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在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张惠新:我是心理医生。主要进行个体治疗和家庭治疗。
记者:您接触了多少病例?
张惠新:我接触的案例将近300例,大部分是网络成瘾的。
记者:他们主要有什么心理问题?
张惠新:可以说网络成瘾只是中间的环节,心理问题导致他们无节制的上网,然后无节制的上网又导致新的心理问题。
记者:为什么他们会上网成瘾?从心理上来讲,原因是什么?
张惠新:在网上能找到他们的自我价值,有成就感、归属感。还有在网上宣泄内心压抑的愤怒和痛苦。
记者:为什么在网上可以找到成就感呢?
张惠新:网络成瘾的孩子,一部分以前学习是相当好的。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学习的兴趣减弱了,或者有的时候虽然努力,但是达不到预期。在网络上,通过打升级、组队,有的人在虚拟世界里手下可以组织300多号人,就有了成就感。
记者:他们当中抑郁的多么?
张惠新:有一部分。网络成瘾会导致一些神经症的出现,有一些抑郁的状态,有躁狂、忧虑和强迫。
记者:和烟酒、赌博成瘾相比,网络成瘾有什么特点?
张惠新:烟酒成瘾是物质成瘾,网络成瘾是一种非物质成瘾,精神依赖更强,戒断反应方面情绪反应比较激烈。
记者:能描述下一般孩子刚来心理成长基地时的情况吗?
张惠新:有的是被家长欺骗来的,有的是五花大绑来的。他们觉得“我很好,我生活得很好,我没病,家长有病。”
抵触情绪非常严重,比如喊、闹、毁东西、打架、和工作人员发生冲突。
有孩子逃跑,跑出去之后,大部分先到网吧。工作人员又把他们找回来。
记者:如何让他们逐渐平静下来、愿意留在这里接受治疗?
张惠新:他们有情绪或者愤怒的时候,我们的工作人员、教官就要给他们及时做安抚工作,疏导情绪,让他明白既然来了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就要配合医生。
我们与孩子接触的时候,从来不说“你有病了”。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是问题的多少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孩子说“我没病”,我就说“是,没有人说你有病啊”;孩子说“那我为什么要到这里来?”我说,“是到这里寻求一下人生的目标。”
记者:平时对他们主要进行什么样的诊疗工作?
张惠新:我们和学生之间建立的是一种平等的互助关系。我跟学生说,“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就像是在走隧道,我把手伸给你,如果你愿意,就拉着我、搀扶着我,我们共同走出这个隧道,知道你感到安全了,就可以松开我的手了。”
我们每周都安排有学生、家长、团体的活动、训练和矫正。每天,学生早晨六点钟起床、跑步,七点半早饭,9点到11点之间有一些活动安排。下午是公娱活动,可以游泳健身、打篮球、参观清华北大、真人实战CS、去一些景点。还会安排社会体验,比如去孤儿院之类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也安排得挺满的。
我们会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对话,针对18岁以上的学生,这种对话会比较多一些。针对18岁以下的,更多地进行一些辅助性的治疗,比如绘画、沙盘。通过摆沙盘可以发现他们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还会进行音乐治疗。
记者:我看到屋子里面很多画非常漂亮。听说最上面的一排画是一个故事是吗?
张惠新:对,这是我的6个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讲一个故事,他们通过绘画能够感受故事中的含义。
其实,我们这里的孩子大部分以前都非常聪明、优秀,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成绩也不错。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人际关系方面的,比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出了问题,导致他不愿意留在那个集体中了;或者说学习压力,比如努力了但是没有达到预期,于是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最后投向了网络。
下面那幅画,是我跟我的一个学生共同完成的。那是一个男孩子,不到16岁。在绘画中,我更多地画一种特别温馨、特别平和的东西。
我画了一条河,他说“河里应该有鱼”,然后画了三条小鱼和一条大鱼,他解释说“这是鱼妈妈领着三条小鱼”。
他在绘画中没有体现父亲,我于是补了一条黑色的大鱼,说“这是爸爸跟着孩子的后面,在保护孩子,让孩子有安全感,有的时候孩子可能没有发现爸爸跟在后面,其实爸爸一直都跟在守望着这些孩子们”。
他就说,“我要在爸爸后面再画一条鲨鱼。”
我问,“那你看鲨鱼画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他自己也觉得破坏了和谐,画哪儿都不合适,于是最后就画了一艘船。
最有意义的画,是“火山”那一幅。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快出院的时候画的。
我当时问他,“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到底存在着什么,你不能面对它,你一直回避它。”
他说,"其实就是一座火山"。
我问,“能不能画出来”。
他说,“可以”。
然后他就画了一座火山。我说,“你现在到了什么位置了?”他就画了一个努力向上攀登的人。他说“我就在这个位置,向上攀登很困难,有岩浆、老鹰。但是我也不能回去了。”他在山下面画了一条狼。
这幅画最好的是,他在山的那一边画了一个太阳。这代表着希望。
我后来在画的下方补了一句话:“要想朝向目标,必须历经磨难。”
记者:我看到这里有一张椅子非常舒服,这张椅子主要是做什么的?
张惠新:主要用于音乐治疗或者意向对话。躺在椅子上,听特别舒缓的音乐。听音乐的时候我们对他的脉搏和呼吸都有测定,看听音乐之前是怎样的状态,听音乐之后是怎样的状态。人
在听音乐的时候脑海中会浮现出不同的画面,他们描述甚至画出他们脑海中的画面。
记者:这种绘画和音乐的治疗主要是要达到什么效果?根据什么原理?
张惠新:这是对他们情绪的平复。另外,一般15岁以下的孩子认知水平不是特别高,这时候就用绘画或者音乐改善他们的认知情况。看着画编故事、讲故事。
记者:在心理成长基地他们还可以上网吗?多长时间能够回家?
张惠新:不能上网。回家的话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们暂定的治疗周期是3个月。有的孩子问我说,“张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回去”;我告诉他,“这个关键看你自己。你自己想想看,能出去了吗?”如果一个孩子到这里来之后能到既然来了就要解决问题、产生了求助的欲望,治疗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记者:到目前为止,治疗的效果如何?
张惠新:百分之百是有疗效的。学生内在能量也有提升。不过治疗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尤其是家庭。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其实,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家庭出问题了、孩子表现出来。孩子有问题,家长也要吃药。
记者:接触过这么多学生,为他们做心理辅导,您有什么体会和感想吗?
张惠新:我非常喜欢我这个职业,也非常喜欢孩子们。有时候看到家长那种期待的眼神,挺难受的,就是非常希望能够帮助他们。
和孩子接触一段时间之后,他们跟你很友好,从他们身上,我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有的时候虽然是工作很紧张,也很辛苦,但是从家长和孩子们那儿我能得到一些鼓励和肯定,还有一些成就感。这就是我的一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