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老总心理失衡之后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南京化建集团近些年来不断壮大,拥有近百家企业和十万多名员工,成为南京市国有企业的“航母”。然而,作为该集团原董事长、总经理的李章国,虽然手握重权,却不去思考如何使企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是在金钱的诱惑下,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腐败分子,在欲海里越沉越深……

  

  思想病变,从眼红到心黑

  

  李章国六岁时,父亲就离开了人世,母亲领着四个孩子相依为命。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吃过树皮。

  靠着党组织的关怀,李章国有了上学的机会。他发愤苦读,成绩一直优异,从苏北农村的一所中学考进了省城南京的一所大专院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南京某石矿企业工作。

  有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帮助,再加上自己的优异表现,李章国的事业较为顺利。25岁时,他就当上了车间副主任,41岁时担任了这家石矿企业的矿长,后来一路升迁,分别担任了南京华宏集团和南京市建材工业公司的一把手。

  2000年,南京化建集团组建,办事果断、能力出众的李章国出任该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不到三年又升任为董事长。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李章国在政治上、思想上和作风上对自己的要求还是十分严格的。事发后,他在忏悔中曾这样表白:“上世纪90年代末,即使有人送点香烟,送几百元的购物券自己也一概拒绝,即使收了也要交出来作登记处理。”

  李章国的思想“病变”发生在企业改制期间。他亲眼看到,少数人借助手中权力吃得脑满肠肥,少数曾和自己共过事的企业负责人,靠改制的机会一夜暴富。此时,他的心理出现了失衡,害起了“红眼病”。每当有人竖起大拇指,夸李章国清正廉洁的时候,他心里总有股说不出的滋味。自己虽然守住了清廉,但家里还没一套像样的房子,两个儿子没有稳定的工作……李章国越想越丧气。

  李章国深知,权力可以换来利益。要想从改制中捞到好处,必须紧紧抓住权力不放。在化建集团,他首先从揽权做起。所谓民主,在他的集团只是一纸空文,员工说集团里“开大会解决小问题,开小会解决大问题,不开会解决关键问题”。

  在集团里建立起自己的“一言堂”后,李章国开始像玩杂技似的把手中的权力玩得团团转。他开始以送礼的价值来区分人的档次,谁舍得送他礼,谁就得好处;谁送得多,谁的好处就得的多。这样一来,那些想从企业改制得好处的人,都把他这个一把手当财神来供,都想沾一沾他手中权力的光。

  这样赤裸裸地收钱,李章国有时也会感到害怕,但到口的肥肉不吃又觉得心中不甘,于是,他便改变策略,由直接受贿变为间接捞钱。

  

  花样百出,掩盖受贿事实

  

  南京某化工集团是化建集团旗下的一家企业,该集团在改制和运营上都曾得到过李章国的大力支持。董事长关某心存感激,再加上往后有求于李章国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长线投资,于是不断送礼。从2003年中秋节开始,逢年过节他都要登门拜访,联络感情。刚开始他只送三五千,后来越送越多,最多的一次竟送了五万。李章国感到烫手,说了句:“你可不要害我啊!”关某听后,便明白了———李章国不是不想收,而是对这种收钱方式有些放心不下,于是他便寻思另辟蹊径。经过打听,关某得知李章国的二儿子在大学时学的是法律,顿时有了主意。第二天,关某兴冲冲地再次登门:“李总,听说二公子学历高、懂法律,我想让他在我们公司挂名当个法律顾问,做些咨询工作,当然我们会给他发工资的,您看如何?”

  这“工资”的含义,李章国再清楚不过了,心中暗赞,这姓关的鬼点子真多,当下便欣然同意,还让儿子与关某“签”了一份协议。

  有了这层遮羞布,关某便放心大胆地送钱了:工资一开就是近两万,源源不断地打到李章国儿子的工资卡上。这样的工资领了几年,李章国又觉得有些不妥,他认为银行卡记录容易被察觉,于是便授意关某将工资卡变为现金。就这样,儿子在前台当顾问,李章国在后台收钱,一收就是六年,数额达到九十多万元。

  2004年下半年,南京某物流公司董事长祝某打算参加化建集团下属的南京朝阳减水剂厂的收购,这需要经过集团一把手李章国的同意。祝某知道,这件事不意思一下,李董事长是不会答应的,他更知道给其送钱要注意隐蔽,不能直来直去。

  一天,祝某通过关系请李章国吃饭,饭后给李送了一盒包装精美的酒,并说:“没啥送的,送瓶好酒给您喝喝!”说话的时候,还故意把“好”字拖得很长。

  李章国接过酒,觉得很沉,也没在意,回到家打开一看,这哪里是酒,而是捆得整整齐齐的三十万元现金。这可不是小数目,李章国心里有点抖呵,当即打电话让祝某将那三十万元拿了回去。

  祝某吃准了李章国的心理,不是不想收,而是送得太多,感到烫手罢了,于是又开始寻思着变换花样。他得知李章国书法水平尚可,喜欢字画。一日,他又找了个借口登门拜访,临走时留下一幅现代名人字画,画中暗藏两万元美金。李章国见数目不是太大,便没再说什么,心安理得地收了下来。祝某见有戏,逢年过节,变着花样登门送钱,几年来,共送了二十四万元。若加上美金、字画,已超过了三十万元。李章国的捞钱术,可见一斑。

  拍马是为了骑马,这些送礼的人目的是为了捞更大的油水。李章国也投挑报李,将他们“变”成百万或千万富翁。但是这样的戏法,却让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脸谱多变,从横眉冷对到痛哭流涕

  

  多行不义必自毙。2009年年初,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在查办一起案件时,发现涉及南京化建集团的线索:该集团的一个部门负责人在企业改制中收受钱财,涉嫌职务犯罪。这个线索引起了检察机关的重视,办案人员从中深挖,挖出了一串窝案,先是化建集团副总经理胡某,紧接着又牵出了新材总厂厂长杨某,一系列的案情,最终指向李章国。

  9月下旬,专案组正式对李章国的经济问题进行立案调查,一开始,李章国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办案人员的讯问,横眉冷对,拒不交代。即使开口,也是为自己歌功颂德,大谈自己的政绩,强调自己的“廉洁”,这样一直相持了二十多天。

  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好猎手。办案人员经过二十多天的政策感召,加上缜密的证言证据,终于冲破了李章国的心理防线,陆续交代自己的受贿行为。他从最初的小收小拿,到最后上百万的金钱收受,最后累计竟高达四百多万元。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