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一个叫柏邦妮的女孩。
年轻一些的女孩子,也许知道她。前些年她替时尚杂志写过很多明星采访,颇受欢迎,后来主要在做编剧。有段时间,我一直追看她的博客,书也买过,我喜欢她那种真实,自然,阳光的状态。
大约2013年,她出过一本书,是明星访谈的结集,名字叫做《见好》。我很喜欢这个名字。
见好。
见别人的好,见天地的好,见生活的好。
这份好,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善意。
我想,这不是盲目乐观主义,而是说,我们若多一点释放善意、接受善意,你会发现,自己的周围,有一个善意围成的美丽光圈,根本没有从前想的那么可怕。
偶尔,朋友听到我这种想法,都会不假思索地说一声:哎呀,你是特别的,你遇到的人好,你没吃过苦,你不知道我都经历过什么,所以你才会乐观,才会积极,才会见好。
这种论调,真令我惊讶。
没错,我并不知道你经历过什么,可是你大约也无法相信我经历过什么样的黑暗吧?有很多伤痛,我们一辈子都不能揭开给别人看,我也有在黑暗的角落里让伤口慢慢愈合的时候,不同的是,我没有一直念念不忘那些伤和痛,而是在它愈合之后,循着一点阳光的痕迹,继续往前走。
作为80后,我吃过的苦真的有限,艰难的童年,疯狂的青春,艰涩的中年,在我的生命里,好像都没有那么极端过,只是,我们一路走来,好像也都不是那么平坦。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生在很普通的家庭,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家庭主妇,我们甚至在农村住了好多年,小时候父母为了让我好好学习,时常恐吓我:你若是考不上大学,就给你承包一块土地,你回家种地吧!
于是,就努力读书。
到济南上大学后,一个人四处冲撞,读书,上网,实习,到要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好多人已经有了家里铺垫好的后路,而自己,什么都没有;毕业了,工作了,最初是真的很难,薪水微薄,勉强维持,房租都不够支持,早已经过了跟父母要生活费的年龄,也不想跟那朋友示弱,就找相熟的朋友暂且借一借……嗨,最惨的时候,几乎身无分文,若不是当时的男朋友也即是现在的先生,天天带我一起吃饭,我怕是连吃饭都困难,这是多么尴尬的状况啊。
可是,不都过来了吗?不都是这么,坦然而努力地过来了吗?
这些所谓艰难的日子,给我留下的并不都是痛苦的印象,反而是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曾经给予我的善意,让我刻骨铭心——高中时代数学特别差,那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即便不教我了,也接连用课外时间给我补了两年数学课;大三实习,在电台里一位姓张的老师,真的是不嫌我麻烦,每天带我去采访,让我学到很多;住在出租屋,隔壁单元的老太太送过我一台电视机……这些年,我陆陆续续遇到太多对我心存善意、提供帮助的人,老师,同学,同事,朋友,读者,他们每个人,都在我心中留下阳光的痕迹,所以我才能一直保持乐观啊,所以我才能拥有比别人更强一点的自愈能力啊。
这些善意,好多人觉得它不过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可是,若你仔细把这一点点的善意摊开来看看,别人无欲无求的付出,心无旁骛的温暖,这难道不是上天对你特别的恩赐吗?
你若总是视而不见,不知道见好,又怎么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呢?
所以我啊,我总是愿意“小题大做”,若是有人给我一点善意,我就觉得是送给我一个小小的太阳,让我的心里又温暖了一分,又柔软了一分;我也愿意用更多的善意,去回报更多的人,因为我会获得更多的温暖与快乐。
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在转主题文章,他们在自我修炼,怎么去追逐事业的成功,又怎样成为男人眼中最有魅力的女人,可是,我从来不想去做什么淡淡的女子,我也不想成为妖娆的女人,我只是想,用最敏感的心灵,捕捉到每一点善意,一点一滴积累起来,我就会成为最温暖最幸福的人。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