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1日新学期开始以来,每天上午8时许,幼儿园小班里常常哭声一片。看着孩子可怜兮兮的模样,家长普遍感到心疼。因为不忍心看到孩子哭,有的家长索性跟孩子玩“失踪”,把孩子送到班里后,趁其不备悄悄溜走。我市幼儿教育界人士认为,这样做对孩子有害无益。
市民马先生的女儿3岁了,9月1日,他把女儿送进幼儿园小班。接下来的几天早上,马先生把女儿送到教室交给老师后,只要他一转身走,女儿就开始哭闹,要么不让他走,要么要求和他一起回家,怎么劝说也没有用。几天下来,孩子的嗓子都哭沙哑了,对上幼儿园产生了抵触情绪。马先生十分苦恼,最后他想出一个办法:把孩子送进班里后,趁其不注意偷偷溜走。听不到女儿的哭声,马先生心里好受多了。他暗自窃喜,并得意地向别的家长传授这个“妙方”。
不忍看到孩子哭,父母偷偷溜走,这个办法好不好?记者请教了市政府幼儿园园长张简和该园小班的班主任苏一兵老师。她们听了之后连连摇头说:“这样做不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张园长说,孩子到了新环境,如果身边没有家人或熟人,会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这时候,如果家长不辞而别或者发火责备孩子,会加重孩子的恐慌情绪,孩子适应、融入新环境的过程会延长。
张园长和苏老师一致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走时真诚坦率地和孩子说再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爸爸妈妈要上班,再晚就迟到了,下班后一定会早点儿过来接他。刚开始孩子会不理解、不适应,这需要一个过程,大约10天就没有问题了,孩子会逐渐接受早上的分别,并愉快地融入集体,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学习、游戏。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