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前夫、逆子和我

  种下悲情基因的家庭

  钱女士,已是年过半百了,她的家庭情况让我们感到颇为意外,因为她现在是和自己的丈夫、前夫,三个人共处一室,甚至彼此照顾,相互取暖。

  当然,这样特殊的生活方式,也是被逼无奈,是被钱女士的儿子逼成了这样……

  钱女士的第一次婚姻是在1980年代中期,钱女士嫁到了男方家里。由于当时居住面积比较紧张,“脚碰脚”的事情比较多,因此她和婆婆一直相处得不是很好,后来矛盾越发严重了,婆婆甚至叫来了三个女儿将钱女士暴打了一顿。更让钱女士心寒的事情是,丈夫是个孝子,在这些冲突当中,前夫不是选择“捣糨糊”,就是选择回避,谁也不帮,自然也是无助于矛盾的解决。

  后来钱女士生了一个儿子,应该关系好了吧?可是婆婆也是没有好脸色给她看,坚决不肯帮忙带孩子。当时钱女士和丈夫是双职工,钱女士自己的父母又早早过世了,刚出生的儿子没人带可怎么办呢?走投无路之下,钱女士只能委托邻居的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在钱女士上班的时候,帮她看护一下自己的儿子。这事要是放在如今,可以说也都算得上是条社会新闻了。

  1993年,钱女士的苦日子迎来了转折点,儿子上学了,牵扯的精力可以少一点了,更重要的是,丈夫家里遇上了动迁,积怨颇深的婆媳,终于得以分开了。

  动迁后,钱女士和丈夫拿到了一套位于桃浦的60个平方的承租房,钱女士终于有了自己的一隅小天地。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钱女士一家好似迎来了“黄金十年”。此间钱女士开始做起了小生意,家里的收入渐丰,儿子也念上了大学。

  谁曾料到,真的就是十年一个转折,在2003年的时候,丈夫突然病倒了,到医院一查,竟然是肺功能衰竭,彻底丧失了劳动能力。这个晴天霹雳,一下子使钱女士的家庭彻底发生了改变。钱女士的丈夫自此便长期卧床,甚至还要24小时的插着氧气管才能生活。而钱女士为了能更好地照顾丈夫,也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生意,找了份相对时间宽裕的工作。这么一来,钱女士一家的经济状况便急转直下,更何况,家里又增加了一笔不菲的医药费开销,儿子此时也是刚上大学正是要用钱的时候。

  此后的日子里,钱女士说,这个家就是她一个人在苦苦支撑,眼见着家里的存款越来越少,最终消耗殆尽,钱女士感到自己要崩溃了。

  被扭曲的家庭关系

  大约在2008年的时候,钱女士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也谈了个朋友,开始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但是,家里已经没有能力给予儿子任何帮助了。儿子却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儿子对钱女士说,他的同学朋友结婚,家里再不济也想办法出了婚房首付的钱,我们家到底是穷到了什么地步?钱都去哪里了?

  儿子的这一席话让钱女士彻底崩溃了,为此,她还和丈夫大吵了一架。丈夫久病卧床,心里已经很不堪了,此时更是百感交集,气血攻心,便出手打了钱女士。这一打也彻底打散了这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

  其实早几年,钱女士单位里就有一个离过婚的男同事对她颇为同情,并有好感,但钱女士一直没有接受。此番自己遭到了儿子的奚落和丈夫的殴打之后,钱女士情感的天平自然而然产生了倾斜。慢慢地,她终于也开始接受了这位男同事的情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之后,钱女士回家同自己的丈夫摊牌,希望离婚。丈夫大概是预料到早晚是有这么一天的,因此非常平静、也非常理解地答应了下来,甚至还表示,这些年确实拖累钱女士了,非常内疚。丈夫答应离婚,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希望离婚之后钱女士还可以继续照顾自己。基于那么多年的患难与共,钱女士同意了。

  在和丈夫离婚之后,钱女士又同男同事交往了半年,然后两人结婚。钱女士再婚后,果然履行承诺,继续来照顾前夫。甚至让人意外的是,钱女士再婚的丈夫,也相帮着钱女士一起来照料,不仅出力甚至出钱。

  钱女士和前夫婚姻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她之前一直都是不敢同儿子说的,怕儿子有想法。直到自己再婚了,才迫不得已把实情告诉了儿子。果不其然,儿子听闻这个变故之后,情感上一下子接受不了,对母亲的意见更大了。

  为了缓和他们母子之间的关系,钱女士再婚丈夫想了个办法。钱女士再婚后是住在了现在丈夫的房子里,丈夫就提议把自己的这套房子卖了,以大换小,赚点差价,然后从中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钱女士的儿子结婚。钱女士非常感激丈夫的牺牲,便照着丈夫的意思办了。

  房屋的置换,一共赚了20万元的差价,钱女士和丈夫拿出了其中的10万元资助儿子结婚。儿子收下了钱,似乎并不怎么领情,在举办婚礼的时候,他拒绝了钱女士现在的丈夫到场。他始终是觉得,是这个男人拆散了他的父母。

  钱女士儿子的这个举动,把钱女士现在的丈夫给气坏了,所以彼此之间的关系非但没能缓和,反而是更紧张了。

  斤斤计较的不孝之子

  钱女士本来想,此后就和儿子各过各的吧,但事不凑巧,前几年的房屋买卖又和儿子扯上了关系。

  原来在钱女士和丈夫将当年房屋置换的钱拿出一部分给儿子之后,钱女士丈夫倒也很无私,将剩余的钱,大部分都贴到了钱女士前夫的医药费当中去了。回过头来发现以后自己养老怕是要没钱了,因此钱女士夫妇决定,把他们目前居住的这套小房子干脆也卖了,然后重新买一套房子,新买的房子他们出一半的钱,剩余一半的钱,让钱女士的儿子出,在房子产证上,就写钱女士儿子一个人的名字。然后再同钱女士的儿子签署一份协议,约定钱女士和丈夫将一直拥有新买这套房子的居住权,直至百年之后。

  这好比是一个交易,钱女士的儿子花一半的钱,将来可以得到整套房子,而钱女士和丈夫依然有房子住,但是可以匀一部分钱出来将来养老。

  钱女士同儿子去谈了这个方案,儿子倒是很爽快地答应了。新置换的房子房价60万元,儿子应该付出30万元。儿子说他资金周转上有点困难,因此向钱女士他们先借了12万,并写好了欠条,约定分期还款。

  一切买卖都办妥之后,钱女士夫妇住进了新房,就等着儿子按期还款了。头几个月儿子确实如约,每个月都在还钱,但没过多久就断供了。钱女士就去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哪曾料到儿子抛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说法。

  原来钱女士在和前夫离婚之后,她的户口还一直都在前夫的房子里,儿子要求钱女士将户口从父亲的房子里迁走,然后他的户口则要迁入父亲的那套房子。钱女士心里想,因为前夫的那套房子现在还属公租房性质,有户口就代表以后可能有利益,因此儿子肯定又是在动歪脑筋,就不答应。眼见在母亲那里碰了钉子,儿子便又去和父亲搞,要求将自己的户口迁入父亲的房子里。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