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疗法

  概述

  厌恶疗法又叫“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它是应用惩罚的厌恶性刺激,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想象,以消除或减少某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厌恶疗法的特点是,治疗期较短,效果较好。

  此疗法多用引起躯体痛苦反应的非条件刺激与形成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结合,使病人发生不良行为的同时感到躯体的痛苦反应,从而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消退。

  理论背景

  厌恶疗法的一般原理是: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催吐、语言责备、想象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厌恶疗法与其它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相同,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认为错误的与病态的行为,是在生活经历中特别是心理创伤的体验中,通过学习或条件反射固定下来的。通过再学习、条件反射和强化手段,也能消除和纠正病态行为或功能障碍,建立起健康的行为。

  经典条件反射有动物行为的研究结果作根据,1937年尼克莱夫曼等用8条狗做实验,注射阿朴吗啡作为无条件刺激,皮下注射40毫克阿朴吗啡即可引起恶心、呕吐、发颤及大量流唾液等症状,这种过程每日重复达数月之久。其实这种实验开始不久就使狗有了复杂反应,刚上木架等待之时,虽尚未注射阿朴吗啡,狗就开始恶心、呕吐。这是典型的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实验。根据这个实验原理而设计的厌恶疗法,在临床上对于戒烟、戒酒、革除同性恋等恶习均有效。

  以革除酗酒为例,具体做法是:

  把酒(包括酒的色、香、味)看作条件刺激(CS),把见酒就贪饮的行为看作习得的条件反应(CR)。

  安排一负增强刺激(电击或恶心药)作为五条件刺激(UCS),以引起个体的痛苦反应即无条件反应(UCR)。

  按照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过程,结合酗酒者个人的生活习惯,即患者最喜欢饮酒的时刻把酒摆在患者面前,随后使他受到厌恶性刺激,这时皮肉痛苦或呕吐与对酒的厌恶、恐惧等会同时出现。经过几次结合以后,新的条件反射就建立起来,即只要患者见到酒后,就会出现对酒厌恶、恐惧而逃避,并消除了原来酗酒的不良行为。

  厌恶疗法所依据的操作条件反射是逃避学习的实验。实验方法是将一个木箱从中隔开,但留有小孔,箱右侧的安有带电的装置,先将老鼠放人右侧箱内,老鼠因受电击会通过小孔逃向左侧箱内。这样反复数次后,只要将老鼠一投人右侧箱内,它就会马上逃到左侧箱里去,从而学会了逃避学习这种行为。

  以上实验中,动物是靠积极地学会适应环境的新行为(逃向左侧箱内)来逃避惩罚的,因此条件行为就成了逃避惩罚的手段或工具。

  适应范围

  消除不良行为习惯:如咬指甲、拔毛癖等;

  强迫观众或强迫行为;

  酒精成瘾、戒烟、贪食、吸毒、药物依赖;

  对于婴儿孤独症或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自伤行为同样可采用厌恶治疗;

  同性恋、恋物癖、性变态者、各种性欲倒错者。

  方法与技术

  厌恶疗法通常采用三种方式:

  电击厌恶疗法。即将求治者习惯性的不良行为反应与电击连在一起,一旦这一行为反应在想象中出现就予以电击。电击一次后休息几分钟,然后进行第二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反复电击多次。治疗次数可从每日6次到每二个星期一次,电击强度的选择应征得求治者的同意。

  药物厌恶疗法。即在求治者出现贪恋的刺激时,让其服用呕吐药,产生呕吐反应,从而使该行为反应逐渐消失。药物厌恶疗法多用于矫治与吃有关的行为障碍,如酗酒、饮食过度等,其缺点是耗时太长,且易弄脏环境。

  想象厌恶疗法。即将施治者口头描述的某些厌恶情境与求治者想象中的刺激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厌恶反应,以达到治疗目的。此法操作简便,适应性广,对各种行为障碍疗效较好。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想象中主动呈现厌恶景象,并让这一景象与某种适应不良的冲动(或行为)相结合,以达到治疗目的的。

  近年来用作厌恶性的刺激一般采用随身携带的袖珍电刺激盒,或套在就诊者手碗上,随时可自弹致痛的橡皮圈。

  治疗中采用的厌恶刺激还包括巨声、恶臭、烟熏、针刺等。

  厌恶治疗多半是用作广泛行为治疗的一个部分,很少单独使用。

  运用厌恶疗法进行治疗时,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强度,通过刺激确能使求治者产生痛苦或厌恶反应,持续的时间为直到不良行为消失为止。

  注意事项

  由于此法是给病人带来不愉快的体验,甚至是痛苦,因而应将此疗法做为其它疗法无效后的选择。应用前务必向求治者解释清楚,征得病人同意及配合。

  在使用厌恶疗法的同时,应努力帮助求治者建立辨别性条件反应。例如对一位同性恋者使用厌恶疗法,施治者应将呈现厌恶刺激,限制在求治者的同性间性行为表现的范围内;同时,让求治者形成对正常的异性间性活动的愉快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消除非适应性行为的同时,建立适应性行为。

  随着不良行为的逐渐消退,应加强对新的健康行为的形成。最好由求治者主动掌握这一疗法的要领,自觉接受厌恶刺激惩罚。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