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咨询师毕淑敏说,外遇是一种心理病,和人格有关;是一种遗传病,和家族有关;是一种传染病,与社会有关。的确,婚外恋就像一场徘徊在家门外的瘟疫,太多人不能幸免。美国最近一次调查统计发现,近80%的夫妻将遭遇配偶的不忠,其中只有35%的夫妻在外遇事件后能继续在一起。中国呢?
为什么婚姻会那么不堪一击?
这通常是一场令人纠结、精疲力竭又伤痕累累的战役。因为对手是你曾经认为最爱你的人。当你将最柔软的腹地袒露给对方的时候,对方却由“施爱方”变成了“施害方”;而当我们深深伤害彼此的时候,却发现我们是那么爱着。
那么多年的共甘苦共患难积累起来的感情,竟然比不过一个偶然邂逅不到一个月的年轻女孩?难道女人一年老色衰,“末日”就要到来——只是因为一茬茬的“年轻姑娘”会前仆后继地冲击你的家庭?为什么有些出轨的人想停却停不下来?难道男人真的是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的动物?
性:只是下半身作怪?
性,是逃避内心冲突最好的安慰剂。发生性关系的时候,我们体内会产生大量的天然镇痛剂,这些镇痛剂会让我们感觉愉悦,忘记所有的烦恼。心理学家费雪博士发现,当人们陷入激情和在忠诚中所体会的是两种不同的感受,前者(情绪激素)是一种“苯乙胺”和“多巴胺”的物质充满了人的大脑,在科学家眼中,这两种物质加起来等于爱情;但当你进入“依附之爱”后,“后叶加压素”(依附激素)和“后叶催产素”开始成为大脑中的主宰,愉悦而非刺激的爱开始在男人和女人之间蔓延——联结男女之间的主要是“友伴”式的情感。情绪激素有效期是3年之内,而依附激素的有效期可以延续终生。
科学家认为,我们面对压力时采取哪种激素减压——情绪激素,还是依附激素——决定了我们的亲密关系的走向。邦尼·韦依博士在心理咨询实践中发现,当她进一步和出轨的男女进行深入探索的时候,发现同样是“性欢愉”,背后有着非常不同的需要。
心理咨询室
张远和妻子有着常年的“无性婚姻”,朋友看到他带着那些妖艳女子,都觉得他自贬身价。为什么他总去找那些“放荡女子”?如果你看到他对妻子的种种关爱行为,会很难理解他会背叛妻子,他甚至在妻子面前“绵软无力”,却在别的女子面前“生机勃勃”。“我心中女人就分两类,一种是圣女,一种是荡妇。”前者让他感觉到安全,后者让他感觉释放。但同时他在家的时候,会感觉到后者的罪恶,而在后者那里又会感觉到对前者的愤怒。
对很多人来说,性只是幌子,后面是种种分裂的、无法整合的需要。当张远在咨询室里说起小时候父母离婚后,自己寄人篱下的生活时,他痛哭流涕。也许从那时开始,他就对婚姻和亲密关系有了一种莫名的恐惧。
沉湎于婚外恋的人,许多都有这样的特质:他们对亲密关系的深度感到恐惧,因而采取了用亲密关系的广度来代替,这种试图用“量”取代“质”、用碎片式的“拼图之爱”取代“整合之爱”的方式,往往会引发更大冲突。
危机四伏如何做?
我们的处境在今天是复杂多变的,地域、职业、经济条件……人员流动频繁的大城市,出国回国的人带来新的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人在其中也会发生改变。
今天,绝大多数人认同“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然而,“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中国人的经验不过几十年。”心理学家韩岩说。“父母的示范中,只是严格的以义务来确定的夫妻关系模式,他们没想过爱情要怎样维持、发展,也没有教给我们在没有限制的条件下如何建立感情。如果我们对爱情没有理解,没有准备好应对复杂的现代社会,就会遇到很多问题。”
面对“婚外恋”这样可怕的“传染病”我们又能做什么呢?难道正如众人所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抑或还有别的办法能预防这种“病”的传播?
有本书中说“婚姻就是夫妻的第一个孩子”从没有这个意识到有意识,从有意识到知道培养和经营,这是两个十分重要对的过程和体验。结婚前,你们是情侣,那是爱情。结婚后,你们是夫妻,那是爱情加亲情。所以幸福的婚姻中,丈夫和妻子有着很强的共识,他们相互支持对方的希望和抱负,并将这作为他们共同生活的一个目标,他们互相认可,理解,以对方为荣。
虽然做不到也不能做到“相敬如宾”但是夫妻可以“举案齐眉”!(资料来源:心理月刊)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