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滋生爱暴力
柏燕谊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非常喜欢音乐,希望女儿通过音乐的熏陶,提升对美好的感受力,所以从小要求她学习琴艺。五岁时,父母送她学小提琴。她每天练琴六个小时,下楼的时候没有小伙伴在楼下,她只能自己玩,挖挖土或者摘摘草。妈妈在阳台上寸步不离地看着她,她每次抬头看见妈妈都感到有巨大的压力。然后问妈妈还有几分钟,妈妈说玩吧,还有八分钟。她焦虑地老是问妈妈还有几分钟,妈妈说:还有五分钟,不着急,到时候叫你。她小时候反抗爱暴力的方法是,趁父母不注意时用爸爸的刮胡刀片把琴弦给划断。
因为一直在孤独地学琴,她不知道怎么跟小朋友相处,也不会处理人际矛盾和进行社会交流。所以长大以后她没有什么社交活动。别人以为柏燕谊不食人间烟火清高自赏,其实她有社交恐惧症,害怕与人交往,不知道在社交场合该说什么。
柏燕谊的童年是在父母封锁的关注下成长的,她一直认为只要练琴练好了,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这是她的误区。当她踏入社会后,才发现自己的抗击打能力特别弱,很多事情并不是简单的等价交换。
父母给她安排所有他们认为常规的生活状态,基本上柏燕谊都没有去做。29岁她跟前夫离婚了,妈妈在她33岁的时候说:你以后靠什么活,要不然我想办法让你去公交公司当售票员吧。那一年,她开始接触心理咨询,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案例经验的积累,于两年后考取了国家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她把心理咨询当作一份事业去做,生活虽没有很大的改变,但感受幸福的能力更强了。
在她35岁之前是感受、学习、积累的过程,不像一般正常中国人过的日子,让她妈妈几乎要崩溃。在这个过程当中妈妈给她安排所有的学习计划和人生的规划,她都不去做。她只坚持做一件事情。她从19岁开始就不跟父母一起住,父母住在东单,她住在和平里,她每天给妈妈打电话,不管妈妈是骂她还是跟她唠家常,她都要表达一个意思:我的人生不是你的管辖范围,但是我爱你,我关心你。在她做咨询的过程当中,有什么样有价值的事情出现以后她会跟妈妈分享,让妈妈以自己为荣。
爱暴力泛滥成灾
柏燕谊从2011年开始就着手在写《爱暴力》一书,这主要源于她的亲身经历,和讲课、做咨询过程中见到过的许多案例。她认识一个大一的孩子,他说在他上高中之前没见过葡萄是圆的,不知道葡萄还有皮,因为他吃的葡萄永远是剥了皮,去了籽的葡萄肉,他认为葡萄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当人家拿着一串葡萄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觉得很诧异,而且很惊喜。为什么这样,就是爱暴力,结果这个孩子上大学被迫要退学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办法独立地去面对他的生活和人生,因为他的自立能力太差,他用刷马桶的去污粉洗苹果,然后还邀请同学一起吃,同学说会毒死室友们,但他不是故意的,他是没有这种生活常识,这就是爱暴力的受害者,在爱的保护之下,已经完全丧失了独立生存的能力。
父母过度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和行为上的放纵,父母认为是给予孩子的一种爱,但是其实是一种暴力伤害,暴力在于父母让孩子变成了一个没有畏惧心和没有羞耻感的人。父母要把他作为自己炫耀的光环或者是炫耀的标签,不断地带他出席儿童时代不太应该过多出现的活动,给予他生命所不能承受的过高的荣誉等等,会让孩子对自己是什么样的社会定位,产生极大的困惑和混淆。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又由于父亲是老年得子多多少少有一些溺爱,孩子出现问题以后,父母害怕孩子受到惩罚,就帮孩子扛下许多事,孩子的贼胆越来越大。
男孩子通常反抗爱暴力的方式是以破坏社会规则,挑战社会底线为行为方式,比如说跟父母发生直接的冲突,甚至是殴打父母,这些在男孩子反抗爱暴力状态下是比较容易出现的行为。而女孩子反抗爱暴力,常以破坏自己为手段,来对父母实行报复和惩罚。
帮助他人摆脱爱暴力
柏燕谊的工作室曾经接受过这样一位女性的咨询,她的家庭暴力非常严重,被打折了四根肋骨,胳膊也被打折了。问她为什么遭受多次家庭暴力还依然不离婚,她给了一个很让柏老师心疼的理由。因为在她小时候,父母就是常常闹矛盾和打架,母亲说孩子我为了你才不离婚。她整天看着爸爸打妈妈,然后就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让妈妈知道她的婚姻不幸福,如果离婚了妈妈有多担心和难过。可能从传统意义上讲,这个母亲太伟大了,但是这种爱是对自我不去疼爱的一种爱,让女儿以后对于婚姻也有了不健康的观念,认为忍受不好的婚姻成了她给予妈妈的报答,认为她是不是幸福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不要让妈妈失望和担心。这个女儿有强烈的负罪感,这种负罪感会让她在破败的婚姻当中继续忍受下去。
对于受到爱暴力伤害的成年人,爱暴力的核心就是没有被尊重,没有给予他自由的情感释放的机会。对于他的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所以他才会产生很强烈的内心冲突和扭曲。柏燕谊首先给他充分表达的权利,给予他价值及时的认可,给予他无条件的爱,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因为他是从零岁一直到跟你相识那天,一直活在爱暴力的内心状态下。
柏燕谊不认为爱暴力的影响是终身的,这种影响是可以被改善的,但不会彻底治愈。从医学上讲,从来没有治愈,只会缓解症状和控制发展,这是国际医学的公论,更何况心理这种不能被量化的东西。没有治愈,不代表一定受影响。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让爱暴力的负面影响消失,不再受它的控制,不让它影响我们获得幸福。
精卫填海式宣传爱暴力概念
柏燕谊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新书《爱暴力:献给那些在爱中挣扎的孩子以及父母们》的写作。在这本书中,她首次提出了爱暴力这个概念:“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承受着父母最深重的爱成长起来的。父母保护我们,不让我们受到任何伤害;不断鞭策我们,让我们做到最好;全心全意帮助我们,为我们安排好人生的每一步;将一切无私地奉献给我们,让我们感念一生。但是,我们在很多时候,却并非感到快乐,相反,在这份爱中苦苦挣扎,迷失自我。这,就是爱的暴力。”
柏燕谊想通过写书,把更好的教育观念传播得更广一些,她做过许多公益巡讲。她也发现一些中国的父母现在要的不是理念,他们觉得理念跟他没有关系,他们就想知道怎么让孩子听话,怎么会让孩子背五十个英文单词,恰恰是这种急功近利的方法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出现了畸形,虽然这不是她一己之力可以挽回的,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去写一写,多去宣传一下,多做一些公益的巡讲。她认为,随着现在很多的教育者和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的意识和宣传,总归有一天会有更多的父母认识到,幸福比成功更重要。虽然精卫填海显得很傻,但是只要做下去一定会有收获,哪怕只有一个人重新获得了幸福的能力,她觉得也是有价值和有收获的。日积月累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她如此坚信。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