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吃货,被看中导《舌尖2》
80后邓洁,出生于一个爱吃且会吃的上海家庭,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由衷地热爱美食。童年时代,邓洁的爷爷经常在餐桌上铺上格子方巾,为一家人准备简单的西餐,奶奶也会花上几个钟头去研究一道菜的做法,用老式的手摇机器为孩子们打冰淇淋。所以从懂事开始,邓洁就觉得烧菜是世界上最简单最美好的事情,读小学时她就开始尝试做火腿蒸鱼、红烧肉和苹果卷。
邓洁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后进入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工作。由于薪水不错,加上家境优裕,邓洁拥有丰厚的“饕餮基金”,在工作之余吃遍了大江南北。在下馆子的过程中,邓洁对日本厨师的工作态度肃然起敬,因为他们的追求并不仅仅是烹制食物,而是对刀工、水温和手掌的力度都有严格的要求,力图将烹饪做到极致。
有一次,邓洁特地去超市买了一条三文鱼,试着切好做成生鱼片食用,但不知为什么,她切出的肉片硬韧,而日本餐馆的生鱼片则滑嫩鲜美,入口即化。通过请教日本师傅,邓洁才知道自己切错了方向,要严格按照三文鱼的纹理去切,并掌握好用刀的力度,才能切出最可口的食物。“人要尊重食材,才能煮出完美的食物。”大厨这样告诉她。
后来邓洁与同事陈磊相恋了。为避免闲话,不久这位绅士便“处心积虑”地从纪实频道调到艺术人文频道。用后来证婚人的话说,“这样,他们就可以每天白天上演依依不舍的离别,每天晚上享受小别重逢的欢乐;这样,他们在实现合法的男欢女爱的同时,也促成了两个频道的暧昧关系。”
婚后,邓洁成为了一名业余“家庭煮妇”,她每日亲自掌勺,为丈夫烹煮各式各样的爱心菜品,而陈磊的朋友们也经常到家中蹭饭。久而久之,大家形成了惯例,定期到她家聚餐,而邓洁也总是大展身手,努力慰藉大家饥渴的胃。一次聚餐完毕,邓洁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品评了自己当日煮的菜,没想到这一写就写出了名气,她很快为自己赢得了众多粉丝。甚至不少媒体纷纷邀她撰写美食专栏,“家庭煮妇”迅速变身为小有名气的“时尚美食家”。
为了记录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传统,邓洁开始辗转于全国各地探访食物渊源。她曾经去浙江探寻旧式火腿的制作工艺。在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火腿厂,腌过的海盐并不扔掉,而是下次再加一些新盐进去。老盐在漫长的时光中变得金黄,洁白的新盐在不断融入,这让邓洁很感动,她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中找到了安全感,也找到了拍摄纪录片的动力。
她去四川、云南等地实地探寻传统手工食物的制作工艺,挖掘不同食物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和制作手法,并与烹饪师傅深度沟通。
2013年1月初,邓洁和丈夫意外接到《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的邀请,让他们担任《舌尖2》的分集导演。对这对“吃货”来说,这无疑是件大好事。
1月15日,邓洁夫妇和另外几名分集导演全部来到北京,“舌尖2班”正式组建。陈晓卿说,想要拍美食,得先成美食家。在他的“强制”要求下,每位导演进组后都按照开出的一张长长的书单去阅读,以存储更多的对美食的“感情”与知识。
书目中最基本的三本“大部头”是《中国饮食文化史》《中国饮食器具发展史》和《中国饮食典籍史》,每一本都是500页以上。此外,导演们还要遍览赵珩的《老饕漫笔》、沈宏非的《写食主义》等通俗类读物,来培养他们与食物之间的美好情感。节目组还特意邀请了云无心等科学顾问加盟,但导演们可不能啥问题都直接咨询专家。“比如拍到酱的制作方式,导演们就必须针对酱的主题查询相关论文,简直等于上了一回研究生课程。”
除此之外,邓洁还要给自己加量。比如这次《舌尖2》中,每一集的风格都会向一些经典电影致敬,她负责的是第四集讲述家常美食的《家常》。因此邓洁特意找来了李安的《饮食男女》和小津安二郎的《秋刀鱼之味》来看,从中领会那种家常伦理与美食人生的感觉。
夫妻联手,“烹”出上海味道
《舌尖2》中所涉及的300多种美食,是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挑选出来的。邓洁说:“在分集主题确定后,我们就兵分七路,去各地调研了。”调研事无巨细,包括每种食物的来龙去脉,相关的人物故事,甚至是它所属乡村的特质,主人公小院几点钟光线最好等等。
不少观众很好奇,每集中的故事到底是如何找到的?邓洁拿她老公陈磊负责导演的《心传》举了例子。因为《心传》讲的是传承,因此,五代人都是厨师、同时也是上海本帮菜泰斗级人物的李伯荣,就成了当仁不让的主人公。
陈磊十年前就拍摄过李伯荣。当时李伯荣的两个孙子还是小孩,没开始学厨艺,但老师给陈磊讲了很多关于这个神秘人物的故事,所以他对对方的印象非常深刻。“这位83岁的掌舵人,是一位非常传奇、谦虚的大师。学徒时跟着师父见过杜月笙,给他们做菜,之后还给蒋介石、宋美龄做过。”
有意思的是,因为分别担任《家常》和《心传》的分集导演,邓洁和陈磊两个人可以带着同一个摄像师同步工作。拍《心传》时,邓洁成了丈夫的副导演。而拍《家常》时,老公又成了她的副手。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双核配置,动力超强。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因为两个人从性格到拍摄风格都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因此现场经常会爆发“夫妻大战”。邓洁告诉记者,因为她的性格比较急,所以有想法总是会直接表达出来,而陈磊虽然脾气温和,但该坚持的时候根本不会让步,所以经常让一旁的摄影师很崩溃,“你们到底要怎么样,吵好了没有!”
邓洁说,因为陈磊在法国学习过艺术电影,《心传》借鉴了电影类型片的创作手法,有些桥段会让人联想到公路片,有些甚至有武侠片的影子。
总共8集规模的《舌尖2》中,除了《心传》,邓洁负责的《家常》中,也有两个关于上海家常菜的故事。可以说,所有关于上海的内容,都出自陈磊和邓洁之手。难怪后来有媒体调侃,这对80后夫妻,联手“烹出”了上海味道!
美食电影为她提供灵感
邓洁觉得,“超级吃货”陈晓卿是个很有趣的人。原来,在近一年的摄制过程中,导演们在全国各地拍好片子都要回北京向总导演汇报工作。陈晓卿几乎天天陪着他们一起看片剪片。“在没日没夜的后期制作中,总导演经常提出几十条修改意见,对我们进行‘折磨’。这时候他通常又会在剧组里做饭,我们吃着吃着就没脾气了,心甘情愿被他折磨。”
在邓洁印象中,陈导做菜几乎不重样。也不是很隆重的那种,但他最厉害的就在于化腐朽为神奇,每次都是附近菜场有什么食材,他就做什么菜,选用的食材很家常,但就是很好吃。这个道理,就和《舌尖2》中陈晓卿坚持的每样食物单价都不能超过50元一样——真正的美食,永远不会离我们很远。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