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上面的景色一定会很美吗

  从在心理学研究中,有这样的一个范式。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验证这个理论和发展这个理论。当然各种新理论不是无源之水,也是有人去实践,验证的。我在这里依我拙见斗胆打一个比方。理论学家构建理论这就好比人们在建造心理学中自己的金字塔。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就好比建造了金字塔的底座,和整体方案,而后人的验证和发展就好比在继续金字塔的建造。一种现象是人们把在金字塔的底座上累积,越造越高,人们也就站的越来越高,当然或许满足了人们的某种需要。但是存在两个建筑问题,很有意思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金字塔的高度已经由底座决定了,所以后人想达到的高度和实际能达到的高度是有很大差别的,也就是说我们对人类心理的解释达到的水平要低于我们的研究能力,这是由于我们依据理论的局限导致的。

    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了能够适应这样的一个底座,适应某一高度所需,不得不打造你所拥有的能够做基石的石料,可以用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来解释这种现象——“削足适履”,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或许已经发现了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但是为了适应我们的理论或理论假设不得不忍痛割爱,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呀!

    不过还好有“质的研究方法”存在,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巨大金字塔遮挡助的阳光,质的研究是针对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将观察所得之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并将结果予以归纳叙述的一种研究途径。这就给了我们足够大的空间,这种空间是拓展性的,开放式的,区别于金字塔底座给我们的空间,难道这不值得我们兴奋吗?

    当然这样的一个类比并经不起进一步推敲,在此仅作为这次作业的一个体会列在这里,我经常叮咛自己,不要放弃任何有价值有意义的尝试机会,有脱离金字塔,毕竟我们的世界不只有金字塔,相信我们的心灵世界也是如此,质的研究思想将帮助我们去发现金字塔以外的东西,我深信。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