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萌生与中国式变迁

 

在罗马神话中,丘比特被喻为爱情的象征。他是一个顽皮、身上长着翅膀的小神,背着一个箭袋,高兴了就对着谁射出一支“爱之箭”,一旦被他的箭穿透心脏,人们就会不顾一切地倾心相爱。之后,人们常常用丘比特的顽皮任性,来解释爱情发生时的不规则性。

可是,心理学家的研究却发现,丘比特并不如人们以为的那么淘气,他所发射的“爱之箭”也不是盲目地乱飞,而是遵循着特定的法则。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莎伦·布雷姆等人的总结,爱情的发生有如下规律:

接近。生活空间邻近的两个人,通常更容易喜欢上对方。空间的邻近,为彼此的认识和交往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他们可以付出很小的代价,却更轻易地了解和熟悉对方。反之,遥远的空间距离,使人们的交往付出更大代价,而共处时间的缺乏,更是增加了彼此不能及时消除的误解。

外表的吸引力。在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中,心理学家给人们出示一些陌生人的照片,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对这些陌生人进行评价。结果发现,人们普遍对外表更具吸引力的人评价高。可见,人们更容易相信:美丽的人一定也是好的。这一偏见尤其容易发生在交往的初始阶段。

对方喜欢自己。与某人相处中,如果感受到对方喜爱自己,被接纳和欣赏的感觉便会提高自己的自尊,从而更喜欢对方;相反,则会感到被否定,即使这个人再有魅力,他的吸引力也会因此而大打折扣。因为,与他所带给我们的良好感觉相比,我们更关注自己被其拒绝或否定的糟糕感觉。

相似。性格上存在差异的人,相处中更容易发生误解和争执,长时间的冲突,会使两个人都感到沮丧和疲惫;在性格和态度上有更多相似之处的人,则会因为彼此的一致而产生共鸣。这种被接纳的感觉,会让他们更加欣赏自己,于是也越来越喜欢和对方共度时光。但有一种情形下的“不相似”也可以促进对彼此的感情:一方所具有的,正好是另一方所需要的。比如,一方很有主见,而另一方很愿意听从别人的决定。

障碍。人们普遍都有逆反心理,这导致了当我们面临得不到或者失去的威胁时,我们会更加渴望得到,并加倍努力。心理学家们发现,爱情上存在着“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当外界,尤其是父母,越是强烈反对两个人的爱情,他们在对方的眼中是具备了更大的吸引力,于是双方越能感受到对彼此强烈的爱。

品质。除了上述条件,不管背景、年龄或性别的差异,人们都认为恋人最需要具备的3个重要条件是:热情善良、性格好、接受并回应自己的感情。

这种两情相悦的真挚感情在慢慢的交往中萌发,随着时代的不同,经过岁月的变迁和积淀,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旧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剥夺男女之间爱情;童养媳是变相的买卖婚姻,更是对爱情的亵渎,一言以撇之,旧社会的婚姻是建筑在金钱的基础上,这样的婚姻无爱情可言。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公布了《婚姻法》,男女婚姻自主,自由恋爱之风开始在知识界盛行,但多数人,尤其是农村,大多数男女还是经人介绍,相亲,结婚,即所谓“先结婚,后恋爱”式的婚姻,其爱情也就大大的打了折扣。那时的男女还没有认识到“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管它什么爱情不爱情,能在一起过日子就行,所以离婚率较低,不少夫妻能够“子孙满堂,白头偕老”。

进入20世纪60、70年代,谈恋爱成为时髦,如果有了意中人,也会送些定情物。定情物虽说简单,却含有爱意,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一面镜子,一条纱巾,悄悄地送给对方,心会怦怦地跳,脸会羞红,接过信物后,一准会转身便跑。不少男孩女孩,传个纸条偷偷约会,找个偏僻的地方,或在树林里,山坡上,小溪边谈情说爱,大胆的一块去看电影,逛商店,遛马路。最流行的结婚礼物:“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录音机,这些在当时都是高档商品。爱情表白:忠贞不渝,海枯石烂不变心。

20世纪80年代,禁闭打开,青年人受西方思潮影响,示爱的方式变得丰富多彩,自由恋爱风行,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如果有了意中人,敢于当面说“交个朋友吧”。情窦初开的年轻人情书不断,情意绵绵,“鸿雁传知音”。最流行的爱情信物:当然是情书,女方偷偷为爱人织件毛衣不可少,男方买套家具或亲手打套家具以取悦女友。爱情表白:“我喜欢你!”

20世纪90年代,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追求开始在爱情中齐头并进,敢于向对方表白“我爱你”,给女友送玫瑰成为示爱的经典方式。不少小情侣手牵着手遛马路,逛商店,甚至在众目睽睽之下敢于牵手,拥抱、亲吻旁若无人,敢于把爱淋漓至尽地倾泻出来。最流行的爱情信物:情侣戒指。爱情表白:“我爱你”。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短信和网上聊天风靡一时,不知道多少人的爱情在拇指和网络间孵化。最流行的爱情信物:有个性,具有新意。爱情的表白方式:浪漫,出其不意,外加一点刺激。

不过,虽然爱的方式变了,但爱的本质一如既往。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把幼稚的爱转变为成熟的爱,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要学会让父母以外的人走进自己的内心,也学会如何走进对方的内心;要学会成为对自己、对别人负责任的人;学会诚信;学会照顾自己和别人;学会倾听对方;学会理解和信任;学会为对方牺牲自己。而这些(尊重、诚信、理解、负责、利他、忠诚)都是日后融入社会必备的素质和技巧。爱情是一个人融入社会必须的情感磨练,必不可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