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你的父母,而不是改变

心灵咖啡小调查中,在遇到亲情和爱情的两难境地时,有大概29.2%的网友选择了尝试去说服和改变自己的父母,让他们接受自己的另一半。无具体差异。

九年,我依然没有说服自己的父亲

她是我的初恋,也是我就目前唯一的一次恋爱。读书时母亲告诉我说:“你们还小学业为主!”而且母亲对她的印象也并不是很好。我们只有保持着普通同学的友谊直到我们工作。我的工作很特殊,常常没有时间的界限,一时间我们没有了联系,但是我保持了一个好习惯那就是写“日记”。在我们失去联系的那段日子里我的日记里写满了她。我不知道她有没有感觉到,但是我做到了每天想她一刻钟。

工作的第2年我的母亲去世了,这对我来讲简直就是天都塌了下来。父亲和我一样我能理解中年丧偶的悲痛!在我悲痛的日子里她出现了?!

我们又重新在一起了。当然,这一切都隐瞒在父亲的眼皮之下。一日我们长谈,我告诉了她我爱她,在没有她的日子里我没有去爱别人。而且我把我所有的日记都给她看了,她真的被我感动了!

时间过的可真快!8年了,我们依旧聚少离多,原因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我工作特殊。以至于她的生日我都忘记了。说句实话有时候我连我自己及家人的生日都不记得,我实在太累了,我有时在想只要她理解就行,不是吗,可是我错了,女孩子是要人陪的。

于是我决定我们该去见见彼此的家人了,可是问题又一次出现了,我的父亲死活不同意,其理由不外乎她没有工作了,不是特保儿了。我真的没有想到父亲会这样坚决。我知道父亲失去母亲后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我不能惹他不开心,我也觉得我没有理由去让他老人家不高兴。

当“爱情”和“亲情”相互冲突时,我该取舍谁呢?我曾经和父亲沟通过,可是得到的答案依然如故。我一个星期把自己关在家里没有吃什么,只是让自己昏昏欲睡,让自己忘记这现实的一切。

证明不是靠嘴

我们的父母与我们成长在不同的年代,我们的生活观、世界观、爱情观与他们产生强烈的不同,也是无可厚非。但是有时候,父母的想法就不一定是正确的,他们会由于欠缺对我们与对方的了解,就断然给了对方一张“红牌”出场。有时候,父母考虑得更多是对方的身份、收入、家庭、人品,但是这些要素有时候我们并不在乎。

当我们恋爱的时候,我们永远是站在我们的情感之中的第一线,我们清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一个对方,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感觉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对方做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感动着,对方给予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氛围是幸福的,但是这些往往是父母感受不到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与对方之间的那份爱是多么的强烈,有时候他们认为那是不可思议与相当离谱的,这样,我们的爱情意愿永远得不到理解。

证明不是靠嘴说的,你哭天抢地的告诉你的父母,你有多爱他,他对你有多好。这当中,有多少效果呢?换了你是你的父母,你能通过这声泪俱下的哭诉感受到那位对你的孩子的好吗?这样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都知道沟通的重要性,都知道要和父母好好说。可是,我们真的会沟通吗?我们真的能成熟的和父母沟通吗?

沟通是让对方接受、理解,而不是改变。

沟通是不带愤怒,不带敌意,温和而坚决。

不要试图改变你的父母

有一对什么样的父母,是我们最大的命运。父母,不只是我们物质生命的给予者和保护者,也是我们心灵生命最重要的影响者之一。

好的父母,未必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但却一定会给我们健康的心灵。糟糕的父母,可能会很好地满足我们的物质需要,但却会给我们留下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不过,糟糕的父母之所以会让我们形成心理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愿意接受一个事实——我们的父母不够好,我们幻想自己应该有更好的父母,我们甚至会尝试去改变自己的父母。

然而,这种改变的努力注定会失败。因为,除非父母自己意识到,他们的教养方式有问题必须改变,那样改变才有可能发生。极少有父母,会因为孩子要求他们改变而改变。

父母是不可改变的!我们越想改变父母,他们就会越糟糕!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先学会接受。

所谓接受,即直面我们人生中的所有真相,深深地懂得,任何事实一旦发生就无可更改,而且不管多么亲密的人,我们都不能指望他们为自己而改变。

没有学会接受之前,我们都会把注意力放到别人身上,期望别人为自己改变一下,那么自己就得救了。但任何一个独立的人,都不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去改变的。所以,这种期望注定会失败。

学会接受之后,我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深深地懂得,自己才是自己问题的答案。由此,我们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并最终获得更大的自由。

有人会说,难道要改变自己的想法,真的和另一半分手吗?

当然不是,亲情和爱情就像一个人身体的组成部分,任何一部分的清除都可能会造就一个不完整的人。

改变自己,是在看清楚了自己之后。试问,一个跟父母争吵、愤怒的人,是一个成熟的孩子吗?一个尚未成熟的孩子,又怎样让父母相信你有能力自己获得幸福呢?而这样一个孩子,又怎样能让父母相信,另一半的他可以给你幸福,让你成熟呢?

所以,证明你的成熟,证明你们感情的成熟,证明你们可以获得幸福,那才是真正的改变自己。

不含敌意的坚决

很多人都会将抱怨发泄在别人身上,一开始的焦点总是在别人身上。

例如,他们会问,怎样可以改变我的父母呢?我的另一半到底是怎么想的?我的孩子真让我头疼……

之所以会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确会认为,我的痛苦是别人所导致的,如果这个人改变了,我就可以不那么痛苦了。还有一个看起来似乎比较表面的原因是,我们很难做到对别人说“不”,别人,尤其是重要的亲人将他们的某些东西加给我们,我们不舒服,但却难以拒绝。

当不能拒绝别人的事情发生时,会有一个矛盾。一方面,如果你接受了亲人的这些东西,你会难受;另一方面,如果你拒绝,你会觉得内疚,或担心对方不高兴,甚至离你而去。

化解这个矛盾的一个原则是“温和而坚定”。首先是坚定,即我坚守我的立场,无论如何都不改变;其次是温和,无论对方有什么情绪或做什么事情,我的情绪都是温和的,不会失控。

温和而坚定,对这个原则,美国心理学大师科胡特有另外一个术语可以描绘——“不含敌意的坚决”。这个术语突出了“非敌意”,即无论你怎样,我都不会有敌意产生。

那么,如果是父母有敌意呢?

换一个角度,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化解父母的敌意。

但有些时候,父母会极力坚持自己的做法,已经到达了似乎绝对不能沟通的地步,那该怎么办?

对此,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的建议是,如果你必须要顺从,那么你可以告诉对方,我不是因为你的压力而顺从你,我是主动选择了顺从你。

海灵格针对的主要是亲子关系。有时,你的父母会过于偏执,他们非要你做什么,假若你不做,他们会让你付出代价,甚至他们会以死相逼,而且这种逼迫似乎是真的。同时,你的境界也不是那么高,你很难对这种敌意不产生敌意。那么,在这种情形下,你可以转化这个游戏,你可以让父母知道,你不是认同了他们的投射才这样做,你是心甘情愿这样做,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科胡特说的是拒绝时你可以没有敌意,而海灵格说的是,假若你似乎不得不顺从,那你也可以没有敌意地去顺从。

这两个人说的都很好。但是,关键也许是化解你心中的敌意。

为什么当和父母沟通的时候,你会觉得愤怒,觉得他们不理解你,甚至觉得他们不可理喻,除了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想。还有一个问题,是在沟通的过程中,触到了你的心理按钮。

每一个心理按钮都是一个心结,也是一个盲点。这个盲点一被触动,我们就会失控。但假若这些盲点得到了觉察,也就自然化解了,那时别人再去触碰这个地方,就不会激发自己严重的情绪。

所以,最关键的是意识到你这些对抗情绪的来源,接受它,接受你的父母,然后才能心平气和,不含敌意的沟通,而只有这样,这种沟通才有效。

 

本文版权属于心灵咖啡,转载请注明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