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祸害你的孩子?身为父母要这样“说”

语言可以给人鼓励,也会使人泄气,可以给人安慰,也会惹恼别人。

去年夏天,我坐在一张长长的户外餐桌旁,附近是壮丽的大山。父母们在吃着餐点,孩子们跑到小路上去找他们的秘密城堡。二十分钟后,七八岁的充满活力的孩子们兴冲冲地跑到餐桌跟前来,想要分享他们的冒险经历。

一个兴奋不已的小男孩,,打断了大人们的谈话。

“妈咪,妈咪,你肯定猜不着我们发现了什么!”

他的妈妈露出深情地微笑,小声对他说,“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了,詹姆斯,但是大人们正在谈话,一会儿就完了,等谈话完了再告诉我”。

在我的另一边,另一个小男孩以同样的兴致跑向他的妈妈。

“妈咪,妈咪,我们玩得太高兴了——”

“我们在讲话!别打岔”,她说道。

“但是,妈咪——”

“别吵!你没看到我正在谈话吗??”

“但是妈咪我们发现了——”

“够了,闭嘴。史蒂夫!”她吼道。

我的心一沉,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詹姆斯在我右边,耐心地等待谈话中止,热情仍旧不减。在我左边的史蒂夫,满脸尴尬和沮丧,带着无人分享的秘密城堡的故事从桌子旁悻悻走开。

同样的情境,完全相反的介入,对孩子的回应方式明显不同!“等谈话完了再说”和“够了,闭嘴”这两句在孩子心中会形成完全不同的自我。

■选择合适的语言来爱你的孩子


□刺耳的话语会在孩子心中不断回响

“我觉得我家孩子的脑袋就像计算机,我不想给他输入一些以后难以删除的数据。”——有三个孩子的母亲

那就是我为什么要父母承诺,从你的词汇中消除那些让你觉得尴尬或者你可能会羞愧的词语。羞愧会使自我憎恶在孩子心中内化。我曾见过无数的患者,他们父母有欠考虑的话语在他们脑海中一直回荡,甚至在几十年后仍旧如此。这也使得他们的自我价值感被削弱。

因此,我们必须约束自己做一些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言传身教。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寻求一些积极的行为进行强化。举止得体的孩子和那些爱抱怨、不听话的孩子不一样,他们不会以跟同样的方式博得我们的注意。但是他们应该如此。

□不要忽视孩子做对的事

令人惊奇的是,老师和父母们都给了同样的建议:不要忽视孩子做对的事。要重视并突出这些。感谢你的孩子,告诉他们你注意到了他们在耐心地等待,看到了他们自觉地清干了盘子。找出那些值得祝贺的事情并强化它们。你越鼓励他们那些积极的细节,你的孩子就越有上进心。孩子们都想取悦父母。所以,关注他们做的正确的事情,然后给他们一个大大的笑容和口头上的祝贺。他们很可能会再次这么做。让他们觉得自己在被关注、被欣赏和重视。没有比这更好的行为塑造方式了。

“我总是很小心地选择我的言语,我想被人记住是一个有爱的领导,而不是一个苛刻的老板。”——某单亲妈妈

□孩子会一直将你的判断放在心里

如果你是一个挑剔的父母,你的孩子会一直将你的判断放在心里。为什么?因为在人生的头六年,孩子难以从想象中辨出现实、从虚构中识别真假。他们需要依靠你去帮助他们。孩子的脑电波简直就像梦境一样,这是一个有趣的神经科学事实。直到你告诉他们,他们才知道怪兽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很多的故事都是假的。如果你对他们吼着“调皮蛋”、“自私鬼”或“大懒虫”,他们可能就真的相信你是这么认为的。当他们不能肯定自己是对还是错时,这些词语将成为他们的固有思维。即使孩子慢慢长大,你对他们所说过的话语还是很重要,因为他们爱你、敬你。

孩子不仅会听取你的话语,还能读懂你的肢体语言。所以你觉得烦闷的时候,他们会知道。当你抛给他们的批评和忽视越来越多时,他们就会形成这种自我意识:“看我让我的父母多么的苦恼,我真的很惹他们讨厌”。你的白眼和负面灌输就会不断地恶性循环。

□没有哪个父母会永远保持耐心,会始终注意选择优美的言语

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我们都会这么做!没有哪个父母会永远保持耐心,会始终注意选择优美的言语。但是,只要我们注意练习培养,好的语言就会成为习惯,我们的孩子也会将爱的语言内化到自己的里。

注意选择的言语不能过于夸张。“等谈话完了再说”这类话语使孩子在将来变得有耐心的可能性更大。“够了、闭嘴”这种言语则可能真的会导致孩子永远关闭心门。

不想祸害你的孩子?身为父母要这样“说”

■父母与青少年的交流总是有着诸多问题,用谈判来解决这个难题吧


有时候父母们想要和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好好谈谈,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既不想做软柿子,更不想做独裁者。既然这样父母从何开始呢?

□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层次的交流

首先跟孩子们进行商讨,探寻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他们如果也不认可以往的方式的话,自然会转投到这个你们共同创造出的新的交流模式中来。

□仔细观察谈话是在哪里中断的

如果他们目中无人或者含糊其辞,或者两种状况都有,那就语气诚恳地询问原因。如果你的孩子发现你很不可理喻,总是大惊小怪,或者过于严苛死板的话,他/她很可能会找到另一个办法来应对(例如隐瞒事实、撒谎或偷偷溜走等等)。

并不是提倡家长们认可孩子的不良行为,但对这样的行为习惯追根溯源真的非常重要。父母要做的是与自己的孩子建立信任,并帮助孩子建立起他们自己的正确的决策体系。如果父母仅仅是说“不可以”和“我说怎样就怎样”的话,对这两项工作毫无帮助。

□认真反省你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念

总有一些你无论如何都不允许发生的事情,这时候对你的孩子开诚布公尤为重要,但同时你得让孩子知道在这些雷区以外他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如果你有伴侣的话,能和对方一起完成这项工作就再好不过了。通过这个家庭教育双人组合你们更能达成一致意见。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公正严谨地考虑清楚

有时父母们听到孩子提要求的时候会变得很焦虑,出于担忧他们马上表示否定。当你发现自己做出这种反应的时候,马上就会想要收回来。其实你不必这么快回答孩子的。

□弄清楚在既定情况下你们产生矛盾的原因,先分析自己的,再分析孩子的

比如,你的孩子想要单独去听一场音乐会,你可能会条件反射性地反对。但是这时候更应该明确地找出你生气的原因,也给你的孩子一个契机让她也找出自己的原因。不是说你的孩子应该只翻个白眼说“不会有事的”,她最好有责任想出一个能减缓你的恐惧的对策并且贯彻到底。

这就是谈判的核心:你表达出道德上的或无危害的关心,然后你的孩子恭敬而创造性地作出回应,然后你们会在这样的对话中找到同时满足双方最大需求的方法。这样的谈判不仅有利于你们之间形成相互协作、相互尊敬的关系,还能为孩子未来作决策提供范本。我们都应该能够详细而彻底地分析某种情况并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这种方法也能促使你的孩子认真思考安全问题。如果你只是不久就对他们的要求置之不理,那么他们也不会对你的或者他们自己的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上述方式,他们必定会更深层、更负责任地考虑安全问题。

所以,具体的话语该怎说,如何运用好正确的词汇是一件需要考量的事情。

■帮助孩子们(和你自己)变得更幸福、更满意、更平和


孩子们面对的这个世界太过沉重,同样,父母的肩膀上也担负着这个沉重的世界。如何才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多些平和,少些抱怨,少些叹息?

如今的孩子们有很多事情需要管理,包括学校的事情和参与的所有活动。他们有沉重的工作负荷,肩膀上担负着学校和社会给予的厚望。他们还面对着同伴间的压力、媒体上行行色色的信息以及童年时代变化着的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日日奔忙、健康关注和其他很多有压力的事情)。作为父母,会感觉其中很多负担同样在自己的肩膀上。

为了让孩子们(或你自己)更幸福、生活更平和,你必须学习把幸福与和睦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了做到这些,尝试以下的技巧吧。

□谈话中多些积极(停止抱怨和批评)

让孩子们感觉更舒适,让自己的生活更平和,在和孩子们交谈时,你要多些积极和鼓励,停止抱怨和叹息。孩子们能够感觉到交谈中的态度。培养与生俱来的,他们有自己内在的存在方式。尤其对那些敏感的孩子,或者某方面有困难的孩子们(但实际上是对所有孩子们)来说,反复向他们讲述一些积极的事情:并不限于只与他们相关的事情,而是普遍的事情。这会让生活感觉少些压力,多些平静。

□看到人与事好的一面(别把过多注意力放在需要改进的事物,或是某些人的错处上)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生来都带有自己一系列独特的长处、独特的存在方式。每一种个性,都有“好”的一面和可能“不那么好”的一面。举个例子,如“思虑”的性格。一般来说,人们并不认为思虑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它让人们感觉不佳、糟糕、担忧、紧张;在某些方面,焦虑让生活变得困难;但焦虑可能也有些用处,在努力去做一件重要的工作时,焦虑可以让人们小心谨慎,付出最大的努力取得进步;焦虑也可能是某些人的力量之源,让他们成为问题的解决者——焦虑会让人们思考一个问题,而后提出许多可能的方式来将其解决。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以及可加以改进的地方,更多的去注意“是什么让一个人成为他们自己,他们又的确有什么长处”——这有助于你和孩子们的幸福与和睦。致力于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当这些地方导致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麻烦的时候)是很好的,但注意那些进展顺利的地方也有帮助。

无论处境如何,都要保持愉悦和高兴。因为决定我们痛苦和不快的绝大部分,是我们的性格,而非处境。(译/,,,)

编译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心灵咖啡网及。

编辑推荐:

测试推荐: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