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脊椎,塑造孩子挺拔身姿

  年轻父母很难将颈肩腰腿痛与孩子稚嫩的脊椎联系起来,可事实是;脊椎病确实在孩提时代就已存在,只是脊椎的柔韧性较强而未被觉察而已,一般到十四五岁时才开始显现症状。可此时治疗,疗效往往会大打折扣,甚至成为日后升学和工作的终身遗憾。所以,千万别疏忽了孩子的脊椎异常情况。
  脊椎异常之秘
  脊椎由一串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外包肌肉、韧带,内裹血管、神经,呈长条形,支撑人的身体。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某个或某几个椎骨畸形或关节错位,则相应的神经、血管就会遭受刺激,除可引起腰背疼痛外,还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麻木等。孩子的脊椎为何会异常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先天不足,如早产、脊椎发育异常等,造成孩子体质差,骨骼发育缓慢。
  2.分娩过程中对胎儿的脊柱造成损伤,如过度旋转牵拉等,又称产伤。
  3.大人乱逗孩子。如把小孩抱在怀里往上颠,但孩子的关节还很软,保护机制弱,可能会引起脊椎病。
  4.学步阶段父母急于求成,过早引导婴儿走路。
  5.姿势不当,如长期的睡姿(如趴睡)、坐姿(扭着脖子歪着身子弓着背)、站姿不正确,造成脊柱侧弯和骨盆的扭曲。
  6.不适当的运动,包括过多的跳跃造成脊柱损伤,或缺乏运动,脊柱两侧所附着的肌肉和韧带力量弱,导致脊椎的稳定性差。
  孕期预防:脊柱裂
  脊柱裂表现为脊柱的背侧或腹侧有一条裂口,多发生于第一、第二骶椎与第五腰椎处。祸起胚胎期成软骨中心或成骨中心发育障碍,以致双侧椎弓在后部不相融合,从而形成宽窄不一的裂隙。其包括三种类型:
  1.隐性脊柱裂。属于单纯骨性裂隙,最为多见。缺损只限于脊椎管,脊髓本身正常,常无神经症状,对健康也没有影响。缺损部位的皮肤上面常有一些异常现象,如毛发、小窝、痣、色素沉着、皮下脂肪增厚、囊肿或脂肪瘤等。
  2.脊柱裂伴有脊髓脊膜膨出。多发生于腰骶部,表现为圆形肿物,或大如橘子,或盖有很薄的皮肤,或呈脊髓外翻畸形,可有下肢瘫痪和大小便失禁。
  3.脊柱裂伴有脑脊膜膨出。多发生在腰骶部,圆形肿物较大,没有脊髓及其他神经组织,常无瘫痪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伴发感染。
  家庭处理:到医院确诊,以出生后1~3个月内手术较好。囊壁厚者可延至1岁半以后再手术,以降低死亡风险。
  预防金点子:孕妇要补足叶酸;孕18周后定期做产前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包括实施宫内手术等。
  幼儿期预防:脊柱结核
  婴幼儿的脊柱血液循环丰富,体内任何部位的结核病灶(特别是肺部结核),都可通过血液侵入脊柱,故脊柱结核成为孩提时代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病,2~5岁的孩子尤其高发。
  患了脊柱结核,早期表现为消瘦、食欲减低、午后潮热、盗汗、夜啼等慢性结核中毒症状。当结核病变累及脊柱时,患儿可有腰背部疼痛、不敢弯腰等表现。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造成患儿瘫痪,甚至终生残疾。
  家庭处理:一旦确诊脊柱结核,应立即实施系统的抗痨治疗,如服用异烟肼、利福平等,疗程至少2周。待结核症状趋于稳定后,再酌情给予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结核病灶,避免结核菌发生血性播散。
  预防金点子:接种卡介苗;及时并彻底治愈治疗肺部结核,消除脊柱结核的源头。
  学龄期预防: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即孩子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偏离了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弯曲角度一般大于10°),通常伴有脊柱的旋转、生理前凸与后凸的增加或减少。
  脊柱侧弯包括先天性脊柱侧弯与特发性脊柱侧弯两类,前者祸起胚胎期发育畸形;后者最为常见,约占80%以上,多与不正确姿势、脊柱疾病(如脊柱结核、脊髓灰质炎、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相关。按照弯曲的角度分为轻度(侧弯15~20°以下)、中度(侧弯20~30°,可见明显的高低肩膀)、重度(侧弯弧度超过45°)三种。
  家庭处理:可在家中给孩子做体检,方法是:脱掉孩子上衣,自然站立,大人站在孩子背后,先看两肩及两侧盆骨是否等高。再用手摸一摸孩子背部的肩胛骨,看两块肩胛骨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有没有一边高一边低的现象。最后让孩子弯腰,大人用中指和食指沿着脊柱突划下来,看是否能划出正常的直线。如有异常,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轻度侧弯只需定期随访和观察即可,中度侧弯需要支具治疗,如戴护脊架等;重度侧弯则须手术治疗。若为脊柱侧弯系疾病(如佝偻病、脊柱结核等)所致,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预防金点子:强化孕期保健,防止先天性脊柱侧弯;做好疫苗接种,堵塞结核、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入侵途径;6岁起开始定期检查脊柱,及早发现异常。
  成长期预防:颈椎病
  颈椎病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婴幼儿也可能成为受害者。小婴儿颈椎遭受损伤(如父母或保姆过早抱孩子或抱姿失当,婴儿坐在婴儿车里低头睡觉,不慎摔伤等)、大孩子日常姿势不良(如趴睡或趴着看电视、画报、少运动或运动方式错误)等,都容易导致颈椎小关节错位,错位的小关节或压迫、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头痛或者面部抽动等症状;或压迫颈部动脉血管,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甚至突然晕厥等现象。
  家庭处理:当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抽动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看脊柱外科。一般而言,尽管小儿颈椎病有时症状严重,但早治疗并不困难,经过外科大夫的手法调整,并纠正错误的养护方式,往往就能痊愈。
  预防金点子:1.不要过早抱起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平躺3~4个月。
  2.正确抱孩子,方法是用一只手托住其颈部,防止头颈过伸或过屈而损伤颈椎。
  3.婴幼儿坐婴儿车一旦睡着了,必须立即让其平卧。婴儿床要设有足够高的护栏,以防跌伤。
  4.选好枕头。出生后3个月之内不需要枕头(若有吐奶现象,可用棉质毛巾折叠两三层,约1~3厘米高,稍稍抬高其头部以减少吐奶)。冬季出生的孩子如果穿了很厚的衣服,或者床垫较软,平躺时头部会显得较低,可以选择一个低矮的小枕头(别超过1厘米)。3个月时开始抬头,表明脊柱颈段的生理弯曲开始形成,则需要枕头了。枕头的长度应略大于肩宽,宽度与头长相等,高度应随着生长发育而调整,如三四个月时以1厘米高为宜,五六个月时可增至2厘米高,七八个月大时可以独坐了,可枕一个3厘米高的枕头。
  5.调整日常姿势,如睡姿以侧卧为好,勿躺在床上看书或看电视,坐、站要端正。鼓励孩子根据运动能力多做游戏、弹跳等活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