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应酬太多变身公家男

 

公家男人是指事情很多应酬很多,基本上不属于家庭,并且与家庭成员在一起时间极少的人,不需要在家吃饭,基本上天天有人请吃,基本上不会按时下班回家,基本上天天需要“加班”的现代男人。如果你有一个“公家”男人,你会很有面子。老公能干会应酬,可是男人的“私房义务”也就变成浮云。面对夫妻关系社会角色的异化,女人只能淡定。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应该以人为中心运行。但是,社会的构成是有着无数的个体,它要运转起来就只能集纳每个个体的共性。这样,就会抽象出一套区别于个体完整人格的形式,强制每个人按照这种形式立足社会。人们无非就是按照这些需求,将自己当做内容去填充各种先于个人存在的位置,去满足社会抽象出来的形式。这就是角色的产生。

这些角色,要求的只是你作为社会人的部分人格,并不需要也不允许个体的完整人格在这个角色上充分体现。角色的不由衷,就是这样开始发生的。所以,一个人就会被分割成为许多块。比如一个男人,你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可以称之为学习男、调情男、全职奶爸、白领炮灰团、剩男……这些都是男人们部分人格的体现。最近又冒出一个“公家男人”的称号,用以指代部分经常出没在家门外的男人。

“公家”男人:光鲜外表下的一把辛酸泪

公家男人是指事情很多应酬很多,基本上不属于家庭,并且与家庭成员在一起时间极少的人,不需要在家吃饭,基本上天天有人请吃,基本上不会按时下班回家,基本上天天需要“加班”的现代男人。公家男人在身份上通常是那些有一官半职,大到高官,小到股级,时常穿梭于酒桌与各个圈子的男人。

是的,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男人是属于公家,属于整体社会。由于角色的定位,他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想回家就回家,不能想变成私房男就成为私房男。即使你多么不情愿,即使你对家人是多么愧疚和渴望。但是,没有办法,你必须履行工作或者说社会给你定义的角色。

公家PK私房纠结无用

当然,这是一种调侃,也算是一种同情吧。说到身不由己,其实大家都会有共鸣的,有人被迫去做公家男人,有人还被迫做私房男人呢。公家的看私房的惬意,私房的看公家的潇洒。其实不过半斤八两,大家都不是在用完整人格完整自我在各种情境下存在。

很多人将这种情况称为异化,即个体被自己所组成的社会,被人们创造的文化所绑架。不过这也是必然,是不可避免的文化矛盾悲剧。懂了,想开了,泰然;想不开,那就来几辈子纠结几辈子吧。

女人:管他公家还是私家自家男人最好

公家男人,不是公家的。私房男人,也不就是没人要的。自家的男人,不管“公”还是“私”,管好,用好,呵护好,才是主题。为什么会有男人的公私之别,现代社会的忙碌和平面化,对家庭生活也产生了挤压。不论是在酒桌上觥筹交错,还是在吃饭后乖乖洗碗拖地,不论是生意场上的周瑜诸葛亮,还是床头按摩搓脚的“煮夫”,过日子的两个人,相依相伴,阴阳互补。在外打拼是为家增砖添瓦,在家呵护老婆是温馨体贴。其实女人拿老公和别家老公比有什么意义呢?再好你也享受不到。还不如把自己老公的“公家”与“私房”处相比,一面有所欠缺,另一面必有所长。当然就是横看竖看都顺眼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