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常吗?”一位50岁的女人因为只对19—35岁的男生感兴趣,所以她有“罪恶感”。)
(读者来信)
我是一位50岁的女人,我认为自己健康并有魅力。大概10年前,我和孩子们的父亲离婚后,一直单身;实际上,从那以后,我就没有过正式的恋爱关系。但现在,我依然“性”致勃勃;而且得说明一下,虽然有时我的性生活有些放浪,但我并不因此道歉,也不打算偷偷摸摸过日子,尽管通常那些被认作是隐私。
以上那些,我认为没有不妥,唯独一样,我约会和做爱的那些男人都比我小很多。我说的那些男人差不多都介于19到35岁。对这点,我感到很矛盾。我意识到自己和小男生的恋情不那么简单,而且老话说“年龄只是一个数字”可能更适用男人,而女人红颜易老,以及生育能力的降低,这句话并不怎么适用。但是,我无法被同龄或稍稍年轻的男子吸引。我试过和这个年龄段的一些男人约会,但就是没办法。
另一方面,和小男生在一起,关于性的一切都很完美。这些小男生中的一些人可能较体贴,但通常,我并不指望这个。我要的当然是性满足,而且到目前为止,一切都相对顺利。我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小男生们依然认为我有魅力,所以,我不难找到入幕之宾。
我时不时地有罪恶感。同龄男子有时接近我,而且和他们相处也是绝对愉快的,但我依然没办法认为他们是性伴侣。15年前,我最后一次和一个比我年长的男人上床,而且你最好将其想成25年前,因为他只比我大一岁。而且,拿走我童贞的那个男人比我小两岁;甚至我更年轻的时候,也和比我小的男生约会,所以这并不是最近开始的事情。
我希望你能帮我明白自己的处境。有时候,我担心自己会孤独终老,因为我没办法保持亲密关系。我并非担心孤独的晚境;而是比起孤独,我更怕到了一定的年龄,除了长期的伴侣外,我无法再过性生活了。
(回信)
就这样!在信的末尾,表现出你真正的担忧:你不是特别怕晚境孤独,而是怕最后没有了性。考虑到你强调年轻和健康,我怀疑:如果失去性生活象征着更宏大事情——比如害怕衰老或害怕死亡——会怎么样?放心吧,这都是一些普遍的担忧。(还得再说一句,不用更宏大的比喻,害怕失去性生活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管象征意义,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关于继续找到年轻性伴侣;我最欣赏的——小男生的情人——辛迪·盖洛普,说你根本不用担心这个。她现年52岁,曾在TED(讲坛上)举办了一次至今声名狼藉的演讲;那次演讲中,她大胆采用了自己和20岁左右男生调情的例子,以此证明——色情作品多么误导年轻一代的性观念,她说:“只要她对自己有信心,并且还要很丰富的性生活,那么非常坦率地说,只要她喜欢,她就可以继续拥有性生活,”盖洛普说,“她能一直、一直、一直找到——愿意和年长女性发生性关系的——小男生。”
有很多的小男生对年长女性感兴趣,特别是在熟女约会网站上;盖洛普被这个庞大的小男生群体惊得目瞪口呆,于是她说:“我自己从来不用主动出击,因为一直没这个必要。我选择的范围远比需要的广。”她将成人产业的部分原因归结为:“我深感震惊,现在,那么多男人被年长女性吸引;他们更多地认为和熟女风流的几率非常大。”
Ian Kerner是一位性治疗师和性话题的作者,他也同样低估了现状,所以你远非个例:“50多岁的女性属于在线约会网站快速增长的群体,而且其中很多人发现自己和小男生恋爱,或者至少成了‘炮友’,并且真正乐在其中,”他说,“经常是女性努力享受、展现魅力,并且尽享小男生的性欲和关注。”
还有猜猜看,你也能够享乐。“既然你离婚了,而且经验丰富;你也不打算结婚和组建家庭,那么从一段关系中,你要的东西就不大一样了。可能现在你真正关注当下的事情:性关系、亲密、乐趣、陪伴。”他补充道,“听起来你正在最大限度地享受性生活,而我要鼓励你继续享受。”但是他也指出你要注意安全,因为在45岁以上(包括45岁)人群中,性病发生率正急速攀升。
先把以上那些“做你自己的事”之类的欢呼放一边;如果考虑到产生的心理矛盾,那么好好梳理一下你对小男生的兴趣,就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心理学家和婚姻顾问Randi Gunther在一封电邮中,对你的来信,她连珠炮地提出一系列问题:“长期以来,你认为自己要比实际年龄年轻?”是不是所有小男生“对你来说都一样年轻”?“其他女性一直是你主要的对手?”(她解释了最后一个问题,说“那些20来岁小男生的母亲们可能认为你采阴补阳。”)
你的罪恶感是不是来自社会的反对或其他事情?我怀疑:相当大程度上,是不是这种内在矛盾,让你和小男生的露水情缘显得特别令人骚动?从Gunther的角度,她问道:“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和那些男人在一起,某种程度上扮演着不伦之恋?”她还猜测:“我怀疑她在这些厮混的过程中,是否受到过伤害。除了一夜情之类外,在一段恋情中,很多时候,双方的结束点并不同步。”
这些问题可能触及到你生活中某些重要的东西,或者没有触及。取其有关,弃其无关——就象不管别人的看法那样。如盖洛普说的:“不要考虑社会的传统模式。要用‘什么事情让我开心?什么事情适合我’的思维方式,然后就一直往前走并付诸实施,不要管别人会怎么想。”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