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北上广,拥抱新希望

  如果说2010年出现的逃离北上广现象是一种无奈,那么最近涌现出的重返北上广现象则带着一种别样的滋味。当年留在北京上海广州的莘莘学子们在经历了拼搏与奋斗之后,在一线城市为自己挣得了一席之地,但几年之后,面对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他们发现家乡的同学们过得似乎更加舒服和安逸。都说幸福在比较中产生,经过比较,他们中有些人选择放弃一线城市,回到家乡。但当他们回到家乡后却发现:中小城市的物价也在飞速上涨;在一线城市中积攒多年的职场经验根本不适用于中小城市;家乡的教育、医疗、投资环境、公共服务等明显落后于一线城市……这些现象导致了他们对家乡“水土不服”。于是,他们调整心态,重新规划后,在2012年年初,为了事业、家庭、爱情,选择了重返北上广!

  

  事业篇:在机遇更多的地方拼硬实力

  受访人:宗宇楠

  年龄:32岁

  路径:北京-安徽某市-上海

  

  重返理由:北上广是有能力的人的天堂,我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家乡变成天堂,只能将自己变成有能力的人,留在北上广!

  2005年,宗宇楠大学刚毕业,就在北京一家大型公关公司谋得了危机管理专员的岗位,虽然工资只有三千多元,但相比其他同学来说,已经算很好了。那时他是同学中的佼佼者。

  梦想去大城市工作的人很多,但最终绝大部分大学同学都回到家乡。毕业的头两年,每次回老家,宗宇楠多少有点自豪,但到了毕业的第四年,他的成就感慢慢地被挤压没了———这四年时间里,宗宇楠目睹了一个个在老家工作的同学结婚生子;也耳闻了一个个高中同学考上当地的公务员或有了事业编制。虽然到2009年,宗宇楠的工资涨到了八千元,比起老家许多同学的工资确实多不少,但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加上工作压力,让宗宇楠一点也感觉不到优越。

  宗宇楠预感到,如果留在北京,他在接下来的三年内,顶多升级成资深危机管理经理,即便年薪涨到二十万,十年内也很难在北京买得起房子,如果回到老家,他就有可能进入政府机关工作,也可能在三年时间内打下事业基础。权衡了很久,宗宇楠觉得还是老家的事业上升轨道更稳定一些,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于是,2009年,宗宇楠收拾好行李,登上开往老家安徽某市的列车。

  回到老家后,宗宇楠在一家热水器公司做策划,月工资一千八百元,他准备一边工作,一边考公务员。从2009年到2011年6月,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以及事业单位考试,大大小小约八九场,宗宇楠每次都参加了,但均没有考中。后来,通过各种关系,他进入了某社保局工作,月工资两千元。

  工作稳定下来后,宗宇楠开始深入思考留在社保局工作的意义———他所在的整个城市没有一家单位真正需要他擅长的专业,他在北京积攒下的人脉资源与经验,在这里毫无用处。在北京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在老家优哉游哉的日子,让他觉得简直是在浪费生命。除此之外,当地的物价也进入飞涨阶段,每个月两千元的工资让他觉得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进入社保局工作的第一个中秋节来临前,单位一位前辈提醒宗宇楠该对领导意思一下,宗宇楠有些错愕。他问前辈需要意思多少,前辈伸出两个手指头,宗宇楠问:“两百元?”前辈笑了:“你觉得两百元现在能拿得出手吗?”

  就在宗宇楠开始犹豫是不是真要给领导送两千元时,有人给宗宇楠送礼了,送礼者想请宗宇楠帮忙办点事情,临走时塞了一千元的红包。拿着这一千元红包,宗宇楠心惊肉跳了好久,最后把钱退给了送礼的人,并提醒对方,一切按程序办事。最终,宗宇楠因为没有给领导送礼,从办公室被调到了办事大厅。

  前辈劝宗宇楠想开点,因为在小城市人际关系更重要,工作能力倒是其次。此时,宗宇楠心里有两个选择在斗争,一边是只要肯付出就会有回报,只要有能力,就会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大城市;一边是收入较低,得靠圆滑的处事能力保住工作的小城市。很自然地,宗宇楠心里的天平开始偏向前者。而且,他认为自己以前之所以在北京没有大的发展,主要是心里一直有退路,所以不够努力。如果把退路斩断,自己说不准会爆发出很大的能量来。

  2011年12月初,宗宇楠向上海几家公司投去简历,很快有两家公司有意请他年后入职,而且待遇均不低。如今,宗宇楠已经辞掉社保局的工作,去了上海,他发誓,今后绝不逃离,一定要在上海扎下根来!

  

  高瑜,知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

  专家声音:

  如今,公平问题是困扰年轻人选择一线城市还是中小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国际化程度高,社会的公平机制发展得相对完善,因此,在一线城市工作,相对而言会有一种公平的感觉,有付出就会有等值的回报,企业相对重视应聘者的知识含量、专业能力,真正有能力的年轻人很容易在这里找到施展才华的平台。此外,政府招录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进人,由于权力制约和舆论监督机制相对完善,与小城市相比,也显得更加公平公正。

  此外,产业布局和产业机构带来的上升空间的困惑在年轻人中也普遍存在。中小城市的产业基本集中在重工业、农业以及一些比较低端的第三产业上,提供给高学历人才的岗位和机会并不多,即便工作能力相当不错,也会缺乏施展能力的平台和良好的上升空间;而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垄断着相关产业设计、金融与高层管理等诸多资源,起点高,是技术创新、商业创新最活跃的地方,平台大,机遇多,上升空间自然也更大。

  

  家庭篇:逃离压力,下一代将遭遇更大压力

  受访人:郑建鑫

  年龄:34岁

  路径:广州-宜春-广州

  

  重返理由:如果不能在一线城市站稳脚跟,我们的孩子将来可能更加艰难!

  2010年,广州的房价一路高歌猛进,8月底,郑建鑫和妻子关琳在天河区看中了一套小户型的房子,总共需要八十万元,首付得十六万元。郑建鑫筹够了现金,和关琳去中介签约,结果到了中介公司后,业主突然打电话过来说先不签了,要再看看行情。

  从中介公司走出来的时候,郑建鑫和关琳沮丧得谁也不肯多说一句话,广州的夏天溽热,两个人感到无比烦躁。坐在公交车上,郑建鑫心不在焉地打开手机,看到微博上说房价马上还要飙升,他一脸厌恶地关掉了手机,偏过头望向窗外。

  有房有车,该有多好。可如果留在广州,什么时候才能有房有车呢?想到这里,郑建鑫彻底没了信心。当天晚上,郑建鑫跟关琳商量一起回老家,因为回老家后,房子和车子不仅很快都会有,而且能多陪陪父母,带带孩子,在那里生活,似乎比在广州要舒适得多。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