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哈佛大学女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发明了一项最简单最便宜最实用的肝功能自检器,仅仅是指甲大小的一张纸片,价值一美分,也就是六七分人民币。在中国做演讲交流的时候,这位学者说,世界上贫穷地区肝损伤程度很高,那里又广泛却少见检验手段;她的这一项研究,就是要帮助贫穷地区的人民通过自检减少肝损伤,因为只需要一美分,哈佛学者认为这一项研究是可以推广可以造福人类的。
中国听众中有医学界的,也有企业界的,一致热情的呼应。他们都认为,在中国,这一项发明也会有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这一张纸片,即使卖一美元也不贵。有中国企业家提出要合作引进,但是哈佛女学者告诉大家,她的研究只推广不合作,不出售知识产权;因为这是服务,是有关人类健康的服务,是不赢利的。
有巨大盈利空间却不盈利,在当下,我们已经很不习惯。因为,我们看得到的许多好事情的发生,总是蕴含了商业行为。所有的免费健康咨询讲座,无一不是在做实质的推销,都是在重复图穷匕首见的招数。曾经有过一个段子说,侍者端上来一个有鱼的鱼缸,德国人想到的是要去做标本,法国人想到的是要去搞行为艺术,中国人想到的是美食,日本人想到的怎么卖一个好价钱。段子中的日本人,恰是当下的中国人。可能就包括我们每一个最平凡的人,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与自己的以前迥然不同。每一个人在接受服务时都在掏钱包,于是在做服务者时也在想如何掏别人的钱包。并且,是否可以赚钱乃至赚大钱,就是成功与否的主要标杆,是获得尊重的重要前提。几乎一切均在于功利。于是,我们越来越没有了纯粹,即便是最俗常的生活,我们也已经习惯了用投资的眼光去看待,要用升值空间去衡量,要用性价比去探讨。中国或许拥有世界上最蔚为壮观的收藏者,并不是那么多人爱收藏,而是期待收藏升值;再去少年宫看看孩子们学习的艺术门类,都是长大后可能赚钱的,绝少学戏曲,因为学戏曲是赚不到大钱的。甚至连生儿育女,也都浸染了功利色彩,生儿子叫做开建设银行,生女儿叫做开招商银行。纯粹的爱好,纯粹的心愿,连我们自己都很难做到。
正因为如此,本期《现代家庭》推出了一位上海老人最纯粹的故事。我们曾经见识过很多矢志不渝考大学的故事,我们感动过但是没有敬佩过,因为他们读大学,居多是改变自己的人生,还有一些人考了十几年大学没考上,或者因为贫困潦倒,中年还孓然一身。只有这一位老人,令人肃然起敬,他是离休干股,月收入近万,家庭和美,没有任何的生活所迫。纯粹是因为自己只读过三年小学,50岁那年参加复旦大学自学考试,花了16年大专毕业,又花了11年本科毕业。这一张本科文凭,无助于他加工资,评职称,无助于提高他的地位,仅仅就是实现了最纯粹的心愿。他所获得的尊重,不在于他是一个77岁的老人,而是他花了27年做了一件纯粹的事情。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