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飞奔只做留学快递

  每年的9月到12月,无数的留学申请材料从中国飞向国外,光是快递邮寄费就是一个可观的市场。但是国内鲜有大公司涉足这个狭缝中的市场,申请留学的人只能选择联邦快递、DHL或UPS等国外的快递公司,申请一所学校的邮寄费用就要130元左右,申请10多所学校就要1300元,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申请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的马骁野虽然本身不为这笔费用发愁,却也留意到这个问题,因此留学期间,他决定拉起一支横跨中美的高校快递团队,快递员都是各个高校兼职的大学生,通过合寄打包到美国,再分拆寄送的方式,让申请留学资料快递的费用降低了一大半。

  小思路,大蓝海

  2011年夏天,大学校园里的留学申请季已悄悄拉开帷幕。这段时间总是激动人心的:同学们将自己大学四年学习与成长的累累硕果浓缩到一份份申请材料当中,寄往国外院校,开启更精彩人生之门。马骁野把自己的留学申请资料寄到美国去的时候,发现无论是选择哪家跨国快递公司,费用是没有商量的,一份快递在130元—200元,10所高校申请下来,费用就超过1000多元。

  马骁野的家境还算可以,但对于那些家庭清贫的大学生来说,这笔费用就成了负担。从考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到申请已经花去了四五千元,作为申请流程的最后一步,邮寄申请材料依旧不让人省心:高昂价格让很多申请者耿耿于怀。马骁野听到身边朋友的抱怨,就开始琢磨着,能不能做点什么?

  想了一阵子后,还真让他找到了灵感:寄送留学资料的邮件袋其实可以装上十份资料,装一份资料的快递费是130元,装10份资料的快递费也是130元,也就是说,如果采用合寄的方式寄到国外,再在国外分拆邮寄,邮寄费用就可以大幅降下来。

  一个小小的思路其实戳中了一片大蓝海。留学资料的快递市场并不小,马骁野在南京大学做过一个小小的调查,每年光是南京大学一所学校的留学申请就有上千份,以一份130元计算,就有近十万的份额。全国大大小小的高校加起来,每年的留学快递至少有几百万元的市场份额。这个市场被国外的跨国跨地巨头如UPS、DHL垄断着。因为留学快递集中在9月到12月,国内的民营快递看不上这样的短期市场,而且在国外铺点成本也很高。

  马骁野没有这样的担忧,他正要去美国留学,美国那边分拆寄送的工作自己就可以承担下来,至于国内揽收的工作则可以招聘高校的大学生兼职来做。如果只做留学资料的快递,这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快递模式。

  马骁野是个说做就做的人,有了思路,他就要把“小马飞奔留学快寄”的这个项目立即付诸实践。在正式收件前,马骁野自己寄邮件试验了一下,以防正式运营的时候出差错。他让朋友先是通过“小马飞奔留学快寄”淘宝店付款,然后打包合寄出含有十份留学资料的一个快递,通过两个工作日寄到美国他所在学校的地址后,由他把资料分拆,通过与美国本土的专业快递公司合作,一一寄送到不同的高校。费用算下来,一份资料的总共花费还不到50元。

  有了初次的试验,马骁野才有底气和南京大学商学院的一个朋友合作,开始试点收件,在小百合、人人网等各种校内论坛上发出开业公告:以最低59.98元的价格保证在7个工作日内将留学申请资料寄到美国高校。

  通过信息化流程将人力的误差降到最低

  小马飞奔犹如一匹黑马闯入留学资料快递的市场,让毕业季的大学生们有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人大的一个女生成为马骁野的一个客户,她在论坛给马骁野发了一个帖子说:“我想试一试你们的产品。”接到这个订单,马骁野可不敢怠慢,他将5份资料揽收后,统一邮寄到美国纽约或者洛杉矶。出色地完成第一笔订单后,客户的好评一天天地多起来,通过口碑相传,订单也一天天地多起来。第一年,马骁野就小赚了几千。

  由于刚开始没有收件的网络流程,从取件、写地址到打包合并寄件、收件、分拆寄送全部靠手工完成,邮件一多,势必造成混乱,比如把地址填错或者遗漏件数,马骁野已经预见到了一旦收件的高校扩张后的问题。以后每一个地区都有区域负责人,每一个高校都有收件员,而且主要是兼职的大学生,熟练程度不一,如果全部靠手工操作,出错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为了将人力的误差和依赖降到最低,只有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流程做到标准化。

  2012年马骁野找到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几位程序员,设计小马飞奔的网站平台。付款依然在淘宝店完成,需要人工操作的主要是上门收件,他一开始就引入扫码器的信息手段,从收件录入到实时追踪邮件的去向,全部由网站后台完成。查询起来也极为便捷,只要输入邮编,就可以自动跳出该学校的收件地址。并首次开通400咨询客服电话,让专业客服团队解答顾客每一个细小的疑问。

  网站上线后,极大地提高了邮寄的效率。到2013年,小马飞奔留学快寄的规模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有的高校从几十份增长到了上千份,区域也从南京、北京的几个点扩张到上海、武汉、西安、合肥等城市,光靠马骁野三五个人的团队已经力不从心,必须招聘区域性的加盟团队。

  对于每个区域的负责人,马骁野会在暑假回国期间亲自到应聘者所在的高校一对一地面谈,考察对方的服务理念和个人经历,确定可靠后才放心地把加盟业务交给他们。对于新加入的区域收件员,为了保证统一的标准化的服务,马骁野会给他们寄送一个业务资料包,里面有详细的收件流程服务手册,同时会定期安排新业务员到杭州或者南京参加资深讲师的培训。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届担任小马飞奔收件员工作的学长毕业后,都会推荐热心的学弟学妹加入团队,保证服务的延续性。尽管每隔几年就会换一批成员,但马骁野欣慰地看到,他在流程标准化上的努力,让小马飞奔邮寄上的误差控制在0.5%以内。

  每份快递里都装着一份希望,准确送达最重要

  目前,小马飞奔快寄的服务已经扩展到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全国8大城市的33所高校。

  2014年6月,马骁野结束了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博士课程,将北美分寄的工作交给中国留学生,自己回到国内,除了筹划新的创业项目,主要的事情就是将小马飞奔的团队凝聚起来,把服务做得更加体贴细微。技术团队正在加紧完善新版网站,计划在9月份推出“合寄宝”的优惠服务项目。

  在团队的管理上,马骁野还是很宽容大度的,只要认同小马飞奔用心服务的价值观,勇于承担责任,对于新成员犯的一些错误,他也会宽容处理。记得有一次,西安某校的一个收件员因为急着收件,没有按照标准流程将用户的资料通过顺丰直接寄到北京总部,而是寄到西安区域中心,走内部快递寄北京,结果在整体时间上比承诺的时间延误了一天。尽管这个收件人再三向用户道歉解释,但用户很较真,这一单小马飞奔最终损失了600元。马骁野看到收件员是个大一新生,态度也特别诚恳,为了不打击新成员的积极性,最后他和团队提议,不对新人罚款,由团队消化这笔损失。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