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处教子
赵科长此生可谓不得志矣。
等赵科长升到副处长时(还只是个副处长),人已如过季水果,不值钱了。可聊以自慰的是,儿子大学毕业后,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他弄进了个好单位,且谋了个好位子。长江后浪推前浪,眼下儿子已是副科长了。
转眼开春,儿子谈恋爱了,女孩是外企白领,模样俊俏,活泼大方,甚得赵处夫妇欢心。
忽一日,某领导夫人竟亲自递话过来,欲给儿子介绍个对象。这女孩(跟儿子一个单位)背景了得,老爸是实权派领导。不过,话说回来,这女孩除了还算贤惠(官宦之女能如此,实属不易了)外,长得确实不咋样,跟英俊潇洒一米八二的儿子相比,确实不太配。
儿子不乐意。
老子也犹豫。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老子官途坎坷,以过来人身份,循循善诱儿子。某夜,父子俩外出找了个小酒馆(有些话也不便让夫人听见),边吃边聊,三两五十二度白酒下肚,老子借酒遮脸,推心置腹给儿子讲了几句话:
“男人嘛,谁都知道,娶妻以贤,纳妾以色。”
又说:“我认为这个‘贤’字其实最为重要——它可以助你仕途腾飞!”
又喝下一杯,老子很哥们地拍了拍儿子肩膀:“有了位子,何患找不到漂亮女孩?”
不能再说了,再说,就不成体统了。
这可是笔大生意
人怕出名猪怕壮,自打赵老板做生意发财之后,借钱的人就没断过。赵老板祖宗八辈都是乡下人,对钱看得很重。
春节前,大伙都知道,赵老板又很赚了一笔。人啊,越怕什么越来什么,这不,电话来了:
“他二叔啊,你看呢,你侄的生意就全靠你了,就借二十万,端午节前连本带息一定还!”
“赵哥啊,我得了个信息,您借我二十万,十万也行!我保准春节一过,立马还钱,利息按5分算!”
“老赵啊,我女儿考上了北京的艺术院校啊,学费一年要八万,你看看呢,能不能帮我凑两个……”
反正钱在赵老板兜里,他不想借,就有的是借口。
电话接得多了,老婆也劝他:“乡里乡亲的,你就……”
赵老板眼珠子一瞪:“我是做买卖的!”
某日深夜,赵老板夫妇俩都熄灯上床了,手机响了:“赵老板吧?深夜打扰,不影响你休息吧?”
赵老板一听声音,立马好了语气:“哦,孙主任啊,没有没有!”
“赵老板啊,又要麻烦你了,手头如果不紧的话,能不能帮我凑个五十万,明年春节还你!”
“没问题啊,孙主任,这样吧,明天晚上,我亲自给您送到府上咋样?”
老婆一旁听得真真切切,冷言相问:“这个不是人情吧?”
“这个当然不是人情!这个是生意,是一笔现买现卖的大生意!”
赵老板咂咂嘴,美滋滋地告诉老婆:“这个赵主任,前年借我二十万,由科长升了副主任,照顾我一年赚了一百多万;去年借我三十万,结果由副主任升了主任,让我一年赚了小二百万;今年要借五十万,肯定是笔大买卖——那我赚大钱的机会还能少了?!”
庙门
听说新来的这个书记,嫉贪如仇,所以弄得下面这帮大小领导穷得嗷嗷叫,都喊如今弄俩小钱太费事了。
猪往前拱,鸡往后刨,杨老板常年穿梭于机关大院,知道船到桥头自然直的道理。事情办了,还怕拎着猪头找不着庙门?
这天,杨老板找一位领导办事,其实就是去要钱,讨未结清的工程款。
“结了多少了?”
“六百多万吧。”
“不少了!”
“马马虎虎,还有二百多万,还请领导高抬贵手……”
“要我抬多高?”
“领导方便的话,越高越好,总之,我保证跟着领导水涨船高!”
领导笑了。
“好一个水涨船高,爽快!”
领导说罢,给了杨老板一张名片,在背面写了个英文字母“D”,然后又画了个“O”,将其圈住,说:“你去找这个人吧!”
杨老板当即按图索骥,一家“信息广场”的小报所在地。
对方拿了名片,往背面一瞄,开腔了:“你要做四整版的广告?”
杨老板傻了一傻,忙接话:“做!”
“每版四万,八折优惠,实收十二万八!”
“开多少?”
“能开多少?”
“开十六万?”
“就开十六万吧!”
对方在刚才那张名片上又添上“K4/12.8”,交代说:“你拿上这个去找他就行了!”
“就行了?”
“这就行了?”
“什么这就行了?你交钱才行,要现金啊!”
杨老板一下子醒了,原来,“庙门”就在这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