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学习上,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正日益突出。究其原因,如过重的学业负担、激烈的升学和成绩的竞争,以及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给学生尚未成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造成了他们孤独、急躁、抑郁、自卑等不正常的心理负担,压抑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学生多有逆反心理
现时学生中常见的心理不健康问题有:孤僻、自卑、逆反、妒忌、多疑等,其中,逆反心理是学生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平时,有些学生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这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与众不同,总喜欢做出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他们的思维具有一种逆向性。
教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时,如果批评、教育方法不恰当,就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容易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反抗意识,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教育批评学生的过错时,必须采用间接的教育方式,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可以灵活地采用“逆水推舟”的反向心理诱导教育方法,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我经过实践,收到很大的成效。
“逆水推舟”法见成效
“逆水推舟”的反向心理诱导教育方法就是利用学生客观存在的逆反心理,进行反向的心理诱导,从相反的角度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以前,我班有一个男同学叫黄小超,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家中三兄弟,他最小,两个哥哥因违法犯罪分别被送到监狱里进行劳动改造。因为他生长在这一特殊的家庭环境里,使他渐渐形成了一种野性,逆反心理极强,唯我独尊。父母对他稍有一点责骂,他马上反驳,稍有不满,便离家出走;在学校里,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不当一回事,甚至和老师唱对台戏。
开始时,我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我要求他完成作业,他偏不做;叫他回答问题,他偏不理会,我行我素……
后来,我意识到要教育好他,只用严厉的方法是不行的,要根据他的特点,对症下药。
于是,我平时故意装出对他爱理不理的样子,上课时有意识地不提问他,他没有完成作业又不追问,让他感觉到我对他的表现“没兴趣”。如此一周后,他觉得自己以前的“威风”在班里没有“市场”了。后来,他的行为有了很大的转变:上课比以前留心了,作业能依时上交,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
他的转变连他的父母也难以相信。后来,他毕业了,直到现在,即使已走上了工作岗位,他还经常记起我,对我曾给予他的教育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