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近日公布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名单,名单包括278个组织和个人,现年84岁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榜上有名。其他引人注目的候选者还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棱镜门”主角斯诺登、教皇方济各等。
对于自己被提名候选诺贝尔和平奖,袁隆平的表态是,他并不知道此事,并表示他“没有那个奢望”。
此前的1月31日挪威当地媒体报道有挪威议员提名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印度遗传学家斯瓦米纳坦和巴基斯坦人权活动家马拉拉·优素福角逐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时,笔者就曾撰短文“假如袁隆平能够获诺奖”予以分析,其中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诺贝尔和平奖为了更孚众望,需要改革,而改革的方式就是要改变过去较为单一的颁奖内容。
而且,近年来诺贝尔和平奖的改变也是众所周知,从环保领域到金融学、社会工作领域的杰出人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可以预测,袁隆平也可能获得,因为持久的世界和平只有在大量人口不挨饿之时才能实现。
现在袁隆平表示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没有那个奢望”却表明了袁隆平对待诺贝尔奖的态度,换句话说,就是关于诺贝尔奖一个事件的两个维度,一是授予者的思维和评选标准,二是被授予者的思考与态度。对于后者来说,简单的表述就是,接受与否。
袁隆平现在并没有表示拒绝,而是表示没有奢望。这种表态当然是很明智的,获得诺贝尔奖的变数很大,仅仅在提名阶段,是不可能更多地关注或奢望这件事的。而且,从袁隆平的态度也看出其谦虚和低调。一则是竞争激烈,有278个组织和个人被提名,花落谁家并没有谱,二则是袁隆平在做研究和工作时,并没有想到过要获得诺贝尔奖,更何况他的工作按过去诺贝尔和平奖评选的惯例,也与该奖项不沾边。所以,“没有奢望”是袁隆平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夫子自道和真实心态的一贯写照,与他个人的质朴一脉相承。
不过,假如事态的发展正如2012年传闻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而最终证实,袁隆平是否还会表示“没有奢望”,甚至拒绝诺贝尔奖?
这个假设恐怕有点不近常理和情理,因为,诺贝尔奖作为一种举世公认的世界性的至高无尚荣誉,没有谁有足够的资本和底气拒绝,除非有特别的不得已的原因。但是,拒绝诺贝尔奖的情况并非就不存在,在诺贝尔奖的100多年历史中也已经出现过,例如,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黎德寿、库恩、布迪南特、多马克等人都拒绝过诺贝尔奖,其中就有和平奖。既然袁隆平并没有抱着获得诺贝尔奖的心态去研究和工作,而且现在早就修炼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对于这份意外的荣誉,也可能有另一个选项,在“没有奢望”之后,予以拒绝。
当然,如果真的是这样,也要理解并尊重袁隆平的选择,正如1964年萨特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情景一样。1964年,当萨特得知他被提名并有可能获得当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时,他当即致信评委会说,他将拒绝这个奖项,尽管这个奖励是一个莫大的荣誉。但是,诺贝尔奖评委会并没有因萨特的拒绝而放弃他们所认为应当授奖的人,还是把当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萨特,理由是:为了他那富于观念、自由精神与对真理之探求的著作,这些著作业已对我们的时代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不过,萨特的拒绝并不是在玩虚的。知道当年的颁奖消息后,他马上起草了一个称为“作家应该拒绝被转变成机构”的声明,于1964年10月22日由萨特在瑞典的出版商委派一位代表在斯德哥尔摩代为宣读。此后法新社全文转播,法国各大报纸也竞相登载。
萨特拒绝诺贝尔奖简单地说,有两条理由,个人的理由与客观的理由。个人理由是,他一向谢绝来自官方的荣誉。这种态度来自他对作家的工作所抱的看法。一个对政治、社会、文学表明其态度的作家,他只有运用他的手段,即写下来的文字来行动。他所能够获得的一切荣誉都会使其读者产生一种压力,萨特认为这种压力是不可取的。
萨特的客观理由是,当时存在着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斗争。所以他不能接受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高级文化机构授予的任何荣誉,哪怕是他完全理解这些机构的存在。
当然,袁隆平个人的情况和现在所处的环境都不类似于1964年的萨特,所以如果袁隆平能获得201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我们还是衷心地希望和祝愿他能接受和领奖,因为这是对他工作和成果的认可。但是,如果袁隆平予以拒绝,我们也应当尊重,正如那时候法国人尊重萨特的选择。因为这是一种更可贵的精神和行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