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平方米的小花店也能有大作为

  店名:花言草语

  店址:上海市灵山路1746号

  老板:肖云波(31岁)

  营业时间:8:00~22:00

  

  老板介绍:老板给人的第一眼印象是朴实。继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笑呵呵的模样,所谓和气生财,难怪老板的生意不错。聊得多了,就会发现老板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有很多的创意,对于花艺方面的时尚潮流了解得很清楚。他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并不时髦,但却满脑子装满时尚资讯的年轻老板。

  

  原因:老板能用上海话跟顾客交流,但是他并非道地的上海人,而是一个在上海生活了10年的新上海人。他出生在安徽农村,父母都是农民。20岁的时候,他就只身来到上海打工。只有初中文凭的他,在饭店里做过服务员,送过快递,也摆过地摊。他做过不少辛苦的工作,赚的钱却不多。虽然学历不高,但是他很有自己的想法,也正因为学历不高,他想自己创业当老板,不然凭他的学历永远只能当小工。

  老板是个很有心,善于观察的人。他经常路过医院门口,看到很多人去探望病人都会买花买水果。医院附近的鲜花店和水果店生意都出奇的好。他没有资本开水果店或是鲜花店,但是他可以摆摊。摆地摊卖水果不方便,水果分量重,一次进不了多少货,还是卖鲜花更容易些。他见过有人推着自行车卖花,但是那样卖花没有漂亮的包装,一般人只会买回家自己插花瓶,不会买来送人。老板觉得,就算摆地摊,他也要跟别人不一样。

  他开始观察所看到的花店,看别人是怎么插花的,怎么插才好看。他边看边琢磨,自己也买了花回家练习,直到他自认为自己的插花技术可以见人了,就在医院门口摆出了地摊。他准备了一些普通的鲜花、花篮,当场根据顾客要求插花篮。一个花篮可以卖到八九十元。他的花篮漂亮而且价格比花店里的便宜,光顾的他的人很多。渐渐的。他在医院门口有了点小名气,他也赚到了他的第一桶金。经过3年的积累,他终于有了2万多元创业基金。他决定开花店,开始他真正的创业。

  

  开店:自从来到上海,老板一直在浦东工作、生活。2002年,当他四处找门面准备开店的时候,现在这家店铺的周边是刚刚建成的居民区。选择这里,是因为这家店面小,租金便宜。当时,周边已经有两家花店了,虽说多了竞争,也说明这里的花店是有生意的,是能生存下去的。他不怕竞争,他有信心,只要用心做,是能做好的。虽然有信心,但是投入了2万元所有积蓄之后,他也做好了亏本的准备,他并没有想过这家店一定能赚钱。如果亏本了,他就当作是一次经验,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会成功的。

  老板请了一个朋友帮忙,这个朋友是道地的上海人。平时有这个朋友在店里也方便招呼顾客。花店就这样开张了,小小的花店只有6平方米,门面小得只够两三个人进出。周边都是居民楼,马路对面就是菜场,算是热闹的地方。老板的招牌用了白底黑字,很是醒目。透亮的玻璃门和玻璃橱窗都是吸引人眼球的地方。

  

  诀窍:起初,店里只卖一些散花,鲜花没有繁复的包装,老板零散地论支卖花。主要的顾客就是周边的居民。这些顾客把花买回家,插在自家花瓶里,所以对于花的包装没有什么要求,对于鲜花的品种也没有很高的要求。

  时间长了,店里就有了很多固定的老顾客,他们隔两天或是每周都会到店里买花。因为老板为人和善,顾客没事还会跟他唠唠家常。老板会告诉顾客今天什么花新鲜,什么花配什么花更好看。一些老顾客到店里,不用说自己的喜好,也不用费心思想今天买什么花,只要跟老板说一声,老板就会为他们搭配好一束称他们心意的花,而且顾客不用担心价格会过高。老板是个实在人,知道顾客的心思,总是推荐漂亮又实惠的花。

  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就是众多老顾客中的一个。她每隔两三天都会在傍晚时分到老板这里挑几支花带回家。时间久了,老板跟她就渐渐熟悉起来,知道她是个老师,父母是上海人,当初支边去了外地,现在只有她一个人在上海。为了给租住的小屋增添点生气,她习惯在家里摆上鲜花。后来,老板知道女孩子是英语老师,喜欢西式的东西,所以挑选的花也都是西式风格的,很素雅。女孩有时还会把从网上看到的国外的鲜花包装、花艺图片给老板看,让他了解了很多西方人的品味。

  经过两三年时间的发展,花店周围又多了很多新的小区,其中隔开几条马路的碧云社区聚集了很多外国人。外国人大都喜欢鲜花,但是碧云社区里的花店大都价格偏高。很多老外会骑着自行车到对面的菜场买菜,因为这里的菜比较便宜,他们也顺便会光顾老板的店。老板会根据他们的喜好,选择花的品种,以及他们喜欢的包装样式。老外们都夸他有品味,这都归功于他平时孜孜不倦的学习。

  他的好学、上进让那个经常光顾的女孩心动了。老板看出了女孩的心思,他又何尝不为女孩心动呢。是女孩教会了他很多东西,让他了解了更多学习的途径。两个人恋爱了。直到恋爱后,老板才知道女孩并不是他想象的中学老师,而是大学老师,女孩是硕士生,学历比他高得多。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相信只要他努力,会配得上女孩的,会给女孩一个幸福的小家的。

  老板的爱情故事成了小店的佳话。小店也同时见证了很多爱情开花结果。小店从最初只卖散花,到后来开始卖成品包装好的花,散花只作为经营范围中很小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周围的老顾客。老板的鲜花都包装得很漂亮、很时尚,跟市中心高级商场里的高价花店里的东西差不多。一些礼盒包装的花,市中心的高档花店里要卖四五百元,老板这里只卖一二百元。所以每到节日前后,订单就纷纷而来,很多人提前很久就开始预订节日里准备送人的鲜花。

  老板很有心思地不断尝试新的包装方法、色彩搭配。每次尝试下来,觉得效果不错的,他都会用相机拍下来,以后作为顾客预订鲜花的样本。老板的电脑里有各种样式的鲜花花束、礼盒、花篮的照片。因为店里面积小,摆不了多少样花,顾客可以在老板的电脑上选择想买的花。

  这些年来,花店的面积虽然一直只有小小的6平方米,但是老板的生意范围却越来越大。他已经不满足于只做周围居民的生意,他希望把生意范围扩大到全上海。他制作了花店的网页,顾客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话预订想买的鲜花。老板还承接公司的订单,专门针对公司列出了一系列的套餐。比如每周一为公司送去多少数量的鲜花,或是每月送一次鲜花或绿色植物,定期上门为盆栽松土等等。

  几年前,老板认识了一个在上海一家知名花艺公司工作的朋友。这家公司在做婚礼布置方面非常知名,有专业的花艺师。老板也想做婚庆这一块的生意,但是他没有经验。于是,他再次以打工者的身份到这家专业的公司工作、学习,参加了一次又一次婚宴的布置。有了实际操作的经验,加上他自己的钻研学习,老板也有能力承接婚宴布置了。因为他本身是开花店的,所以他只做用鲜花布置的婚宴。因为他的价格比大公司便宜很多,而出品的东西却豪不逊色,所以他很快就接到了一单又一单婚宴布置的生意。他没有为此做过什么特别的广告,大部分顾客都是通过老顾客介绍而来的。有的准备结婚的新人在参加朋友婚礼时看到老板布置的现场,觉得很漂亮,就当场跟老板预订了自己的婚宴布置。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