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的临界期

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K.Lorenz)通过对小雁、小鸭、小鹅等动物行为的研究,发现它们出生数小时就能跟随自己的母亲,而且这种行为的形成还有一个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如果将小动物与其他动物放在一起,不久小动物就会将其他的动物当作自己的母亲而紧紧跟随,甚至还能跟随任何移动的物体。如关键期的小鸭同电动鸭放在一起,不久,这只小鸭便将电动鸭当作自己的母亲,甚至不惜越过障碍,紧紧地跟随着。然而,如果在这一时期,把小动物与其母亲分开,它跟随母亲的行为就再也不会形成了。劳伦兹将这种情况叫做“印刻”,印刻的时期就叫关键期,也即临界期。如小鸡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是出生后10-16小时,小狗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是出生后3~7周,小猫区别物体形状和颜色能力发展是出生后4~5天。

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心理学家将此结果应用到早期儿童发展的研究上,发现儿童很多行为的形成也有所谓的关键期。例如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有人认为学习外语最好在10岁以前开始,弹钢琴如果不从5岁开始,拉小提琴如果不从3岁开始,就无法精通。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指出,人的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从出生到4岁;我国一些心理学家则认为1~7岁,也有的说是5岁前或9岁前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大多数心理学家实际上都是把人生的早期看做智力发展的关键期。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甚至曾形象地说,如果把人在17岁时达到的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人的智力50%是在4岁前获得,80%是在8岁前获得,即智力的大部分得之于人生的早期。由此可见,人生早期对智力发展有决定性作用,早期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人作过粗略的统计,在历史上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有80%以上是受过良好的早期教育的,但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人跟动物不一样,不能认为智力发展错过了关键期就不可挽回。某些行为即使错过了关键期,只要经过一定的再学习,仍可形成,尤其是智力发展影响其因素是多方面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通过个人的努力及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智力同样可以得到很好发展。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