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节前后,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解放日报社和上海新知文化公司联合发起,举办了一场全市中学百校师生硬笔书法比赛。全市118所中学近三千名师生参加了这次比赛。3月30日,大赛组委会在松江雪浪湖度假村举行决赛,让教师组和学生组各五十名信围师生当场书写,从中决出各十名一等奖、各四十名二等奖。这次比赛是我和新知文化公司、中学生学习报的领导梁妙珍、严鸣魁三人商议发起的,得到了解放日报摄影美术部主任张陌的支持。我与中学生学习报顾问姚建庭等老师参加了初选,又与著名书法家张森等先生参加了终评。看了这些参赛稿,感到有些话需要对家长和老师们说说。
我们中华民族真是伟大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全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不但历史悠久,有五六千年的文明,而且丰富多彩,无与伦比。人类的文明有许多共同的东西。诗歌、小说、戏剧、绘画、音乐、舞蹈、民间工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有些艺术品种我们中国本来没有,但是可以向人家学,如油画、画剧、芭蕾舞、交响乐,本是泊来品,现在已经很普及了。但是有些文化品种,只有中国有,人家学也学不去,拿也拿不走。譬如书法和楹联,只有汉文化地区才有,别的文字不可能有的。英语是世界语,没有那一个国家举行过英文书法比赛的。走遍欧洲和美洲,没有那一个国家的风景区有碑文石刻的。滑有哪一个教堂和纪念馆挂着书法楹联的。只有中国有。在中国,没有楹联和匾额,成不了款庙和祠堂。苏轼的功甫贴,虽然是真是假还在争论,但是拍出了五千万元人民币。西安的碑林、王羲之的兰亭序和苏黄米蔡的字贴,那是值得一笔一划细细欣赏,放在台子上看几个小时都看不厌的。到了名山名亭,有些人忙着点香点烛,摄影留念,可是有些人却要先看楹联书法和石刻碑文。高武能老先生九十四岁了,天天被人请出去写字。已约好的“高迷”会被先到一步的人把高老抢走。大家都喜欢他的字啊。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举世无比的艺术门类,是中国的国粹,我们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和骄傲。
中国的文字和别国的了不同,不但是表达的工具,传播的载体,写得好的字还可以成为艺术品,具有欣赏和收藏价值。唐太宗因为喜欢王羲之的字,就氢兰亭序作为陪葬品,带进棺材,以致我们今天看到的兰亭序都是临摹本。安徽宗皇没有做好,成了俘虏,但是他的书画艺术达到了高峰。乾隆皇自己爱写字,也癖好古代的书法,故宫里专门辟了一个收藏字贴的地方叫三希堂。由于帝王们的重视,所以在古代,凡大小官员书吏,都会写一手好字。那些大名鼎鼎的书法大家都是官员,他们闲时抄抄古人的诗文和经卷,平时写的手札和书信,留到今天就是国宝。如果拿今天书法家的水平来比赛,古代任何一个官吏都相当于现在中学学历的秀才,都可以做今各地书法家协会的主席。
在过去,小孩子上学前和上学后最启蒙的教育就是对课和写字。对语就是对对子,天地对,雨对风,绿竹对青松。写字从描红开始,就是把写好的红字印在有格的纸上,让小朋友拿笔笔把字描成黑字。那时候,字写得不好是不可能中举的。
现在不一样了,由于电脑的普及,写字的人越来越少了。老板和官员的台子上都只有电脑,没有笔筒。他们除了写“报某某领导”“照准”外,一般都敲键盘。我们在马路上、车厢里、电梯中,看到的尽是些“低头族”,对电脑和手机入了迷,而不喜欢写之子 。因此大部分人的字都写得很难看,很多高官写的字与他的身份实在很不相称。五十岁以下的人很少用毛笔写字。即使中学语文教师,恐怕练写毛笔字的人也不多。从这次硬笔书法比赛中看得出,不论老师和学生,即使得奖的人,字体也大致一律,都像印刷体,端端正正,没有个性。我每年评阅“恒源祥杯中学生作文比赛”的作文,也都是这种字体。这次比赛得奖者的作品,当然是比较好地,但是总体水平并不理想。看来需要多举办几次中学生法比赛,以引起社会对写字的重视。从中小学生开始,就要经常写字练字。如果只有电脑打字,那么孩子们长大以后,恐怕只会认字,不会写字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书法艺术恐怕就要失传了。这绝非杞人之忧。为此,我们要大声疾呼:老师们,家长们:一定要让孩子多写字啊!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