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画家迷恋 “非洲木雕女孩”
故事还得从19年前说起。1995年5月,杨彦到一位朋友家做客,看到架子上摆着一个木雕头像,头像刻的是一个非洲少女,面部饱满,睫毛长长,透出一股青春活力。杨彦对这个木雕爱不释手,半开玩笑地说:“这个木雕很传神,送给我吧!”朋友郑重地说:“君子不夺人之美,这个木雕我可是不送人的!”杨彦放下木雕,似是玩笑又像是赌气地说:“不送算了,我以后要找个鲜活的非洲姑娘做老婆!”朋友以为他在开玩笑,哈哈大笑,并未在意。
从那天后,木雕上的非洲少女深深地烙在杨彦的脑子里,时间一长,他生出浓浓的非洲情结,看到黑人就觉得异常亲切。然而,15年过去了,杨彦苦苦寻觅的“木雕女孩”始终未能出现,52岁的他也一直保持着单身状态。
2010年12月,杨彦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个来北京多年的颇有名气的非洲女孩,名叫玛丽亚。杨彦托她帮自己找个非洲女孩当妻子,玛丽亚爽快地答应了。几个月后,玛丽亚打电话给杨彦,说她要回塞拉利昂参加国庆活动,她的国家虽然不大,但风光旖旎,那里的姑娘纯朴、热情,说不定能遇到你的梦中新娘呢!杨彦一听来了兴趣,决定跟随玛丽亚一同前往。
杨彦和玛丽亚踏上了飞往塞拉利昂的航班。到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后,在玛丽亚的安排下,杨彦参加了几次活动,结识了一些当地的年轻姑娘,她们个个热辣奔放,能歌善舞,却未能打动杨彦的心,因为这些女孩都不似他梦中的“木雕姑娘”。
一天晚上,玛丽亚又约了几个朋友陪杨彦一起吃饭。其中有个叫爱达的女孩让杨彦眼前一亮:爱达身材苗条,面部饱满,眼神纯净,最让杨彦动心的是,爱达的睫毛竟然是金色的,简直就是“木雕女孩”的翻版。杨彦当即下了决心:这个女孩就是自己一直寻觅的“木雕姑娘”,如果错过了,他不会再动结婚的念头了。
看到杨彦注视着自己,爱达对中国客人友好地笑笑。玛丽亚悄悄地告诉杨彦,爱达在弗里敦一所大学读大三,父亲是一所大学的校长,她喜欢踢足球,能歌善舞,还主演过三部电影,艺术方面很有天赋。杨彦听后,对这个叫爱达的女孩更是情有独钟。
杨彦关注爱达的同时,爱达对这个蓄着白须、面容和善,有气质的中国客人也颇有好感,她觉得这位中国大叔笑容里透着温暖,目光里的期许让她怦然心动。玛丽亚把杨彦来非洲寻找新娘的事情悄悄告诉了她,问爱达对杨彦印象如何,如果有意的话,第二天可以单独相处,爱达羞怯地答应下来。
第二天,杨彦和爱达在宾馆里待了一天,两人虽然语言不通,却通过手语和电子辞典谈得非常投机。杨彦给爱达比划着讲述了他十多年前从朋友家见到那座木雕开始,就希望找个非洲女孩做妻子的想法,现在,他终于梦想成真了。“爱达,你就是我要寻找的非洲新娘,请你嫁给我吧!”看到杨彦那么喜欢自己,爱达也表达了对他的好感及爱意。
这时,杨彦提出给爱达画个像,爱达非常顺从地摆好姿势,杨彦廖廖几笔便勾勒出爱达丰满、热烈的少女形象。看到自己传神的画像,爱达欣喜地扑到杨彦的怀里,杨彦抚摸着爱达乌黑的卷发,心都醉了。
第三天,爱达邀请杨彦到海边去玩,两人换上泳衣扑进大海里畅游,游累了,他们在海边依偎着休息。几个黑人孩子吮着手指看着他们手里的点心,杨彦比划着让他们过来,把手里的食物分发给他们。他手里的食物很快分完了,此时又围过来几个孩子,他们中有的孩子没穿衣服,身上脏兮兮的,杨彦丝毫没有在意,又跑去买了些好吃的分给他们,还请他们教自己跳舞。看到杨彦这么喜欢孩子,爱达感受到了这个中国男人的善良,更加认定了他。
整整一天,两人在海边游泳,然后买衣服、逛商场,相处得非常开心。让爱达感动的是,杨彦特别喜欢和她的同胞一起互动,看到路边有人载歌载舞,他就不由自主地加入进去,扭动着和他们舞在一起。在杨彦身上,爱达似乎感觉不到年龄的差距。当天晚上,当玛丽亚打电话询问她对杨彦印象如何的时候,爱达果断地说,他是个好人,我愿意和他结婚!
第四天,爱达瞒着父母,在几个哥哥、妹妹以及众多亲友的参与下,和杨彦按当地风俗在海边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有趣的是,举行婚礼时,两人没有戒指,婚礼主持人把自己的戒指摘下来,借给爱达,爱达的哥哥则跑到一家小商店,向店主借了个纯银的戒指,亲自戴到杨彦的手指上。接着,杨彦、爱达被簇拥到了中间,亲友们围着两人跳起了狂放热辣的舞蹈,为这对新人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婚礼结束后,爱达把自己的衣服以及其他物品赠送给亲友,义无反顾地和杨彦踏上了回中国的航班。
非洲媳妇痴迷中国琴棋书画
回到中国后,杨彦为爱达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式婚礼,婚礼上不乏邓亚萍、姜昆等明星人物。此时,爱达才知道,丈夫在中国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画家,爱达热爱艺术,她觉得有个艺术家丈夫,会让他们的婚姻生活更加美妙。
第一次来到丈夫宽大的画室,爱达兴奋地惊叫起来。而她最欢喜的还是丈夫创作中的那种状态,杨彦画画时,将全部精力及情感都沉浸其中,让爱达也深受感染。
看到爱达跃跃欲试,杨彦给她铺了张宣纸,任由她发挥。当时画桌上有一堆画笔和一把锥子,爱达竟毫不犹豫地拿起锥子,醮着墨汁及各色颜料,花了两个多小时,画出一幅塞拉利昂地图来,在画首都弗里敦时,爱达在上面画了个黄橙橙的大芒果,色彩明亮。杨彦知道,爱达为了爱,追随他来到遥远而陌生的中国,甚至都没有告诉父母实情。现在,语言不通加上文化差异,让爱达深深思念起了家乡。
为了安抚妻子的思乡之情,杨彦带着爱达游走在国内名山大川之间,边走边创作,爱达也拿起了画笔,她最爱画的是家乡随处可见的芒果树,喜欢用浓墨重彩展现芒果树的不同生长阶段。
2011年9月,在成都附近的青城山,杨彦、爱达发现了两株缠绕在一起的巨大柏树,两棵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缠绵悱恻,故名“夫妻柏”。在杨彦比比划划的讲解下,爱达费了好大劲儿才把这两棵柏树的寓意弄明白,她十分喜欢“夫妻柏”这个名字。
回到北京的家里,爱达铺上宣纸,以“夫妻柏”为题材开始了创作,她想画好这幅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中国丈夫的爱和忠贞。杨彦很支持爱达的举动,耐心地在旁边加以指导,关键的时候,还亲自画上一两笔。爱达悟性很强,很快就掌握了作画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