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我因病住进长沙一家医院。病房里有个15岁的女病友,患上了连医生都无法找到原因的怪病。没想到,这个难解的病因,竟被我这个旁观者破解了……
妈妈外出打工,
女孩频频犯病
女孩姓尹,下午在学校篮球场上突然发病晕倒,被同学们抬着送往医院,急诊医生见她病情严重、病因难查,直接就开了住院单。
小尹已经苏醒,小脸煞白并且呻吟着。医生问她哪里不舒服,她提起精神瞪了医生一眼。送她入院的同学急忙从她书包里拿出一沓病历本,医生查阅病历记录,惊叫:“今年已经住院4次——”
“每次都没查出我的病!”小尹气呼呼地插嘴。她的语气和表情加起来,分明有句潜台词:你们医生都是饭桶。
医生想给她抽血做检查,小尹坚决拒绝,说必须等妈妈来做决定,谁敢拿她做试验谁吃官司。医生无奈,催促她赶紧通知妈妈。
小尹借同学的手机拨通电话,说了声:“妈,我又犯病了!”就放声大哭。同学拿过手机,跟电话那头的人嘀咕一阵,扭头告诉小尹:“你妈还在去宁波的半路上呢,她说马上赶回来。”
傍晚小尹病情加重,痛得在床上翻滚。她拒绝检查,医生也不敢在没查明病情前胡乱开药,只得给她吊几瓶盐水,卧床观察。
这女孩让我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在球场发病,书包里装着病历;性格泼辣极有主见,却依赖妈妈做主;身体痛苦难忍,却要等妈妈来才肯接受治疗——这些相互矛盾的因素混合在一个15岁的女孩身上,意味着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尹妈妈赶到,黑黑瘦瘦的,风尘仆仆,满面憔悴。
看见妈妈,小尹的泼辣劲儿完全消失,乖乖地让医生抽了血,又让妈妈陪着楼上楼下接受各项检查。晚上8点,在妈妈的温柔抚摸下,小尹很快睡熟。
我想起医生托我转告的口信,便轻声对尹妈妈说:“医生要安排小尹做肠镜检查,请您去护士站领取泻药和通知单。”
尹妈妈愁眉苦脸,说:“唉,孩子每次住院都要做各种检查,可怎么也查不出原因,怪病啊。”
我问她小尹这怪病啥时得的。尹妈妈告诉我,去年她的单位倒闭,宁波一家公司聘用了她,临行前女儿突然腹痛如绞,送到医院就诊,结果是急性阑尾炎。直到女儿痊愈她才动身去宁波。
不到一个月,小尹再次发病,症状跟上次一模一样。尹妈妈急忙请假赶回长沙。这次,医院没有查出原因,吊了几天抗生素,小尹又活蹦乱跳回到球场。
从此这怪病就缠上了小尹,妈妈在家女儿从不发病,可只要妈妈出门,怪病必定发作。好几次尹妈妈刚到宁波,行李都没打开,女儿发病的电话就来了。听到女儿在电话那头疼得呜呜哭,妈妈没办法,只好赶紧返回长沙。
整整一年半,尹妈妈在宁波和长沙之间反复奔波,工作全耽误了。而小尹的病灶却一直没找到。
听了尹妈妈的诉说,我心里产生一种推理,但是要我作出诊断,还需进一步观察。
父亲像“乞丐”,
更添女孩烦恼
母女俩去做肠镜检查的时候,有个中年男子提着水果来找小尹,自称是她爸。
我请的陪护大姐很热心,拿凳子请尹爸爸坐。尹爸爸开朗健谈,和陪护大姐聊得热火朝天,不大工夫我就了解到尹爸爸的很多情况:他曾经是位职业演员,剧团在激烈竞争中倒闭后,他到处打零工,做小生意,既没赚到钱又非常苦闷。后来他和几个同事组成草台班子,每天晚上在江畔风光带露天演出,不少市民捧场,他才重新找回人生角色,感到生命很有意义。
说到女儿的病,他明显愁苦起来:“唉,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总也治不好!”陪护大姐见状,谈起她的婶婶也曾闹过几年怪病,发病时腹痛难忍,医院根本治不了,后来乡下土郎中让她婶婶吃了一种祖传秘方,才把怪病治好。
老尹忙问那祖传秘方是什么,陪护大姐笑道:“野蜂蜜蒸白萝卜,连吃七七四十九天。俺山里野蜂多,摘只蜂窝能捣鼓出半碗蜜,只是蜂子蜇人挺毒,弄不好要送命。”
老尹又问她的家乡在哪里,陪护大姐刚答完,小尹母女回房了。老尹急忙上前搀扶女儿,小尹甩开他的手,没好气地喝道:“我不用你管!”
上了床,小尹冲父亲冷笑道:“你来干吗?好多老头等着施舍钞票给你呢!快去呀,别为我耽误你发大财……”
“小尹!”尹妈妈打断她,“不许对爸爸这么无礼!”
女孩一愣,眼泪刷刷淌下,嚷道:“他哪是我爸?他根本不考虑我的感受!正事儿不干跑去卖唱,要是给同学发现,我都没脸见人了!”
老尹满脸涨得通红,尹妈妈慌忙把他拖出病房。我听见尹妈妈压低声音劝他停止江畔演唱,女儿病得那么痛苦,不能再受刺激了。
老尹走了,小尹哭倦后沉沉入睡。尹妈妈垂头坐在床边,显得精疲力竭。后来她告诉我,丈夫在江畔献演,观众会自愿给钱,丈夫需要这些钱养家糊口。女儿觉得爸爸像乞丐,非常鄙视,不愿跟爸并肩走路,不敢带同学回家。自己去宁波工作,女儿宁肯借宿同学家,东一餐西一顿,没着没落地混日子。
尹妈妈的娓娓诉说在我眼前勾画出一幅清晰的生活画卷,现在我基本可以推定,她女儿的病灶不在身体,而在心里。
随后几天小尹接受了更多的检查,并未发现任何器官性病变,换句话说就是啥毛病没有。
尹妈妈拿着出院通知单去结账时,小尹再次发病,腹痛引起剧烈痉挛,晕倒在病房里。
尹妈妈泪流满面,瘦弱的她实在无法承受这样反复的折腾。我拉她走到室外,轻声告诉她,15岁女孩的心理承受力很弱,对于小尹来说,生活不安定,衣食无着,父亲当“乞丐”,这些因素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她苦恼万分。而那次阑尾炎发作的经历让她知道,妈妈回家才能使压力消除。在潜意识的指挥下,跟阑尾炎一模一样的腹痛就不断发生了。
尹妈妈将信将疑,问:“真的吗?那该怎么治呢?”
我笑道:“小尹身体疼痛是心理因素引起,即所谓心身疾病。只要让她认识到真实的发病原因,排除心理‘病灶’,身体的病就会自动痊愈。”
“那行,”尹妈妈说,“我赶紧给她挑明了,早点解除痛苦!”
我拦住急切的母亲,告诉她,简单挑明真相是治不了心病的,必须引导女孩通过事实反复联想、思考,让潜意识里的东西逐渐上升到意识层面,理性地审视自己患病的心路历程。一旦自己认识到发病原因,这病也就失去发作的意义了。
尹妈妈似懂非懂,但她仍信任地把女儿交给我,请我帮助小尹摆脱怪病。我让她暂时回家休息,留点时间和空间给女孩独立思考。
野蜂蜜拌亲情,
消心结化怪病
尹妈妈走后,我问小尹:“有件事不明白:你是不是每天揣着病历
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