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执行战斗任务时,在心理方面,每项任务是由三个阶段组成的,即准备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束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军人的心理过程和特征的表现及倾向性,都有各自的特点。
1. 准备阶段 包括从军人接受战斗任务到开始执行任务这一段活动时间。在准备阶段里,军人需要彻底了解所接受战斗任务,充分估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仔细考虑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勇于克服消极情绪。在下达任务后,进行直接的心理训练很重要:尽可能真实详细地给军人讲明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讲清如何更好地利用地形、地物通报支援的方法等。对战斗任务阐述得透彻明白,能帮助军人把握战斗形势中最主要的机遇,舍弃非本质的东西,正确理解自己在战斗中的作用和位置,创造性地执行指挥员的意图。
军人在接受战斗任务时,通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体验和思想,既会表现出责任感,又会表现出为自己 生命担忧的顾虑。为了更好地进行战斗准备,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军人要使自己的全部体验和思想服从和服务于下达的任务,并尽快组织起来去完成任务。战斗准备能使军人的感觉和知觉更敏锐,能提高他们对别人行为的关注。对指挥员的意图和战斗任务意义的认识,把命令的要求转或为活动的动机,是军人在准备阶段自修的主要心理内容。积极勇敢的道德心理准备,不惜任何代价完成任务的决心,是我军官兵在战斗开始前应具备的心理行为特征。
2. 执行阶段 包括从为实现命令中所规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具体行动开始,到完全达到目的的时刻为止。在现代战斗中锻炼出来的听觉、锐利的视觉、嗅觉和触觉的精确性、动作的准确性、对时间的知觉、想象、思维、及其认识过程的高度发展,对每个军人特别对每个专业士兵来说是必要的。全部精力、智力和体力的极度紧张,便是正在执行战斗任务的军人的典型状态。正确的、适合于情况和下达任务的心理过程的职能作用,依然是成功的保证。
现代战争通常是瞬间短暂的,它不可能给予弥补疏忽、重复某一行动的机会。只有十分把握地去执行,才能取得战斗的胜利。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战斗胜利,与过去的战争相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军人的情绪意志的稳定性。在现代核战争中,军人心理活动的动摇性更厉害。高尚的动机与自卫本能发生的冲突,会影响到军人的心理过程。可以推测在核战争中,丧失高尚品质的事件,不受人的经验和信念所制约的、而受人的生物和低级生理特征所制约的、转为直接反应的事件,会比过去战争中发生得要多。直接反应是指不受意志控制的行为,如随意记忆、注意、逻辑思维的下降,无组织行为、控制不了的叫声等。因此,对军人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 ,以保障在战斗状态下心理过程正常的机能作用和预防有活动水平的下降,是非常重要的。
3. 结束阶段 通常是在外部条件的变化下进行的。这是不要求军人集中全部力量,军人的内部状态在胜利的情况下,具有满足感的特征。全体参战者体验着战斗胜利的喜悦。如战斗以失败告终,军人便会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会更加激起对敌人的仇恨。此时军人力求交流自己的感想,评议自己和同志的行动,弄清楚自己行为的社会意义。
总之,在现代战斗中,军人必须具有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质,才能顺利地执行战斗任务。为了赢得战斗的胜利,要求军人有良好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特殊的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是灵活机智的。较高的政治觉悟、高超的战斗技能、彻底战胜敌人的信心,对于战斗中的军人全部心理过程中的稳定性、积极性和目的性,也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