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在生理功能衰退的同时,精神心理上也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当突然遇到外伤时,更为突出。一般老年患者外伤导致骨折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一般情况下都要经过震惊、否定、抑郁、依赖、承认与适应阶段,掌握这些心理过程的变化与规律,对老年人的心理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震惊阶段
老年人骨折后,首先是震惊,震惊是对创伤作出的应激反应,这是老年患者在突然遇到重创后,在认知、情感等方面未来得及作出反应与调整的表现,处于一种麻木、冷漠、茫然状态、似无任何反应,有时可能出现一些毫无目的、下的动作与行为。如毫无意识的惊厥、四肢惊颤动作等,此阶段可能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二、否定阶段
由于外伤的突然而至所造成的巨大打击,大大超出了老年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于是患者自然采取了心理防卫机制,对创伤予以否认,不相信医生说的那么严重,从而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或对治疗漠不关心。如患者拒绝打石膏、牵引、做手术等。此状态也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
三、抑郁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进,老年患者对病情的了解逐渐深入,当认识到自己所受到的创伤将造成伤残时,常产生抑郁反应,可表现出心情沉重、悲观、失望。此期间可穿插痛苦、悲哀、焦虑、愤怒、埋怨等情绪。有的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对前途失去希望,也可能出现自杀的想法或行为,如患者在治疗时说:"不想活了,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好。"等。此阶段可持续数天或数周。
四、依赖阶段
经过住院治疗和各种功能康复训练,一般的老年患者都能达到生活自理,机体功能恢复,回归家庭、社会。但部分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不努力锻炼,自己失去信心,日常生活活动不愿独立,而是让护士或家人为其做各种生活琐事,依赖心理特别强,不愿出院,或出院时就想着入院。这是老年患者心理的一种倒退现象,其心理障碍是他们没有勇气带着病残去面对社会,此阶段又称对抗独立反应阶段。
五、承认适应阶段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及康复训练后,逐渐认识到疾病存在的现实和日后将面对的一系列问题,故开始主动配合治疗,积极进行各种康复锻炼,此阶段是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
老年骨折后的心理康复治疗措施:
第一阶段:震惊阶段
可用放松疗法: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24小时后,可进行放松疗法,放松疗法又称放松训练或松弛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肌肉放松训练程序,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躯体及心理功能紊乱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
第二阶段:否定阶段
可用分析解释法:在通过对病人的分析判断后,得出病人在这段时间的特点,向病人解释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同时还应注意措词及表达方式,要表达出对病人的关心、理解、支持。
第三阶段:抑郁阶段
可用指导启发、支持鼓励法:在此阶段可缓和病人各种消极情绪,发扬自身能力所长,克服自身所短,利用自身条件让患者逐渐领悟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以消除患者的过激行为,并支持、鼓励其战胜疾病。
第四阶段:依赖阶段
可用独立自主、刻苦锻炼法:鼓励患者积极刻苦锻炼,首先使其在思想上独立,再到行动及日常生活活动独立,使其逐渐消除依赖心理。
第五阶段:承认与适应阶段
可建立新的行为方式,让患者以良好心态回归家庭社会。老年患者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及各种康复锻炼,已适应新的行为模式,此时应指导他们以良好心态适应社会、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重返家庭社会创造条件。
作为一名心理康复医生,只有认识和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变化和规律,根据不同阶段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措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