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郑重宣告:“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南海诸岛随即也列入国民政府的接收日程。
迟到的收复
1945年12月8日,光复后的中国台湾气象局派员乘机动帆船“成田”号从高雄出发,巡视南海诸岛。12月12日,“成田”号到达林岛(即接收后的西沙永兴岛),随后遍历各岛,于1946年1月20日返回高雄。
台湾气象局的巡视报告一发布,就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国民政府行政院随即根据台湾省主席陈仪的报告,决定将南海诸岛划归广东省管辖,并命令中央各部商讨收复和进驻西沙、南沙群岛的计划。但是,刚刚赢得抗战胜利的中国,一时没有物质条件接收南海诸岛。一向贫弱的中国海军力量,在抗战中全军覆没,为数不多的舰船不是被日军击沉,就是在几个要塞“自沉”后作为封锁线。日本投降时,中国的海军力量根本无法派出舰队前往南海。而此时的南海,又暗潮涌动。南京方面获取的消息说,“二战”后重新占据越南的法国,正企图利用日本退出南海后的状态,捷足先登,再次抢占。
国民政府海军总司令部第二署海事处,承办了接收南海诸岛的筹备工作,由上校科长姚汝钰主持,参谋程达龙、李秉成和张君然等负责办理。接收计划在拟定时就遇到难题,“因各群岛沦陷多年,情况诸多不明,只能根据有关航海图志制定进驻方案。”张君然后来回忆说。法国等国家图谋南海的计划和行动,也为接收南海诸岛的筹备工作增加了紧张气氛。“我们的计划既要缜密,行动更须迅速。几经研究,最后决定派遣舰队执行任务。”
1946年7月,接收行动所需的舰只终于到位。1945年,根据“战时租借法案”,美国把271艘各类舰只及其他必要器材拨让给中国,当年8月,第一批军舰在美国编队,国民政府派驻美使馆海军副武官林遵接收。1946年7月,这批军舰由美国远航到中国,共8艘,其中两艘最大的是护航驱逐舰“太平”号和“太康”号。
装备最新的“太平”号在稍做休整后,即被编入“前进”舰队作为旗舰,率领“中业”、“永兴”、“中建”等3艘军舰前往南海执行接收任务。海军总部同时派林遵为舰队指挥官,姚汝钰为副指挥官,上尉林焕章和张君然为参谋。另为争取时间计,由林遵偕林焕章率“太平”、“中业”两舰进驻南沙群岛,姚汝钰、张君然率“永兴”“中建”两舰进驻西沙群岛,分头执行任务。1946年10月,“前进”舰队在上海正式成立。在日本投降一年多之后,中国政府终于具备了接收南海诸岛的条件。
1946年10月29日晚,“太平”、“中业”、“永兴”、“中建”等舰陆续出港,在长江口完成集结,随即编队南下。
“卫我南疆”
在舰队出发前,“太平”号的少校副舰长何炳材四处搜集航海资料。在当时可以找到的航海指南中,有关于西沙群岛的航路,但关于南沙群岛的航路却是空白,只说那是“危险地带”,这不免让何炳材“心中无数”。后来,何炳材从上海海关海务处,找到了一张1910年法国出版的南沙群岛旧海图。虽然它的比例尺很小,水深点很疏,但通过这张海图,何炳材还是了解到南沙群岛的岛礁和暗沙的大致分布情况,得知要登上南沙主岛,必须经过珊瑚面航行,摸索深水航道前进。
从上海出发后,“前进”舰队经行台湾外海和香港南侧海域,于11月1日晚抵达伶仃洋,连夜进入珠江口。午夜,舰队在虎门抛锚,林遵、姚汝钰、林焕章、张君然等人入广州,次日与广东省政府联系做了各项登岛的准备。广东省政府委派肖次尹任西沙群岛接收专员,麦蕴瑜为南沙群岛接收专员。在广州逗留几天后,舰队接着南下,走的是37年前晚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阅南海时曾经走过的路线:先到榆林港,稍作停留后深入南海。
日军在占领榆林港和附近的三亚期间,均设有海岸电台,在三亚还有机场、潜艇基地和一个特大型的远程无线电台。这本来都可为“前进”舰队所用,但是在日本投降后,榆林港和三亚的电台等军事设备,不但没有得到接收人员的妥善保管,反而被拆散倒卖。在三亚,何炳材甚至见到许多大型的无线电真空管,被摆在市场上当作金鱼缸出售。“前进”舰队在榆林港只找到一个小功率的海军电台,可使舰队勉强与陆上进行联系。
在榆林港,“前进”舰队还雇佣了40名熟悉西沙、南沙各岛情况的渔民随舰出发。11月正是南海东北季风强劲时,12日和18日,舰队的两次出航都因天气恶劣而中途折返;11月23日,“永兴”、“中建”两舰抢在风浪稍减的间隙先行出航,并于次日凌晨顺利抵达西沙主岛,在礁环外1海里处抛锚。
由于整个行动计划都在严格保密下进行,张君然等率战斗小组乘艇登陆,未见岛上有人,自然也无任何抵抗,但岛上的原有建筑都已破坏殆尽。进驻工作快速进行,“随即按原定部署组织人员登陆、抢卸物资,各行技工首先搭建活动营房,抢修损坏的房屋,构筑工事,修建炮位……经过五昼夜苦斗,进驻工作大体完成,官兵生活设施安排就绪,电台已经架通,各行专业考察工作次第完成。”
如同当年李准为西沙岛屿命名一样,张君然等人把西沙主岛用“永兴”舰的名字命名为“永兴岛”,同时把西沙最南边的另一座岛屿命名为“中建岛”。29日上午,“永兴”舰和“中建”舰派出仪仗队,会同广东省政府的接收专员肖次尹和驻岛人员,鸣炮升旗,为收复西沙群岛所竖的主权碑揭幕。纪念碑用水泥制成,正面刻“卫我南疆”,背面刻“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立。”仪式完毕,舰队又巡航其他各岛,并于次日下午返抵榆林港。
12月9日,林遵、林焕章率“太平”、“中业”两舰,再次从榆林港出航,驶向南沙群岛,于12日上午到达太平岛,派兵登陆搜索,也未发现岛上有人。随即组织登陆、抢卸物资,进行接收和考察工作,最后竖立纪念碑,广东省接收专员及驻岛官兵并在碑侧举行接收仪式。任务完成,舰队于17日返航,20日到达榆林港,稍事休整,即与接收西沙群岛的舰队一同回航广州。
未竟的建设
1947年元旦,“太平”号、“永兴”号停泊在广州白鹅潭江面,举行了收复南沙、西沙群岛记者招待会。接收南海的消息发布之后,迅速引发了一场关注南海的热潮。1947年6月11日至15日,西沙、南沙群岛物产展览会在广州文献馆举办,公开展出各种实物、标本、照片、图表以及历史文物等珍贵资料,参观者超过30万人次。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