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台湾一名女孩突然无缘无故地七窍流血暴毙。“专家”的解释是:“问题出在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吃虾本身没有问题,但死者同时服用了维生素C,问题就出在这里。”据此认为同时吃大量的虾和维生素C能引起置人于死地的急性砷中毒。
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来看看虾的成分。每100克鲜虾肉中含水分77克、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钙35毫克、磷150毫克、铁0.1毫克、维生素A360国际单位,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等。虾体内所含有的砷是作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的。
2009年《食品科学》杂志载文,我国科学家对进口北极甜虾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若以整只鲜虾为检测对象,北极甜虾样品中铅含量0.172mg/kg(国家卫生标准为0.5mg/kg)、总汞0.032mg/kg(国家卫生标准为0.5mg/kg)、镉0.788mg/kg(国家卫生标准为0.5mg/kg)、无机砷0.036mg/kg(国家卫生标准为0.5mg/kg)。除镉超标外,其余检测指标均合格。
有食品营养教科书记载:一般食品中砷的本底含量多在0.1ppm以下,而海产品(干货)中含砷量较高(大约每1000克含12毫克~72毫克)。海产品中所含的砷大部分为低毒的有机砷。而砒霜(三氧化二砷)纯品的成人中毒量为10毫克~15毫克,经口致死量为100毫克~300毫克。
虾体内的砷是以有机砷形式存在的,化学稳定性较无机砷稳定,其吸收率为70%~90%。从虾所含有的砷来看,即使吃进去后全部吸收,并与维生素C起反应,都不足以达到砒霜纯品的口服致死量,不可能引起急性砷中毒。
再来看看维生素C,它有可能在胃中氧化还原虾内所含的五价砷吗?
维生素C是一种由己糖衍生的有机酸,也被称为抗坏血酸。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在酸性环境下比较稳定,在胃中的消化过程主要为物理过程。因此,食材中的砷和维生素C不太可能在胃中起反应。
对于吸收后进入人体内的有毒物质,如汞、铅、砷、苯以及某些药物和细菌毒素,给予大量的维生素C可缓解其毒性。其原理之一是重金属与体内含活性基团的酶类结合,而使酶失去活性。而维生素C能把体内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变为还原型谷胱甘肽,后者能与重金属结合而排出体外。看来,维生素C不仅不会将五价砷转化为砒霜,反而有解毒作用。
我国的传统食谱中也有不少是以含丰富维生素C的食材与虾同煮的,如番茄焖明虾、番茄洋葱虾等。美国人最爱吃的一道菜是番茄炒大虾,意大利人最爱吃的意面是番茄大虾面。这些菜式都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了。
行文至此,结论您应该明白了吧?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