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选择定律

  人们对愉快的事和感兴趣的事容易记得牢。

  定律解析

  早在一百多多年前,弗洛伊德就提出:人的是有选择性的。有些痛苦的事情,人不愿意再想起,就会被自动抑制而遗忘。

  人的感知的确具有某种适应性和选择性。人对于痛苦的事情会慢慢淡忘,在内心深处会自动排斥和回避不愉快的感觉;而对于兴奋、愉快和幸福的事,则会长期留恋,有明显的选择性,会减弱和回避过去的痛苦,放大和留恋过去的幸福。

  这种心理特征对人是有利的,可以使人对未来抱有积极的心态。如果没有这种记忆选择性,整个人类可能已经成了精神病群体。

  此外,那些与人的兴趣、需要、活动目的相联系的事情,更容易保持扎实的记忆。比如赌徒能记住别人所出的每一张牌,司机对交通的记忆有独到之处,语言专家能够一年学会两门外语,象棋大师能同时与十个人下盲棋。

  生活启示

  一群大学生生骑自行车去颐和园玩,没想到半路上自行车出了毛病。于是他们修完了自行车再上路。在公园里划船时,老天爷好像故意作对似的,下起雨来了。大家都没有带伞,淋成了落汤鸡,冻得够戗。有的人心情急躁,还吵了起来。总的来说,这不是个愉快的旅行。

  但是毕业若干年后,同学们聚会时回忆起这个经历,却感支十分畅快,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正是人们记忆的选择性造成的,就是在回忆过去时倾向于忘掉不愉快的方面,而记忆那些愉快的事情。

  记忆选择性的另一种体现是,人们对感兴趣的东西,总是记得更牢,而对不感兴趣的领域,却可能显得“低能“。比如数字家陈景润,虽然在数字领域有高超的天赋,但在生活中却是个“低能儿”,这就是由兴趣选择性造成的。所有的人身上几乎都有类似现象。

  心理智慧

  我们可以去充分体验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感受,并让它深深烙刻在我们的心里,给我们带来更多愉快的感受。而对于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则不必去在意,可以尽快将它们忘却。由于我们对感兴趣的东西记忆更牢,那么我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就是更容易获得成功。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