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我的青春是被狗吃了吗
为什么我的青春是那样那样的?为什么电视里的又是那样那样的?原来有一种男朋友叫人家的男朋友,有一种狗狗叫人家的狗狗,有一种青春叫电视里的青春:他们富二代痴爱穷小姐,我们做作业考试;他们骑着车徜徉在普罗斯旺的薰衣草田里,我们考试做作业;他们像流川枫或者像樱木花道一样在夕阳下打篮球,我们边做作业边考试。于是无限感慨,我们的青春是被狗吃了吗?
电视里的青春,是一种打了鸡血的青春,当然不是人人都能经历的,但这不妨碍我们去渴望、追求。浪漫也好,矫情也好,如果没有那么一两回让人起鸡皮疙瘩的事情,青春的回忆就会少了一点味道。就像只是在电视上看看《舌尖上的中国》,狂舔屏幕还是不够的。要马上动身,要去美食现场看“乐山豆花”的制作,要自己当老饕尝“雷山鱼酱”的滋味,然后再让“口水与眼泪齐飞”才是王道。
所以,青春本来就应该肉麻一点,戏剧化一点的嘛。长这么大,做过最具青春指标的事是什么?不会还是初中时伪造家长签名或者送喝醉的女同事回家吧?赶紧的,去青春。
长这么大,电视里这事儿我还没做过呢
跟电视里比,你的青春过得太四平八稳了吧?太平淡无奇了吧?电视里的青春桥段有时候是挺造作的,但造作得让人羡慕,肾上腺激动——年轻就应该这样嘛。想一想,长这么大,还有多少好玩事没经历过。太亏了。
一场一个人的旅行
我的网友桃子是家中的乖乖女,在一个城市出生,然后在这里读中学,读大学。她从来都是生活在父母以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身边,桃子很羡慕那些北漂南漂的,只为了一份自己做主的自由。但她没有勇气离开,于是终日守在她的城市。她在网上对我说,甚至我上班的地方离家也只需要步行20分钟。
几年前,桃子成了一个韩剧迷,虽然里面的姑娘总是吃不起五花肉,还动不动就得白血病,但她还是羡慕她们的,因为她们总是到处走,一个人。
《我叫金三顺》是桃子的最爱,胖胖的三顺在年轻时可以到处走。去法国游学,知道了怎么做世界上最好吃的蛋糕。失恋了,一个人可以走很远,在山顶大声呐喊。桃子的几次旅行都是家庭式和单位组织式的,景色虽然陌生了,但身边还是熟悉的人。桃子无数次幻想一个人的旅行,她说她一定要去黄种人少的地方,只为享受那种带些绝望的孤独。她也幻想着跟《金三顺》里的三石一样,每到一个地方给自己的爱人写一张明信片:这个城市的夕阳很美,我找了家小旅馆住下了。现在一家小面馆的桌子上给你写明信片,待会儿会去酒吧坐一会。电视里放着你爱看的英超,很想你……
桃子很想很想,但总是被许多东西束缚着。她几次买了一个人的票,最后都在父母的担心下没有成行。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被很多人斥为“贱人就是矫情”。贱人就贱人,矫情就矫情,青春有不讨好谁的本钱——领导、老板还有四十年的工作生涯去奉承,着什么急!英剧青春片《皮囊》里,每个人在工作之前都会送自己一个“间隔年”的旅行,在那里,他们能遇到到形形色色的人,包括将来的自己。在最没有牵挂的日子里,来一次最酣畅淋漓的旅行。背一个超级的大背包,像《北京青年》里的东西南北四兄弟;学着用美腿让一辆车停下来载你一程,像《破产姐妹》里的Caroline。
嗯,一场一个人的旅行,不能缺少。
那一次熬夜去看流星雨
《流星花园》里,道明寺到底有没有陪杉菜去看过流星雨,我的男同事小敏不记得了。不过马年春晚上长腿欧巴李敏镐唱了首《陪你去看流星雨》,小敏觉得应该是去熬夜看了吧。
从青春期一直到现在,听说要来流星雨就有十多次吧,有时候还闹得挺大,比如那一年的那场狮子座流星雨。虽然每次都起哄架秧子地要去看,但遗憾地告诉大家,小敏看流星雨的记录依然为零。因为流星雨是不能自己去看的,是要陪人去看的。但小敏要陪的那个人一直没有出现。虽然他也跟樱桃小丸子一样,想在流星经过时许个愿什么的,但结果是他的抗瞌睡能力还不如小丸子。
去看流星雨有三个特点:一个要花时间熬夜,二是不一定能等得到,三是看完了也没有谁奖励点什么给你。这也不正是青春吗——有能大量用来浪费的时间,去做一件看上去毫无意义的事情。不过这样的不确定也能带来各种可能。《爱情公寓》里,公寓的男男女女们忽然要去看流星雨,于是带上帐篷、望远镜就出发了。果然,大量等待的无所事事的空白时间里,发生了很多故事,平日里积攒的种种化学反应,在这一刻走到突破,变成氧化铁,变成硫化铜。虽然最后流星雨没有如期而至,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有意思的是,陪你去看流星雨总是出现在东亚民族的电视剧里,英剧美剧里倒没怎么出现过。小敏的解释是,我们比较含蓄,任何感情的宣誓总是需要借助一点什么东西,比如一场流星雨。
他已经决定了,在下一场流星雨到来之前,要找到可以陪的人,然后“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
30岁之前,如果老天配合,总是要去熬夜看一场流星雨才行吧。
说走就走的一次自虐
我和小马哥都属于那种半拉子驴友。所谓半拉子就是空有理论和装备,但实践起来很少。小马哥每年都跟我说要组队去走深圳百公里,但事到临头两个人谁都不敢再提,就当没有这档事。
深圳百公里徒步是一个由本地民间组织主办的暴走活动,一天一夜,横穿深圳。考验的就是毅力和决心。小马哥第一次知道这事是在电视上看的一个关于它的纪录片,讲的是一个连续走了好几年的“强驴”的一次百公里旅途故事。有团队的互相鼓励,有途中的不断放弃和最终坚持,更有到达终点后的成就。看得小马哥热血沸腾。但第一次尝试,他只走了半程,在大梅沙折戟而归,从此百公里成了一块不能触碰的伤疤。
直到最近,他在电视上看了一部叫《转山》的电影,是根据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真人真事为蓝本。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10月,为了帮助哥哥完成遗愿,从丽江出发,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近2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000米“高原之路”。小马哥被刺激,他觉得这才叫青春,这才是他应该干的事情。他开始了自己的拉练,长跑,准备走完明年的百公里全程。
自虐是青春片最爱的主题之一,如果是励志青春片,那更是必不可少的情节。《灌篮高手》里的樱木,从菜鸟变成高手,就是在爱情的激励下,经过好多次的自虐完成的。自虐似乎只有在青春时期完成才对,中年,有点不负责,老了,那叫玩命。为了给自己将来的回忆录有个漂亮的开头,趁年轻,去自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