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的紧张焦虑可以提高人们的警觉水平和防范,有利于应对各种情境和事件的挑战。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或者紧张焦虑的状态过于强烈,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其身心就会遭受损害甚至是严重的损害。如果担心发生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或者担心发生的事件造成的影响很小,而紧张焦虑的情绪却在这一过程中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这都得不偿失,会让虚假的“不均等”变成真实的“不均等”。
让我们看两个动物实验。
有学者曾做过一次动物心理测试。他把两只同窝生的公羊安排在同样的条件下生活,所不同的是其中一只能经常看到有狼在它周围窥视,而另一只则看不到狼的影子,结果,前一只羊因为整天提心吊胆,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久就死了,而后一只则安然无恙,生活得很好。
这里,死去的那只羊虽然被狼的影子威吓着,但毕竟没有受到真实的伤害,但是,由于心理定势认为“有狼的影子就必然存在着对自己生命的实际威胁”,因此,这只羊虽然只是面对着“狼的影子”,但它却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恐惧的状态之中。在这只羊看来,它与其他的羊是不均等的,因为只有它遇着了狼而其他的羊没有遇着狼。但在做实验的人看来,这只羊与其他的羊是均等的,所有的羊都没有遭遇到狼的实际攻击,这只羊的死是它自己心理过度地紧张焦虑造成的。正如我们在第四章中说过的那样,如果这只羊没有一定的脑容量,或者它只是一只“白痴”羊,它是一定不会死的。
第二个实验是关于两只猴子的实验。在两个完全相同的房间里,各有一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笼子,在两个金属笼子里分别装有一个外形相同的电源按纽开关,不同的是,其中一个笼子里的开关是真的,一按开关就能够切断电源,而另一个笼子里的开关是假的,不能切断电源。实验开始的时候,把两只各方面情况相同的健康猴子,分别关进两个金属笼子里,并以完全相同的食物及相同的方式进行饲养。然后,不定时地每隔一段时间,给两个金属笼子同时接通一次只有不适感,而不会伤害性命的微电流,每次通电20秒钟。经过几天的实验,在装有真开关的笼子里的那只猴子,学会了按动开关以切断电源来保护自己免遭电击。在另一个装有假开关的笼子里的猴子,面对不时的电击无可奈何,只能听天由命。
一个月以后,奇怪的事发生了,那只天天挨电击的猴子还蹲在笼子里正常地活着,而那只能够保护自己,使自己免遭电击的猴子却死了。为了弄清猴子的死因,科学家对其进行了解剖,发现那只死去的猴子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
死去的猴子所在的笼子装有真开关应该说条件要优越些,但这优越的条件却成了致它于死地的“有害因素”。因为它学会了按电纽,关电源,被电击的总量较少,它对电击的痛苦感受比另一只猴子更为敏感,特别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被电击,还必须随时作好按下电纽的准备,因此它的心理特别紧张,时刻提防着下一次电击的到来。现代心理医学告诉我们,过份紧张的情绪会导致过量的胃酸分泌,引发胃溃疡。因此可以断定,这只猴子是因为心理过分紧张,引发胃壁溃烂,直至死亡。
与此同时,另一只猴子通过几天的电击以后,不得不习惯了那种痛苦的刺激,对电击的敏感度也随着电击次数的增多而降低,可以说是越来越麻木不仁。虽然它不断地经受着肉体上的刺激,但精神上却没有过多的压力,终于安全地度过了这次残忍的实验。
如果那只死去的猴子不利用真开关的有利条件它就不会死,它与另一只猴子之间的“不均等”是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造成的。
羊和猴子的脑容量比人小得多,它们紧张焦虑的情绪远不如人,但是它们尚且如此,如果是人呢?!
过度紧张、焦虑、恐惧、忧伤、激动、狂燥的情绪都是一种心理障碍的表现,也都是一种心理不均等(不平衡)的表现。而脆弱的心理防线则常常给均等的人生造成“不均等”的真实后果,其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所有的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心因性生理疾病(例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偏头痛、癌症、甲亢、糖尿病等等)以及因情绪激动导致猝死、因心情抑郁导致自杀的案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原由。
(摘自《均等人生》第七章“心理不均等是人生最大的不均等”第二节“紧张焦虑的情绪导致‘不均等’的真实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