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为何不言

  经常有有求于人的事情。尤其是在我们这一个俗常社会里,似乎没有什么事情不需要托人求人的,幸好还真是有人神通广大,还真是有人古道热肠。托人帮忙办事总是要言谢的,当然嘴上谢谢是说不过去的,还要很实际的物化感谢。这也是中国的人之常情。真要是人家帮了大忙,还执意清茶一杯,求助者倒是过意不去了,并且求助者心里也是希望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偏偏句号常常就是句不了,不在于物化感谢,恰恰是在精神歌颂。大凡事成之后,助与求助双方相言甚欢,求者自然继续称谢,助者有称不必言谢的,也有侃侃而谈此事难度多高,自己人脉关系多广;求者满怀敬仰,助者滔滔不绝,很久以后,助者仍旧会主动挑起助人为乐的话题,甚至还会和他人绘声绘色自己的帮到的这一个忙多么重要。求者心里想画上句号,却是被助者改为省略号。这一个助者一点也没有暗示对方要有更多物化感谢,他要的是精神上的快意。

  以至于求者心里略略不悦,也以至于旁观者稍稍微词。因为毕竟还是有人帮了人家更大的忙,就一笑而过的,甚至还解嘲是求者给了他一个效劳的机会。他不是谦辞,他真是再也没有放在心里,即便以后再有求于他,还是会得到同样的礼待。或许有不善言语的助者,但是一般来说,人脉关系广大的人,总是话语大师,人际关系归根结底是说话说出来的,其中包含了话语的高度,话语的魅力,话语的智慧,话语的诚恳。这种谦和的助者,只是不愿意显摆自己的功劳,只是给求者更多的尊重,最终却是在朋友圈里获得了最高级别的称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传统的解释是指老师的桃李满天下,也完全可以用来解释一个人为人为事的反响。有一种人,可以是在朋友中,也可以是在职场内,甚至也可以是亲人间,明明已经是斐然于众,却并不彰显自己,突出自己,就是会有无形的口碑,就是一个江湖的众望所归。这恰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有一种人,而且真是好人,绝非计较蝇头小利者,做得多,帮得多,说得同样多,他似乎很在意自己的江湖地位,很在意受助者的赞美,很在意自己“桃李”的感觉,但是他偏偏“言”了。

  作为旁观者,可以轻易做出人性判断,诸如助者应该低调谦和不言,这才是将来成为桃李的前提。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桃李不言,是因为它是桃李,桃李自有桃李的底气。一个人的底气决定了他的格局。将帮助别人当做一件乐事,就好像是自己找到了开心,那是很高的境界了。大家风范的人没有必要津津乐道自己的琐碎施与,即便日后被助者完全忘记,也不足以计较甚至翻脸。桃李不言,在于它有满树的桃李。

  更多的助者,不是大家风范,不是桃李,虽然也想望着成为大家风范,向想望成为桃李,心气很高,可惜底气不足,心胸也就无法宽广。一个人越是招牌式地声张自己是桃李的时候,虽然也确有果子施与了别人,别人也正需要,但是别人没有将他当桃李,因为他“言”了,“下自成蹊”的蹊,不是自成,而是自己开凿。

  桃李不言,是境界,也是风险。在世俗乃至市侩气浓重的氛围里,桃李不言,很有可能,人家就忘记了曾经的给予,还有可能,人家就不当你是桃李。你还做桃李吗?

  本期头条《》中的男人,他给予过,他不是桃李,也没想做桃李。他更憧憬的是桃李之下,有这么一条小蹊。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