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全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中国当代小小说风云人物榜·小小说星座”“新世纪小小说风云人物榜·金牌作家”“中国小说排行榜上榜作家”“小小说金麻雀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奖”的获得者。数十篇作品被译介到美、日、俄及东南亚等国。著有《中国小小说典藏品·七夕放河灯》《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大隐于野》等作品集10部。
市文联主席亲自打电话,问万家镇文化站站长:“你们镇铸造厂有没有一个叫李家耕的人?”
站长说,不清楚,问主席有什么指示。主席说李家耕在全国最权威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一部中篇小说,那个刊物准备推荐其参评“鲁迅文学奖”!
站长一听便笑起来:“您要是家里防盗窗坏了需要电焊、隔墙想扒个门需要抡大锤的,我到铸造厂找几个人倒不难……”
文联主席说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可那本权威刊物打电话来,咬死说李家耕的手稿后面,留的就是本市本县万家镇铸造厂的通讯地址,却没留联系电话!
万家镇就这么屁大块地方,哪个人曾写过较顺溜的广播稿,哪个人曾在县市报刊上发表过打油诗,站长心里还是有数的。
别说万家镇,更别说铸造厂了,就是县文化馆、文联的笔杆子们,包括市里的专业作家们,参评“鲁迅文学奖”也是下辈子、下下辈子的事呀。
尽管站长断定那家权威杂志是在“乱点鸳鸯谱”,但他不敢违抗文联主席的要求,还是亲自来到铸造厂了解情况。
他找到该厂老板打听,还真有李家耕这么个人!说李家耕原来是国企下岗工人,现招聘在铸造厂做电工兼搬运工。站长问李家耕文采如何,老板头摇得像拨浪鼓:“有文采的人能沦落到工厂来卖苦力?”
话虽这么说,站长还是找到了正撅屁股干活的李家耕。这个四十出头的汉子吭哧了半天,说自己确实刚在国内权威杂志上发表过一个中篇小说。
站长惊得目瞪口呆,回过神后问他为什么不给杂志社留联系电话。李家耕说自己用不起电话和手机……
小镇突然冒出了个打工的“文曲星”,这一来动静就闹大了:市、县文联主席及分管领导,要一起前来召开座谈会,会前特意安排了个合影的内容。
消息一传出,镇政府上下像是开了锅:乖乖,自古至今,万家镇什么时候来过这么多大领导、大文豪?镇政府人员都想抓住机会,与大领导、大文豪们来张合影照。
上级领导光临的时间说定在上午九点,万家镇机关全体人员早早就各就各位摆开了阵势。当地最棒的摄影师也早把照相的家伙架好了,可时间过去半小时了上级领导还没影儿!
站长心里急,便拨打手机询问。市文联主席回话说,距万家镇10公里的地方公路塌方,正在疏通。
这一来本已各就各位的人便“放羊”了,站长放开嗓子吆喝:“大家都不要远离,要招之即来呀!”
他这天是个大忙人,不但要安排照相,还要安排座谈会,又要安排中午会餐、领导午休……因此便嘱咐李家耕继续原地等候,自己则见缝插针,离开照相现场忙活别的事去了。
站长忙完宾馆忙会场,到酒店后为件小事与老板争吵起来,正吵得天昏地暗时他手机响了:文联主席说市、县领导的车队已经通过塌方地点,马上就可到达胡集镇!
站长看表已经十一点了,忙撇下老板冲出酒店,脚跟打屁股奔向照相现场。
尽管如此,站长的两条腿还是没有跑过汽车轮子。他赶到时上级领导已经到了,正被镇领导团团围着套近乎呢!其他等待合影的,有人在收拾地上的扑克,有人则赶往厕所方便……
站长满头大汗找到市文联主席请示问安,却遭到了一通责怪:“你起初不是说没有李家耕这个人吗?”
站长解释说自己办公室座机有毛病,接听时噪声最少有100分贝,把李家耕误听成“李家根”了:“李家耕是我们文化站这么多年培养起来的,哪能……”
这边还没解释完呢,镇长又过来催促,说是座谈会改到下午,现在十一点多了,上级领导该进餐了:“还啰嗦个啥?马上安排照相吧你!”
站长就扯起嗓子喊:“各就各位啦——”
位置座次早上八点就排好了,领导还有李家耕的位置都预留在前排。可是,这边就要开拍了才发现计划没有变化快:市、县领导多来了5个人!早忙晕了头的站长只得临时做工作,请原来安排在前排的副职镇领导改当“背景”;副职们都想落个“全尸”,迟迟疑疑地不愿挪窝。
镇长见状只好亲自出面,将副职们赶到了后排,合影的阵势这才草草调整完毕。
摄影师那边早等得不耐烦了,嚷嚷道:“开拍了、开拍啦!茄子——”
站长刚随便戳了个地方,“茄子”还没出口呢,咔嚓、咔嚓——摄影师已经把活干完了。匆匆忙忙结束合影,众人散伙各回各家,站长还有镇领导们则陪同上级问长问短,走进大酒店了……
午餐后合影照就出来了,照片上方有一行醒目的文字:“热烈祝贺李家耕作品参评鲁迅文学奖”。站长捧起照片端详,这一端详他的眼珠子就往外凸了——前排到后排、从左看到右,死活找不到李家耕!
他出了一头冷汗,赶到铸造厂找到正撅屁股干活的李家耕:“这照片上,这照片上怎么没有你?”
李家耕吭哧了半天,说上午十一点时工厂电路出了故障,老板差人把他揪回去排除故障去了。
站长气得直跺脚:“你现在是名作家了,怎么还要听老板的指使?”
李家耕说:“老板说了,我要是不赶回去他就要一脚把我饭碗踹了,丢了饭碗我喝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