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龙小小说二题

钓天空

  

  这事,说起来也是个笑话。说是神经病医院的住院部里,有个叫弓乔的病人,每天站到院子里,对着天空钓鱼。天空里有鱼吗?天空里当然没有鱼,对着天空钓鱼,显然就是脑子出了问题,可是,医生没把这件事点破。医生想,他爱钓天空,就让他钓吧。不然的话,发起神经病怎么办?谁能治得住他呢?

  日子久了,医护人员就说弓乔是个空手道了。说他是个空手道,他还真就是个空手道,钓天空也还罢了,他居然吃起空鸭蛋壳了。每天早餐,发一个鸭蛋,别人吃完了鸭蛋,随手就把蛋壳扔了。可是,弓乔不扔,弓乔钓天空钓累了,就用筷子掏空蛋壳吃,能吃到什么呢?什么都吃不到呀。空蛋壳里什么都没有啊。

  问题就在这里,空蛋壳里什么都没有,他却掏得煞有介事,吃得津津有味。筷子伸进空蛋壳里掏啊掏,似乎真的能掏出来什么好吃的东西,筷子在空蛋壳里掏掏,然后就放进嘴里,嘬啦嘬啦。再掏,再嘬啦……一个空蛋壳,他能掏一天,能嘬啦一天。

  医生还是没点破,不就是一个空蛋壳嘛,他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谁让他有神经病呢?神经病就是这样嘛,神经病的举动是当不得真的。当真了,医生就成了神经病了。

  说也奇怪,渐渐地就有一些患者,模仿弓乔,也对着天空钓鱼,钓累了,也用筷子掏空蛋壳,掏着,嘬啦着,煞有介事,津津有味。

  医生早已见怪不怪了。他们知道,病人也是人,人人都有从众心理。

  这天,下雨了。下雨了,就不能到院子里对着天空钓鱼了。弓乔和钓友们望着空中的雨,显得十分郁闷,甚至连空蛋壳都丢在一边,没心思掏着吃了。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很难预料将会发生什么。

  医生察觉了这个现象。医生跑到院长办公室,同院长嘀咕了许久。嘀咕的结果是,院长同意医生的意见,去弄些空鱼缸过来,让病人对着空鱼缸钓鱼。

  很快,空鱼缸就弄来了,弄到了屋子里。空鱼缸里当然没有鱼了,也没有水,仅是空壳而已。

  医生指着空鱼缸,对弓乔说,想钓就钓吧。

  弓乔笑了,拿出钓鱼杆,对着空鱼缸钓了起来。钓友们都学着他的样子,全神贯注地钓了起来,钓累了,他们就摸出空蛋壳,用筷子掏掏,放嘴里嘬啦嘬啦,似乎是给自己补充营养。

  院长在医生的陪伴下,来看望钓友们了。钓友们钓得很专注,并不在意院长的到来。也许,在这群特殊的病人眼里,院长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也是肩膀顶着一个脑袋,脑袋上也是两个鼻孔出气、一张嘴巴吃饭、两只眼睛发呆。

  医生指指弓乔。院长来到弓乔的身边,笑眯眯地问:“今天,钓了几条啊?”

  弓乔抬起头来,脱口而出:“你脑子有病呀?没看见鱼缸是空的?”

  院长面红耳赤,巴咂巴咂嘴说:“既然是空的,为什么还要钓呢?”

  弓乔提高声音说:“笨蛋,你就不会扔两条鱼进去,让我钓啊?”

  钓友们听到弓乔这么说,哈哈哈笑成了一片。

  院长哑然失笑,摇摇头,带着医生走了。

  钓友们笑得更欢了。

  回到办公室,院长对医生说:“我们医院可以扩容了。你马上把病人钓鱼的情景宣传出去。必要的话,可以请媒体做做广告。广告词就这么说——‘对着天空钓梦想’!怎么样?”

  医生心领神会:“好!真好!我相信,社会上那么多患空想症的人,一定会跑来住院的!”

  

  拯救自杀者

  

  自杀者从水中被打捞上来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了。我在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并随着救护车去了急救中心。这就是我的工作,对自杀者实行必要的心理干预,防止他们再度轻生。

  据最新的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还有约200万人自杀未遂。去年,北方有座城市,20天内有39人自杀。而我所在的城市,自杀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前不久,某女孩竟然在网上直播自杀。

  望着病床上的自杀未遂者,我陷入了深度思考,怎样打开他的心扉呢?我知道,像他这样的男人,自杀的原因无非是缺乏良好的自信心、缺乏社会的认同、缺乏幸福的婚姻。

  在我的启发下,他开始吐露心声了。果然,他是个事业不顺心的人,在最近的一次竟聘干部中,遭人暗算了。拿他自己的话说:“水浅王八多,庙小妖风大,”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悲观、绝望,所以,选择了自杀。

  这是典型的抑郁症了。根据我的研究,死于自杀的人中,有半数的人患有抑郁症。而治疗抑郁症,按常规,首先应进行情绪上的舒缓,然后,进入“共情”阶段,倾听并认可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得到感情上的宣泄,最后,再进行心理干预。

  三个小时后,自杀者的情绪稳定下来了。我一直陪着他聊天,聊到了深夜。我和他聊起了精神胜利法,我告诉他,人有的时候,是需要精神支柱的,否则的话,无法给自己创造快乐的每一天。听到这里,他幽幽地说:“秦师,我怕是连阿Q都不如了!”

  “哪里呢。其实,人人都有阿Q的影子。当然,我们不是要满足于做阿Q。因为,确实有真正的精神胜利法!而真正的精神胜利法,就是超越自己!”

  “可是,怎样才能超越自己呢?”自杀者问,

  “如果,你要找到幸福的秘诀,不妨每天花5分钟思考死亡。”

  “思考死亡?我会感到恐惧的。”自杀者不安地说。

  “思考死亡,就是让你放大恐惧。死亡的恐惧无处不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恐惧会因为逃避而被放大。”

  “放大?太可怕了!”自杀者出现了惊惧的神色。

  “放大的结果,会让我们走向反面,我们会更加珍爱生命,从而获得幸福。”

  “幸福的钥匙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啊。”自杀者若有所悟。

  “是的,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为什么?因为,你生出了嫉妒之心。嫉妒是一种巨毒,是恶之源。”我望着自杀者,暗示他不可嫉妒任何人。他之所以遭人暗算,一定是因为有人感到他嫉妒了人家。

  自杀者默默无语了。

  当然,拯救一个自杀者,仅用陪聊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我得想办法,为他换个环境,使其处于比较和谐的人文生态中,常言道,人挪活,树挪死嘛。

  我拨通了一位公众人物的电话,请他接受一个自杀未遂者。

  公众人物打着饱嗝说:“好的,秦师,您吩咐的事情,我一定照办。让他来我这里上班吧,先给他个客户经理当,然后,一步步提拔。”

  这正是我要的结果。心病尚须心药医,对于一个在仕途上抱有奢望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满足他,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当我告诉自杀者时,他高兴极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第二天,他办理了出院手续,跟着我去了公众人物的公司。

  公众人物很有风度地接纳了自杀者,当场宣布他担任客户经理,并发给他一盒刚刚印好的名片。

  自杀者拿到自己的名片,高兴坏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摇身一变,变成“经理”了。要知道,在原单位竟聘,他冲的就是部门“经理”的头衔啊。

  就这样,我成全了自杀者,把他交给了公众人物。以后,就让公众人物调教他好了。我相信,一个超越自杀的人,终将成为智慧的魔鬼。

  三个月后,我在一个场合见到了那位曾经的自杀者。他衣着光鲜,精神饱满,与当初判若两人。见到我,他毕恭毕敬地递上了一张新名片:“秦师,请多指教!”

  看了他的新名片,我无言地笑了。他已经升职了,现在是部门经理了。

  “好啊,祝贺你进步了!”我真诚地说。

  “多谢您的举荐,让我在这里,焕发了生命的光芒!”他对我充满了感恩。

  “当初,你是什么样子啊,失魂落魄!”我感慨不已。

  “好汉不提当年勇吧。”他嘿嘿地笑了。

  我忍俊不禁,这家伙,打肿脸充胖子。好啊!他已经走出了自杀的阴影,我什么都不说了。

  “秦师,我们老总很会弄事,每个人,都给封了个头衔,最低的,也是个客户经理。到了社会上,一亮名片,风光得很呐!干起工作来,没有不卖力的!”

  我心里笑了。他们老总——那位响当当的公众人物,当初也是个自杀未遂者,是我把他从大海里拖出来的。正是我的苦口婆心和善意安排,他才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才有了生命的尊严。

  

  [责任编辑 何光占]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