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网络社会,语言和词汇也跟着日益丰富生动起来。比如前两年流行“奥特(out)”和“hold住”,如果你是一个与时代的车轮有些不搭拍的人,很容易被人戴一顶“奥特”的帽子,落伍于时代,不是穷酸文人,就是底层人,在这个动辄就等级区分的社会,这么一归类,你还能“hold得住”吗?类似这些热度爆棚的词汇,如果真有那么几天“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话,真的一不小心我们就“奥特”了。
最近微信上流行又一个英文单词,叫“Balanced Life”。字面上的意思是平衡生活。也就是说,除了事业赚钱谋生以外,还要注意到自己的家庭、朋友、爱好等等。身在警队,时不时地会有亲戚朋友发短信过来,怎么感觉你总在加班啊,要注意“Balanced Life”。前几天,和一个在某大公司当高管的高中同学在网上遇见了,他也说累啊,生活得真是累。
现代人的生活,如果用一个字形容,非“累”莫属,“累”成了大多数人的心态。活着真的挺累的,有的人因为生活生计的压力,有的人因为情感、事业的不顺,还有的人是因为病痛和心理的折磨……凡此种种,灵魂没有一个归属感,内心深处充斥着一种恐惧,从而精神变得麻木和浮躁,或者说自己根本不知道因为什么而活,身很累,心更累!我们的生活太忙碌了,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日复一日地在赶路,以至于我们很少停下来思考一下,就不断地被很多东西推着走,或者追逐着眼前的东西而去,而我们的灵魂早已落在我们匆匆赶路的身影后面,无影无踪。失去了自己的灵魂,我们的生活就一股脑儿交给了外物去控制。
那天,他聊到这样一个故事,让我很是感慨:有一次,在九华山的某个寺庙里遇见个老方丈,老方丈每天都要在傍晚去喂他的狗。这狗的名字很奇怪:“放下”。每到日落前,老方丈都会准时给“放下”送饭,嘴里还一直轻轻渺渺地唤着:“放下!放下!”小弟子很是奇怪,就问他:为什么给狗起这么个怪怪的名字,别人家的狗叫阿黄、来福什么的,偏偏它叫“放下”?老方丈微笑不语。日子长了,小弟子也有了些道行,终于悟出:每当师傅喂完狗后,就不再读经书,到院中打打太极拳,散散步。小弟子到老方丈面前,诉说了所悟,老方丈颔首微笑道:你终于明白了。其实啊,我在叫狗的时候,也是在提醒自己“放下”,让自己放下许多事情,因为你不可能在一天内做完所有的事情,你只要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做完,就已足够了。
“放下”是佛的智慧,更是生活的智慧。现如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残酷的竞争,学会“放下”的意义就会越大。某一天,当你遭遇到塌天一样的挫折时,不妨稳定心神,手搭凉棚,你会发现原来天并不会塌下来。这不是不求上进,恰恰在于懂得放下,才最终会赢得人生,而整日忙碌不休的人,收获的往往只是焦虑和疲惫。比如我工作的警队里,大多数人每天工作超过14小时以上,爬山涉水外出追逃,回到家倒头就睡,跟亲人孩子说不上几句话,经常睡至半酣时被刺耳的手机铃声叫走,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人就虚胖“三高”。那天我问同学,你觉得处在警队这种工作循环当中的人能“Balanced Life”下来吗?这家伙听了就呵呵笑着说:庆幸啊,好在我还不似你们这般生活颠倒,最起码我只要想,就会有时间在家陪父母孩子散步、看电视,给他们做我最拿手的饭菜,这么说来自己的生活还是能平衡的。
还有一个故事,是另一个哥们的亲身经历,他好多年不曾回北方乡下了,前些日子回去,也算是衣锦还乡。回乡下后雨没日没夜地下,他说最喜欢独坐在老宅窗下,听鸡唱犬吠,不绝于耳。这一呆就近一个月时间,这么长时间待在老家,左邻右舍大爷大妈十分诧异。他解释说,在城里老睡不着,回来好好睡些日子。他说的是实话,但老家人却觉得奇怪。他们不明白,城里人吃得好穿得好,不用忧愁风不调雨不顺的,怎么还睡不好觉?还有一次,在老宅一觉醒来,去晨练,这些年在城市,晨起跑步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习惯。他短衣汗衫旅游鞋汗腾腾跑在乡间的小道上。途中遇到了一个骑三轮摩托的儿时伙伴,这个人居然一眼就认出了他,停下来好奇地问他:什么事这么着急,跑得满头大汗的,我送送你吧?这多多少少让他有点哭笑不得,不知道怎么解释。可不是嘛,已经惯于劳作的乡下兄弟不理解啊,一早爬起来跑得大汗淋漓,他要说身体要锻炼,这兄弟准是吃饱了撑的。现代城市人远离了土地,远离了劳作,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为名利劳神费力,睡不安寐,精神焦虑,这是文明的嬗进,还是现代人的悲哀?
最近还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支科考队深入非洲腹地考察,请土著人做背夫和向导。土著人很能吃苦耐劳,数十公斤的装备在肩仍能健步如飞,一连三天,科考队计划推进顺利。可第四天一早,科考队又准备启程时,土著人却撂起挑子,好说歹说都不行。科考队一行人甚是奇怪,前几天相处得很好,费用也按日结,难道他们要坐地加钱?后来,还是土著人领队说出了原委,在当地人的神袛传说里,连续的赶路,会让灵魂赶不上脚步,他们需要歇一天等等自己的灵魂。这个也许看起来很难理解的举动,却值得我们这些现代城市人深思。
6月底,我去了趟台湾,同行的一个哥们一路抱怨说,这个小岛还真没什么好的,到处都是朴旧斑驳爬满青苔的房子,街道虽然干净,但都窄窄的,商店的广告牌显得拥挤杂乱,特别是台湾南部那些散落的村落里,不见多少人影,但隔不了一两公里会有座小教堂,感觉节奏很缓慢,时光仿佛在这里凝固了,人在这里活得多寂静枯燥啊!很明显他不喜欢这种看上去静态的生活。这让我想起马丁·麦克唐纳导演的《杀手没有假期》里,对于比利时古城布鲁日,到处是破旧的哥特式房子,凹凸不平的鹅卵石街道,生活缓慢,充满了怀旧的死沉,那个年轻的个性冲动率直不羁的杀手雷,最初也是这样抱怨,最后他却爱上了那个小而破旧的城市,爱上了那些中世纪的古教堂、古石桥、古运河。
一个人和一种文化、一种生活、一座城市、甚至一本书建立起联系,这需要某种独特的现实感召,或者情感上的因缘。就像我喜欢质朴而单纯的生活,我所梦想的,永远不只是一条跑道,所有人都发疯似的朝一个目标狂奔,非得要分清个名次先后。我更希望在面前的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跳的、跑的、发呆的、思考的、在溪边濯足的、晒太阳的……但我只是我,社会是多样化的,就如自然一样,有风,有雨,有云,有雾,当然也有阳光,最可行的是收敛一点浮躁的心,踏踏实实地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从浮华中找回真正的自己,找回善良,找回纯真。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