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心理访谈27-难以释怀的恨

  26岁的东北女孩玲玲总觉得自己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因为从小到大她对妈妈一直是爱恨交织,无法释怀。而她心中对妈妈的恨源于爷爷的去世。玲玲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里,由于她是祖孙三代中惟一的女孩儿,所以在家族中倍受宠爱。一家之长的爷爷对她更是疼爱有加。但在她十二岁的时候,妈妈又生了弟弟,对她不管不顾。尤其让玲玲难以容忍的是爷爷去世时,妈妈竟然不顾自己的哭喊,死活不让她去看爷爷最后一眼。所以玲玲心里一直都记恨着妈妈。当年大学毕业时,为了躲开妈妈,她放弃了家乡很好的工作,一个人跑到了千里之外的一个小城市打工。她原本以为这样就可以消除对妈妈的恨意,但她没想到,恨是没有了,可思念却很强烈。上个月因为想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来看她。可就在妈妈来的第二天,她又觉得妈妈可恨得不得了。于是谎称自己要出差,躲到了外面。一直到妈妈离开,她再也没有露面。对于自己的心态,玲玲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童年的一件事,竟然能怨恨妈妈这么多年。而这种爱恨交织的心境,究竟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才能解决。

  阿 果:玲玲内心很矛盾,既怨恨妈妈,也觉得不应该对妈妈这样,是吗?

  玲 玲:嗯。听说爷爷去世之前,一直都喊着我的名字。因为在我人生当中,爷爷是我心中特别重要的一个人。爷爷去世,我连最后一眼都没有看到,心里特别不舒服,也特别难过。所以,我心里一直都埋怨着妈妈。

  阿 果:那你当时知道妈妈是什么原因不让你去吗?

  玲 玲:妈妈让我带弟弟。妈妈说弟弟小,经不起折腾,在家带弟弟吧。

  阿 果:就因为这件事,你记恨了妈妈这么多年?

  玲 玲:还有小的时候,有了弟弟之后,妈妈都不再理会我,心里面只有弟弟。我感觉所有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是为弟弟着想。比如那个时候,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我特别珍惜自己的本子和笔,但弟弟就拿去乱撕乱画。我心里特不舒服,把弟弟推摔了。妈妈过来,伸手打我一巴掌。她说弟弟还小,还不懂事。但是妈妈不知道,在我心里,一个学生,而且是我很难得的东西,我不想让任何人破坏。虽然都是妈妈的骨肉,但是妈妈太偏心了。

  玲玲说尽管从小就对妈妈有着无法释怀的恨意,但她从来没跟妈妈说过。所以,每当她看到妈妈时,那种又恨又爱又无法表露的心态让她总有一种快要崩溃的感觉。玲玲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而妈妈对此又有什么想法?通过其它渠道,我们联系到了玲玲的妈妈。

  阿 果:玲玲平时跟您的关系怎么样?

  妈 妈:挺好的啊。

  阿 果:她平常对您怎么样?

  妈 妈:她不太爱跟我说话。

  阿 果:玲玲心中有些记恨你,这种情结你知道吗?

  妈 妈:我不知道。

  对于女儿的心态,妈妈也感到特别费解。在她强烈要求下,我们在玲玲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妈妈请到了访谈现场的导播间。在这里,专家针对玲玲复杂的心态,决定先给她做个心理测试。

  李子勋:玲玲,现在我们给你准备了一个图画。你变成了一把椅子,这地方还有三个板凳,爷爷、妈妈、爸爸,如果他们三个人走进来,你希望这三个人是怎么一个坐法?也就是这把椅子代表你,你是可以被坐的。现在你可以拿一支笔,写上爸爸、妈妈、爷爷,你希望他们各自坐在哪儿?

  玲 玲:我希望他们都能坐在我的凳子上。

  主持人:那你就把他们都写下来。

  李子勋:阿果,看到没有,玲玲首先写下了妈妈,然后是爸爸,最后是爷爷。这个板凳象征着她的自我,象征着她内心世界的全部。她一直把妈妈、爸爸、爷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她让他们都坐在自己的怀里,这个怀里就代表内心世界。她并没有说我现在已经长大了,我是我,爸爸是爸爸,爷爷是爷爷,妈妈是妈妈。这说明虽然玲玲26岁了,但她内心从来就没有真正和亲人分离过,她一直跟他们共同生活。如果现实中妈妈不配合她,她会在内心创造这个妈妈,仍然是伴随着她长大的,陪伴着她去恋爱,陪伴着她去工作。虽然现实中她们没有这样做,但是内心玲玲是爱妈妈、爱爸爸、 爱爷爷的。

  玲 玲:要是妈妈特别关心我,特别注意我,我心里就会很高兴。当我装病或者是怎么样的时候,感觉妈妈特别紧张,我心里就会特别开心,特别高兴。我就希望在妈妈的眼里,我永远都是12岁之前的样子,没有弟弟。她永远都是那样紧张我,关心我。

  李子勋:其实你骨子里面,特别爱妈妈,特别渴望她永远在你身边、关怀你、紧张你、照料你。但是现实中,妈妈好像总是不懂你的心,总是伤你的心,有些时候冷落你。为了弟弟,她经常不看管你。

  玲 玲:记得小时候,妈妈早上会把我送到学校,晚上会接我回家。自从有了弟弟之后,所有的事情都转变了。回家了,妈妈说:“快去帮我看一眼弟弟。”再也不问我功课怎么样了,或者是吃饭了什么的。

  李子勋:我觉得玲玲这个故事,代表了她在早年有一个丧失,爷爷的去世,一个亲人的离去。尽管那个时候她跟妈妈了,但是她跟妈妈在一块儿的时候,她内心的那个重要的人是爷爷,妈妈没有尽快地进入她内心,所以她内心就创造了一个母亲,但是这个母亲是现实这个妈妈做不到的,无法替代的。我想问玲玲,你内心对妈妈的这种想法,你妈妈知道吗?

  玲 玲:妈妈应该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对妈妈说过心里的怨言。

  阿 果:我觉得如果母亲能亲自跟你交流,没准可以澄清一些事情,或者听母亲的一些表白,对你也有好处。如果母亲在玲玲的身边,玲玲重温跟妈妈的亲密,帮助玲玲尽快地解决这个情结,可能是挺好的事。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你愿意吗?

  玲 玲:嗯,愿意。

  阿 果:那这个机会真的来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为了更好地帮助你,我们请来了和你有关的,很亲近的人,就是你妈妈。我们把她请出来好吗?

  玲 玲:真的来了吗?(她在东张西望地找)

  阿 果:甭找了,我们让她出来好吗?

  玲 玲:妈妈,没想到在这能见到妈妈。

  李子勋:我刚才注意到,妈妈上来的时候,玲玲一下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阿 果:但是我能感觉到她对妈妈的关心的,给妈妈别话筒,始终看着妈妈。而且她叫声音不像是26岁,倒像是一个比较小的孩子叫妈妈。

  李子勋:对,感觉她不像是一个成年人,从内心世界来看,她还处在孩提时代。

  阿 果:看到妈妈在你面前,现在内心是怎么想的?

  玲 玲:我不知道该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听到了我说的所有的话,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从未跟妈妈说过的一个秘密。

  阿 果:(问妈妈)玲玲说的这些事,你以前听说过吗?

  妈 妈:不知道。

  主持人:都不知道吗? 还是没想到她会恨你。感觉到没有?

  妈 妈:没有,她平时不太爱跟我说话。小时候还好一点,后来渐渐地就不爱说话了。我以为小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有那种逆反心理。我说什么,她总是跟我作对,我以为小孩都是这样。

  阿 果:那你听到她有些记恨你,你心里是什么感觉?

  妈 妈:作为母亲来说,听到女儿会恨自己,还是有点失望,毕竟我爱她。她说我对弟弟特别宠爱,其实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一样。不是说男孩女孩,因为弟弟毕竟比她小很多,所以关注弟弟多一些,有时侯就忽略她了。

  阿 果:我现在更关心你、爷爷和玲玲,你们三个人是怎么样的一个关系?

  妈 妈:家族里生儿子多,玲玲生出来,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好不容易生了个女孩,都宠爱得不行,特别惯她。爷爷整天就把她扛在肩上,真是放在嘴里怕化了。那时候爷爷家虽然离我们住的地方有十多里路,但是每天都要跑来看她。玲玲5岁的时候,爷爷中风了,爷爷来不了了,就叫她爸爸天天到她爷爷那里去汇报她的情况。

  阿 果:你尽快地补上了爷爷给她的那些关爱吗?

  妈 妈:那倒没有,我觉得宠爱孩子,不是对孩子好,我更多的是管教她。

  阿 果:你爱的方式和爷爷的是不一样的。那爷爷中风以后,你感觉她有些什么变化?

  妈 妈:中风以后,爷爷不能来看她了,那时候她就老爱发脾气。

  李子勋:开始发脾气了,是冲你发的吗?

  妈 妈:对。不满意就发脾气。

  李子勋:其实我觉得,爷爷中风了,这可能对5岁的玲玲来说是一个打击。

  阿 果:但李老师,她明明是说12岁那年有了弟弟,然后12岁那年爷爷又去世了。那肯定应该是12岁发生的事,但是您却说是5岁的时候,为什么是这个年龄?

  李子勋:按照心理学的分析来看,玲玲的问题应该发生得更早一些。因为12岁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没人管,她可以独自去和伙伴玩,去看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人来监督她,她应该更高兴。所以她的问题因该处显得更早。5岁的时候,爷爷突然不能来看她了,玲玲就突然变得脾气不好,有情绪了。5岁的孩子还不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或者表达不好。当时妈妈应该像爷爷那样对待玲玲,一段时间后让玲玲慢慢地从这样一个丧失感里出来。可能妈妈没有关注到,可能更多地是教育她,说你不应该发脾气,或者怎么怎么样,更多的是理性的东西。而玲玲内心的渴望就被压抑了,一直压抑到12岁,爷爷去世使她完全幻想消失。此后妈妈又生了弟弟,那么12岁时又是一个再创伤,这两次创伤导致玲玲内心有一个地方长不大,停滞在那儿了。

  阿 果:妈妈能解释一下为什么爷爷去世了不让玲玲去看呢?

  妈 妈:爷爷去世的时候,弟弟还非常小,才几个月。小孩子带到那个环境很不好。再说我们老家有个习俗,不叫小孩去看死人,尤其是老年人。因为她也还小,她跟爷爷挺亲的,这个死亡的场面我们不愿意叫她去见。

  阿 果:但你知不知道,玲玲对这件事其实是很在意的。

  妈 妈:我不知道,她也没说过。但她当时也闹的。

  李子勋:从象征意义来讲,玲玲还有一个告别没有完成,就是慢慢地送爷爷走。她内心一直潜藏着一个未完成的告别。由于她在小时候,失去了爷爷的爱,爷爷去世时也没告别。之后妈妈总是对弟弟好,所以可能这些就是她停滞,没长大的一个原因。

  阿 果:根据妈妈的叙述,我们应该连起来看。玲玲你现在怎么想的?你真的还要完成以前的东西吗?

  玲 玲:我能理解,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演播室里,玲玲表示她终于能够理解妈妈了。但是由于这么长时间以来对妈妈的恨,让玲玲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为了进一步帮助玲玲,专家决定在现场为玲玲和妈妈做一个分离活动。

  李子勋:首先让妈妈紧紧地抱着你,就像小时候抱小孩子一样。玲玲则尽量放松,把所有的防御都放弃,任随妈妈来拥抱你。你们贴着脸,闭上眼睛去感受。妈妈是如此爱你,当你找到了这种感觉以后,然后和妈妈慢慢地松开。分开的时候你要告诫自己:现在我大了,我要反过来,我要成为妈妈的怀抱,让她们母女俩拥抱。

  阿 果:你觉得这有用吗?

  李子勋:这是一个象征,就是说让她回到妈妈的怀抱,然后再分开。因为实际上她一直就没把这个分离做好,她一直为这个分离耿耿于怀。现在我就让她形象地展现这个分离过程,然后让她慢慢离开怀抱。这个时候她变成大人了,回到了26岁,再用26岁的怀抱去拥抱妈妈。这样慢慢地玲玲就会长大了。

  阿 果:嗯,我们也希望玲玲能够从内心里成长起来,独立起来。祝愿你们母女俩能够幸福、快乐地生活。谢谢你们来节目中讲述自己的故事。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