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你爱情故事的唯一编剧!

安徒生的著名童话《拇指姑娘》中讲到:

从前有个拇指姑娘,看上去白嫩、可爱。虽然个头很小,但她的心总是向往着阳光。直到有一天,一只丑陋的癞蛤蟆把她抱走了,让她给自己的儿子小癞蛤蟆当老婆,从此她开始了黑暗的生活。

河里的鱼儿很同情拇指姑娘,便把一片荷叶的茎咬断,让拇指姑娘随着荷叶漂到了外国,后来被金龟子抛弃在了一片森林中。清晨,她以露珠为饮料,以花蜜为食物,生活还算过得去。但随着寒冷又漫长的冬天的来临,拇指姑娘只好到田鼠家生活。没多久,一只富有的鼹鼠也看上了拇指姑娘,但她无法接受这份感情。因为鼹鼠不喜欢阳光和鲜花,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拇指姑娘曾经在地道里救过一只燕子,燕子马上要飞去另外一个国家,它便问拇指姑娘:“你愿意和我一起到另外一个国家去吗?”拇指姑娘爽快地答应了。燕子背着拇指姑娘飞到了一个温暖的国家,那里的阳光是那样的充足,天空是那样的蓝。燕子把拇指姑娘放到了一朵最美丽的花上,上面有一个和她一样大的美男子,他就是所有花朵的王。最后,拇指姑娘嫁给了这位英俊的王,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小时候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觉得很美很动人;长大点,再次听到这个故事,就会想,为什么拇指姑娘不嫁癞蛤蟆和鼹鼠,只嫁英俊的花王?与其说是前者丑、层次低,彼此不般配,不如说后者才是拇指姑娘的梦中情人,更符合拇指姑娘对美好爱情的想象。

在恋爱之前,你就编好了一部爱情大戏

这些年读了不少关于爱情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在所有关于爱情的定义中,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坦伯格所提出的观点大概是最耐人寻味的:“爱情是一个故事。”为此,他解释说:这个故事的作者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由于曾经做过多年的影评人,又有过大量的观影体验,我的理解似乎更深一层:爱情其实是一部电视剧,只不过这部剧的导演不是张艺谋、黑泽明或希区柯克,而是我们自己。同时我们还身兼男主角(女主角),每部剧的剧情和主题早就在心中设定好了,倘若遇到心仪的拍档,这部剧就会迫不及待地在生活中上演。至于剧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我们跟对方的相处模式。

说得再通俗一点,那就是早在正式恋爱之前,你心里就编织好了一出自编自导自演的爱情大戏,而跟你配戏的女主角(男主角)则是你想象的另一半,就是前面提到的梦中情人。一旦在现实生活中找到非常接近或类似的另一半,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对号入座,使想象中的这出戏得以“复制、粘贴”,所谓的爱情就这样不可思议地产生了。

对拇指姑娘来说,她喜欢阳光,英俊的花王可以满足她对爱情的想象,而癞蛤蟆和鼹鼠都不符合她剧中的男主角的形象,因此她最终嫁给了花王,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爱情剧的美满结局。

你怎么想象爱情,生活中的爱情剧就怎样上演


一个人把爱情想象成什么样子,其真实生活中的爱情剧就会怎样上演。比如,你从小家境贫寒,日子过得不顺心,于是你总会幻想一位高贵的王子出现,他会把你从黑暗的世界中拯救出来,让你过上像白雪公主一样幸福的生活。显然,这种对美好爱情的美丽憧憬就是你的剧情,主题是被拯救,类型则是标准的童话剧,你心目中的男主角是一位条件优越的白马王子。

如果你是个很现实的人,你不喜欢那种虚无缥缈的爱情,你就想找个靠得住的人踏踏实实过日子,尽管你没太多想象,但这出戏的大致剧情也被你不由自主地勾勒出来了。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没有大起大落,没有起承转合,但依然有主题、有类型:主题是过日子,类型是一部生活剧,跟你合作的主角是个会过日子的普通人。

如果你从小成长在一个破碎的家庭里,父母过早的离异让你对婚姻失去了信心,你觉得自己这辈子仿佛是中了魔咒一样,会重走父母不幸福的老路,没人疼,没人爱。其实你对爱情的想象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部剧,这部剧的剧情就是你悲惨的童年以及你悲剧的未来,主题是你找不到幸福的所在,类型则是一部苦情剧。而且你常常感觉不到拍档的存在,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对方最后绝对会扬长而去,因为他难以忍受你的无情和冷漠。到头来,这出苦情剧也是一部独角戏。

如果你曾经在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中遭遇了背叛,你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即便一段新的感情向你走来,你也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接下来的剧情,就被你衍变成了不停地去寻找对方不忠的迹象。哪怕他是个正人君子,也抵消不了你内心的种种疑虑。显然,怀疑成了你不变的爱情主题,你生生把本该是情比金坚的纯爱剧演成了悬疑剧。

只要你是一个正常的人,无论男女,都会对爱情有自己的想象和憧憬,这里有类型,有情节,有男女主人公 –如果你是个男人,男主人公就是你自己;如果你是个女人,你就是女主人公。还有主题,就是你对爱情的认识和理解,简单地说,就是你的爱情观。每个人对爱情的想象,包括情节、主题和梦中情人都不一样,它跟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家庭环境、成长背景以及第一次重要的情感经历都息息相关。在这里面,对你影响最深的往往是你最重要的情感体验,包括你和父母的关系、你的初恋、你的心理需求等。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也是一出特殊的心理剧


所谓“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说法,其实也是一出特殊的心理剧。现在,有些男人,对情人掏心掏肺,对家人却没心没肺,偏偏有些女人为他们撕心裂肺,因为在所谓的坏男人身上,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性格特征的女人会产生出不同的心理需求,编织出不同的爱情剧本:被刻板枯燥的生活困得透不过气来的淑女少妇,会觉得坏男人是扇门,带她进入了另一个新奇的世界。安娜·卡列尼娜跟渥伦斯基外遇,《泰坦尼克号》中的富家女罗丝爱上穷画家杰克,都是基于这一类心理诉求。

高三女生小柔爱上了一个无正当职业的街头混混。就是为了这样一个街头混混,荷尔蒙短暂地喷发了一下,就让小姑娘长期内分泌失调了。小柔什么都听他的,还跟他离家出走,只因为他高考落榜了。这段感情看似不合理,其实完全符合小柔对爱情的向往。

在一次咨询中,小柔告诉我,严厉的父母、繁重的学业让她不堪重负。她形容自己好像一直住在一个黑暗的铁屋子里,周围是铜墙铁壁,壁垒森严,她一直幻想一位勇士从天而降,带她冲破牢笼,走向光明。一次她跟同学去酒吧流连,认识了小刚,他的桀骜不驯、异想天开深深吸引了她。他带她去泡吧,带她逃学,甚至骑着摩托车带她去野外兜风,这让她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人生。小刚显然就是她早就在心中编好的那个爱情剧本的男主角–一个带她冲破牢笼的人。最后,他成了她的光,她的电,她的唯一的神话!

有些女孩从小被暴虐的老爸责打,她们不觉得是老爸的错,而是认为自己做得不好,因此渴望修补童年的缺憾。找回老爸的爱心,成了她们一种潜在的愿望,一旦遇到跟老爸一样暴虐的坏男人,她们就会情不自禁地陷进去。

还有一类女人,她们天生具备女侠情怀,侠肝义胆,急公好义;她们从小在家里就是主心骨、顶梁柱,看到弱书生、坏小子都会母性大发,伸出援助之手。对她们来说,付出就是最大的爱,爱情故事的主题就是女人成就男人。

所谓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 ”,这里的 “坏 ”是对外人而言,对这些不由自主地爱上他们的女人来说,这不是一种坏,而是一种特殊的魅力,一种与众不同的个性。所以,“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坏坏的小男生总是让女人心痒难耐。有些男人总是找不到老婆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们既不够帅,也不够坏,迟早要被女人拒绝于千里之外。

要想抓住幸福,就要学会修改你的爱情剧本


有时候主角选错了,剧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

虽说爱情是每个人想象出来的一部剧,但这部剧拍出来不见得会给人带来欢乐,往往会给人带来痛苦。比如,不相信爱情,总把爱情想象成苦情戏或悬疑剧的人就很痛苦。有些爱情剧则曲高和寡、不接地气,或者剧本只存在于你的脑海中,它根本上演不了,因为你找不到故事中的那个男主角(女主角)。比如,喜欢把爱情想象成童话剧或神话剧的女孩就很不接地气。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完美的白马王子,哪有那么多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于是她们在漫长的等待中,任时光蹉跎,变成了所谓的“剩女”。

这里又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常常一厢情愿地以为现实中遇到的那个人,就是脚本中所想象出来的那个他(她)。可有时候,美好的梦想总会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原来,他(她)并不是我当初要找的那个人!可惜,时间不饶人,回头想想,悔之晚矣!

红拂是隋炀帝的宰相杨素身边的一名歌妓。据说红拂在杨府并没有名字,只因她每天捧着一柄红色拂尘站在主人身边,久而久之,大家便唤她“红拂”。这杨素可了不得,不仅是当朝一品,还是前朝托孤重臣,可谓权倾一时,按现在的话来说,那也是不折不扣的绩优股男人。但红拂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看不上这个老头子,偏偏对当时还是一介布衣的小伙子李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李靖当时也算是“长漂一族”(在长安漂着的,跟如今的“北漂”类似),带着年轻人的梦想来首都长安碰碰运气,大概听说宰相杨素招贤纳士,就跑过来应聘了一回,自然没被杨素看上眼,可没想到站在杨素身边的这位红拂姑娘却“慧眼识英雄”,对他越看越顺眼。

当晚,红拂就神不知鬼不觉地一个人跑到李靖住的出租屋,向他大胆示爱!俗话说得好,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何况又是一位能歌善舞的漂亮美眉,接下来的故事不用我说大家就全都猜到了:两人连夜私奔。于是,继汉朝的卓文君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以私奔著称的奇女子诞生了!不过,红拂运气还算不错,不像卓文君那么倒霉,私奔到头撕碎了一颗心。红拂选的这只“潜力股 ”,不仅胸怀大志且有情有义,最后跟着李世民打天下成了开国元勋,红拂也夫荣妻贵,美名远扬!

红拂夜奔的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男人更是如此,女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男人,潜力股会变成绩优股。如果套用爱情是一部剧的理论,红拂实际上在遇到李靖之前,心里早就编好了一个剧本:她要选一个对的男人,和他大干一番事业。显然这是一部励志爱情剧,男主角是一个像李靖这样的潜力股男人

有一位黄女士从小就喜欢红拂夜奔的故事,她一直把自己想象成红拂,期待遇到现实中的李靖。在她编织的这套爱情大戏中,美女识英雄是主题。结果,剧情并未像她想象的那样推进下去,潜力股并未成为绩优股,反倒退化成了垃圾股。

十年前,当黄女士还是黄小姐的时候,她是一位领导的千金,性格娇纵中不乏豪爽之气。她拒绝父母为她安排的门第婚姻,偏偏对单位的一个临时工心生好感。他没学历、没背景,却有才华、有相貌。显然,这又是一个富家女看上穷小子的经典案例。

当今社会,诱惑这么多,变化这么大,即便你是红拂,也未必遇到李靖,或者说你以为他会成为李靖,最终他没像李靖那样大富大贵、重情重义,反倒变成了陈世美,把你逼成秦香莲。

同样,黄女士的爱情故事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也走了样。为了跟心上人在一起,她也上演了一出“红拂夜奔 ”:跟家庭彻底决裂,跟他结了婚,一起艰难创业,租房住,租摊位,到处借钱。她形容那段时间她都不记得自己是什么领导的千金了,只知道今天不奋斗,明天就得饿肚皮。她一直默默咬牙:我一定要跟老公闯出一片天,到时候让当初激烈反对的父母另眼相看。

然而,这个看上去既有相貌又有才气的穷小子,并未成为第二个李靖。他好高骛远又利欲熏心,干什么都没长性,干什么也干不好。当初他跟她在一起只不过是图她家的背景,后来觉得靠不上了,他又打算另飞高枝,前前后后跟不少女领导、女秘书、女老板打得火热。为此,她忍气吞声、忍辱负重。

在节目中,听她讲完这个心酸的故事,我问她为什么不放弃,她苦笑:“当初我拿青春赌明天,就这么放弃了,岂不血本无归?”她把爱情、婚姻乃至半个人生都当作投资,期望拍出一部美女识英雄的大戏,谁知,男主角选错了,剧情在不知不觉中演成了另一出,原本女人旺夫的励志剧成了嫁错郎的苦情戏。

一个人心中的爱情剧本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个人心中珍藏的爱情剧本,它有时候会随一个人的年龄、阅历、环境和心态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候会变得很消极,有时候也会由空想变得实际;有时候剧本会自己主动地修改,有时候也会被动地调整。

比如那个晶晶,在被第一个男友欺骗之前,她心中的爱情剧本是童话剧,期望遇到一个自己心仪的白马王子。她的第一个男友,从外表看貌似符合她对白马王子的想象,谁知梦想被现实所伤,痛不欲生的她开始修正自己的剧本。于是,童话剧便在她对男人的怀疑之下,不知不觉地转换成了悬疑剧。

我认识一对非常恩爱的夫妻,妻子吴女士跟我说,少女时代她做着神话剧的梦,期望轰轰烈烈爱一场,就像神话故事一样。结了婚,生了孩子,想法渐渐变了。如今,那个神话剧的本子早就被她抛掉了,跟丈夫相濡以沫、共度一生,成了她每天都上演的一出生活剧。

常常有女人抱怨自己命不好,总是遇到同样类型的坏男人,被他们欺骗,被他们伤害,再被他们抛弃。其实,怨不得命运,要怨就怨你自己心中那个珍藏许久的爱情剧本吧,它让你总是下意识地寻找同一类型的男人来扮演你所期待的那个男主角。除非你修改剧本,不然,你下一个遇到的男人说不定还是前任的翻版。因为你只对这种类型的坏男人感兴趣,好男人就只能跟你擦肩而过了。

如果你的爱情剧本有问题,需要及时修改或调整


一段感情能否长久,两人是否幸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男女双方关于爱情的剧本是否一致或接近。比如,童话剧中的公主和王子,生活剧中一起搭伴过日子的伴侣。如果一对恋人,彼此的剧本差别太大,就像在同一个舞台上演出不同的剧目,又像在同一屋檐下说着完全不一样的语言,日子肯定过不到一块儿!你想找个情投意合的女人一起奋斗,共同上演一出励志剧,对方却想找个大款当跳板,把爱情当交易,骨子里想拍一部阴谋剧,那自然是水火不容。

不过也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夫妻俩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床头打完床尾和,床尾刚和床头又打。外人看来很难长久的夫妻,却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我认识一对夫妻,徐先生和周女士,他们俩是某研究所的,结婚十五年了,却一直伴随着无休无止的争吵。妻子性子急、脾气躁,偏偏爱上的丈夫也是个汽油桶,一点就着。妻子形容,每逢开战,就像两挺机关枪在互相扫射,他们的骂声好比子弹横飞,他们的家里就像硝烟弥漫的战场,最后不闹到鸡犬不宁、天昏地暗是绝不罢休。多少次,打扫战场,妻子都咬牙切齿要将离婚进行到底,可没过两个钟头,丈夫就嬉皮笑脸跑来认错,两人又好得像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似的。但这股热乎劲还没过一天,关系又紧张得好似巴以之间。

我问妻子周女士他们为什么老吵,周女士一脸的愤怒:“我们肯定是性格不合,八字犯冲。”那为什么一直离不了?周女士又一脸无奈:“唉,我发现有时候还真离不开他。谁叫我们上大学时在一起,工作也分到一个单位呢,也许经历上有太多相似之处了,我们真是分不开。”末了,妻子喃喃自语起来:“夫妻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挺奇怪的,好起来那是亲密爱人,打起来瞪着对方就像面前站着一个你刻骨仇恨的敌人。看来,夫妻有时候就是一对最亲密的敌人。”而且,彼此好像还很享受这种唇枪舌剑、争风吃醋的过程。

在我看来,这对欢喜冤家能打得乐此不疲,双方对爱情或婚姻的某方面理解估计完全一致,那就是妻子所说的夫妻有时候就是一对亲密的敌人。所谓“不打不相识,不打不成家”,爱情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永不停止的战争剧,双方都很乐意在剧中分别扮演敌我双方,只要日子继续,战争就要继续。当然,这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双方始终斗志昂扬,如果其中一方厌战了,这场战争剧就演不下去,这段婚姻估计也就走到了尽头。

在情感咨询中,经常会有年轻的男女问我:如何找到真爱、抓住幸福?我的建议:要梳理自己的爱情剧本。

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找不到合适恋人的青年男女,往往会走两个极端:一种是不清楚自己到底要找什么样的人,换言之,他(她)不知道自己的爱情剧本是什么;还有一种则是固守着自己的爱情剧本,苦苦等候那个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出现,如果没找到,宁肯剧本闲置,守株待兔,也绝不做哪怕一丝一毫的调整和让步

先说前者的问题,不知道自己的爱情剧本是什么,不就等于从未有过爱情剧本?因为只要是个正常的人,无论男女,到了青春期都会对异性有好奇,有冲动,有想象。所谓想象,就是你爱情剧本的雏形。比如,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异性?有没有对谁有过心动?他哪些特质最吸引你、打动你?你有没有想过你们俩的故事如何开始,怎么进行,最终会有什么样的结局?然后,根据你的剧本原型去努力寻找符合的那个人。不过这有个前提,那就是这个剧本必须是接地气的,符合你的客观条件,而且既不会给对方也不会给自己造成伤害的。

反之,如果你的剧本在你心中珍藏多年,一直被束之高阁,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来演;或者虽然剧本拍出来了,也多次上演,但让你很痛苦、很无奈,总是无法开花结果;或者即便走进婚姻,

你也体会不到一丝爱情的甜蜜,那对不起,你这个剧本有严重的问题,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用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你的剧本要做到“与时俱进”。

同样,对那位把纯爱剧演成悬疑剧的晶晶来说,从头再来,即把变了味的悬疑剧再演回纯爱剧才是找到幸福的关键所在。丢掉怀疑,相信彼此,则是剧本调整的核心要素。

(文/心灵咖啡网编撰,改编自曾子航《狠狠爱自己》)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