年代已经开始有跨国婚姻,我们总理已经可以批一个跨国婚姻,这个时候中国人的婚姻选择余地一下打开了。

  到80年代的时候,开始在心里有了自己的偶像,我们女性知道高仓健,阿兰德隆,我们会喜欢系着白围巾,穿黑风衣的像小马哥的人,开始有了自己的偶像,之前的偶像是青年禁卫军,你研究人的情感选择和取向的变化,会发现这个门在一点点打开。

  到90年代的时候已经非常多元,当有博客的时候,甚至比如说试婚、闪婚,同居这些。我们不讨论生活中的坏蛋,比如他就是不负责任,就是一个坏蛋,就是想玩弄你,就想玩弄感情,这部分人圈出去,我说正常人,说好人,说善良的人,本质还不错的人,在自己的婚姻和感情上用这样的方式去做,我认为他不是不负责任,他是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那一半这个过程。

  不光是我们国家现在是这个状态,之前的美国包括欧洲国家,包括现在的他们,年轻人仍然是这样的,这个就是我们可以进行选择。你现在退回到60年代,同居,是非法同居,女孩子是破鞋,要挂着绳子,穿上臭球鞋可以游街,现在不是,你不高兴了,可以搬起箱子去找下一个人。

  回过头来说这又是双刃剑,前两天采访一个妈妈,她说女孩子到底睡了很多男人好,还是只睡一个男人好呢?她问我,我说也许她睡了一个不合适,再睡另外一个还不合适。可是这样一路睡下去,就合适不了。我说为什么?她说已经麻木了,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任何东西从两面看,从正面看,是在追求自己的爱情最恰到好处,最饱满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的感觉,但是反过头来说,也许这个过程中,付出的感情代价成本会非常高。这完全取决于个人,但是时代并没有约束他们说,你不可以。这个不触犯法律。

  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最好的一点,就是法律,他规定了一个下限,你触到这个下限,就犯法了,这个下限之上的一切是合法的,合法的,别人可能认为不合理,对他自己来说是合理的,别人不能干涉的。个体的选择权变得非常宽泛,这是一个时代非常伟大的进步。

  80后闪婚比60后包二奶道德多了

  我觉得80后、90后跟我们没有什么不同,非常糟糕的一点,有一部分媒体为了证明我们开始有垮掉一代了,我们开始有摇滚青年了我们开始有反叛的这部分人了,我们就要选择这样的特定人群,然后以断代的方式把他们隔离出来,把他们妖魔化,这个对这个人群极大的不公平,也许我接触的人有限,我是挺想为80后、90后,说一点正面的话。

  在文学作品当中,很多人选择最极端的方式去表现这个人群,这些傻孩子有的时候上套,人家一表现,这个好,这个个性,就上套了,这个判断系统还没有发育得太完全,我觉得这个挺好,这当中的一部分人。80后、90后,非常有才华,有思想,而且有见解的这部分人,他们活得非常负责任。

  他们的开放在表现形式上不同,耳朵打了一个孔,鼻子上还有一个钻,但这只是表现形式,就像我们那个时候不可能,我年轻的时候没有耳朵打孔这件事,我们是用别的方式,比如背一个军跨,跟现在的打孔没什么区别。比如现在他们用的方式,在网上这样那样,包括他们参加很另类的活动,用没有镜片的眼镜做相识的暗号,性质是一样的,每一代的青年都在用他们的时代所允许的和他们所能够实现的方式表现了对社会的反叛,但他们终将回归。他们回归到他们所认为的正常人的感情观念里,社会价值的观念里,这个很正常的。

  80后、90后,他们是非常自主的一代,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正在寻找自己想要的那样东西,他就会非常自由,非常自然,非常自在的寻找这个东西,这是无可厚非,这就是时代的进步,这是我们应该有的宽容。

  说一句极端的话,我宁肯接受80后、90后完全出于本真的闪婚,我也不愿意接受比他们年龄更大的道貌岸然那部分人,在网上找一夜情。

  以后人们对婚姻会越来越负责

  从80后、90后开始,他们对于个人的身体的尊重,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标准,我们的身体,我们如何使用,在这点上,在今后会有越来越少的女孩子为贞操观所害,这种状况越来越少,当情感有自主选择权的时候,我们运用自主选择权来支配我们的身体,我认为这个是非常自然,非常符合自然,也是非常道德的一种方式。再比如情感和婚姻,我认为也许经过了这么漫长的一段时间感情上的颠沛流离,会出现一种状况,那就是结婚的人会是非常慎重的一部分人,他们会经过很长选择然后去结婚,我们今后真正选择了婚姻,去宣誓,要这张纸的人,这部分婚姻会更稳定。我觉得人应该活得越来越负责任。

  我知道很多年轻的夫妻,他们修复自己的感情,为了自己的孩子,这部分人是非常负责任的。我就觉得在以后我所说的人活得越来越像人,所谓像人一个是他们越来越尊重自己个性的选择,同时他们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个社会会越来越好,一定会越来越好。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