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长都想把最好的、最完美的服务提供给孩子,可是,挫折是人生的常态,孩子时时都会遇到。挫折最终给孩子形成创伤还是令其得到成长,关键取决于父母的回应是否得当。其实,挫折并不可怕,只要让它成为“最佳挫折”——家长可控的挫折,它就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契机。
保姆型妈妈:走开走开,妈妈给你弄
幼儿园老师正在教小朋友做叶脉书签。她将一片桂树叶在药水中煮几分钟,然后用镊子夹出,平铺在纱布上沥干。接着用小牙刷把多余的叶肉剔去,剩下纹路清晰的叶脉,再用喜欢的墨水染上颜色,一片叶脉书签就诞生啦!老师给小朋友发了两片药水浸泡过的叶子,让他们回家体验制作叶脉书签的乐趣。
萌萌到家后,把树叶固定在纱布上,拿起牙刷朝被揉得皱巴巴的树叶“轻轻”一刷,叶肉居然没和叶脉分离。萌萌用力一刮,结果叶片破了个大洞。妈妈看不下去,说:“走开走开,你怎么会做?妈妈给你弄。”萌萌嘟着嘴,不情愿地离开了“工作台”。第二天,萌萌展示的叶脉书签最漂亮,可他一点也不高兴,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
贴心支招:每位家长想要为孩子扫清障碍,让他们的成长少受挫折。但是,精心营造无忧无虑的环境,反而会让孩子体验到像萌萌一样的无能感。孩子遇到的挫折是无法预测的,但家长看待受挫的态度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家长的态度是过度保护,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像萌萌那样缺乏自信、一蹶不振;如果家长的态度过于轻描淡写,那么孩子无法从中吸取教训,也就无法从挫折中学会成长。保姆型家长只有掌握好“度”,拥有帮助孩子分析挫折的智慧,才能帮助孩子把挫折转化为“最佳挫折”,从而帮助孩子成长。
低估型奶奶:我家孩子不行的,老师多关照
小明作为家里唯一的孙子,奶奶十分宠爱他。每天放学时,奶奶总是早早地在幼儿园门口翘首以盼,见到小明就递上零食,然后接过小书包背在自己肩上。在奶奶的看护下,小明从没有背过书包、提过东西。虽然家离幼儿园只有几步之遥,但是奶奶怕书包把他“压坏了”。
见到小明的班主任,奶奶还不忘凑上去,说:“老师,我家小明背儿歌比较慢,能力不行,你讲课慢一点儿,否则他听不懂哦。”小明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心想:“我哪有听不懂,都是你,老师总是对我另眼相看,我才不要这种特权呢。”
贴心支招:孩子对挫败原因产生误读时,可能会留下一丝阴影。所以,家长与孩子一同分析受挫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小明背儿歌比较慢,奶奶将其归因为“能力不行”,这恰恰犯了大忌。其实,影响记忆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孩子擅长听觉记忆,有些孩子擅长视觉记忆。如果抓住契机分析出小明的记忆类型,那对提高他的背诵、理解能力大有好处。低估型家长凡事都不让孩子参与,看似是在减轻孩子负担,实则孩子会有被排斥的感觉。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挫折感,容易变得畏首畏尾。
怕烦型妈妈:洗次衣服像闹水灾,不如我来
幼儿园老师让小朋友们回家尝试洗洗自己的小手帕,第一次这样做的星星难免生疏。星星不知该抹多少肥皂才觉得合适,由于用力过大,一整块肥皂被他拦腰截断。他不知洗衣服的正确动作,手掌搓得生疼,污渍还是没洗掉。可不管怎样,这对于星星都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谁不是在错误中一点点长大呢?
这时,妈妈不耐烦了:“你洗一次衣服家里就像发了水灾,还不如我自己洗来得省心呢!”星星眼睁睁看着小脸盆被妈妈夺走,知道肯定是自己做得不好。他看到妈妈娴熟的动作,更觉得自己的动作很笨拙。
贴心支招:妈妈觉得自己动手会提高效率,星星做事只会添乱,等孩子大了再让他做这些事也不迟。殊不知,家长鼓励孩子坚持完成过程,对于他的自信提升比洗干净衣服更重要。怕烦型家长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尝试意识,把美好的“第一次”变成了失败经历的开端。那么当孩子摔了跟头,家长仅仅是扶他起来、拍拍尘土够不够呢?显然不够。家长应启发孩子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然后将情景再现,和孩子演示成功的方法,那样才能帮孩子更好地跨过那道坎。当星星洗衣服时,妈妈要耐心地讲解洗衣要点,并鼓励星星多动脑筋完成任务。最后,妈妈别忘记将功劳归为星星的勇于尝试和不怕困难哦。
显能型爸爸:你这样不行,爸爸露两手
在家中,丁丁最怕的是爸爸插手自己的事情。无论是做手工,还是做算术,丁丁一旦陷入僵局,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爸爸总会说:“你们现在做的手工怎么这么简单,爸爸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我做的弹弓都能把鸟打下来!”“哎呀,你太粗心了!爸爸在你这个年纪,门门都是一百分呢!”无论丁丁做了什么,爸爸的总结总是一成不变:“你这样不行的,看爸爸给你露两手。”
果然,爸爸一出手,问题就解决了。一旁呆呆站着的丁丁真希望自己能变成爸爸。可是,每一次幻想的背后,他都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算术也越算越慢。
贴心支招:显能型家长本意是想给孩子树立榜样,督促孩子进步。可是孩子的心智还无法体会家长的这种意图,强大的成人榜样只能让他觉得高不可攀,愈发产生挫败感。家长是孩子成长的陪伴者,而不能将孩子作为证明自己能力的附属品。当丁丁遇到困难时,爸爸应该安慰他沮丧、焦躁的情绪:“爸爸小时候也像你一样,不过后来爸爸想出了办法……”和孩子分享一些自己成长的故事,更加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他内在成长的力量,觉得小孩都会遇到困难,那他长大了也可以像爸爸一样聪明。
孩子成长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犯不少错误,爸爸妈妈,运用你们的智慧,帮助孩子将挫折转化成“最佳挫折”吧,当他们终于能逐渐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时,你会发现,成长源自于“最佳挫折”。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