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找门路把孩子转到一所重点小学,为方便接送和照顾,我想在附近的老社区物色一套二手房。
看了几处旧城区都不满意,除价格高外,外面的居住环境也太差。失望之时,中介推荐了一个小区,虽然这儿的房子有年头了,但公共区、走道等十分整洁,外墙被人粉刷过,没有牛皮癣。房主说,这里最好的是,有一帮热心爱管闲事的老头老太太。住进来后,你就能体会到。
果不其然。搬进来后,对门的郝大爷主动上门来认邻居。他介绍自己就是这个门栋的“栋长”,老伴是义务巡查员。他还不胜其详地介绍了这里的居住事项,譬如,垃圾要分类,投放到指定地点,能回收的回收,给卫生站的工人提供便利。像下水道堵塞、线路老化、安装晒衣架等生活中的烦恼事,找一个叫“大雷”的义工。初次见面,郝大爷关照体贴的话语像一阵春风,吹暖了我多年来人情淡漠的心。
时间一久,我才知道,这几栋楼里不少老人是离退休者,有的在岗时级别还不低,像对门的郝大爷以前就是一个处长。有几位退休的老教师为邻居的孩子做家教,分文不收。一个叫“吴婶”的老医生,上门义诊,有病有痛的都帮忙联系就诊,找她原来的下属或学生订床位。
为什么周围环境这么干净整洁呢?原来时时刻刻有老人在监督,扔一张纸、一个烟蒂,只要被人监控到,会在宿舍楼显著位置“张榜告示”。还有“民约”,是李大伯倡议并发起的,一家一户排班,轮到谁家,就得扫走道,擦楼梯扶手,协助环卫工人清理垃圾。还有一个特别景象,每天宿舍楼入口处总是坐着一帮老头老太太,对进出的陌生人进行“盘查”。这些年来,这儿几乎没有发生过被盗现象,还没动手,早已被尽职心细的老人巡查员打电话告诉安全协管员。
一天下班,我看见郝大爷在门栋大门上敲敲打打,问他干啥?郝大爷笑道,你们年轻人出门时随手一拉,大门“砰”地一声巨响,不仅吵,还会损坏大门。安了橡皮套,就好多了。
我这才体悟到,房主说得没错,房子虽旧,但身边这些老人的爱心永远是新的。和谐要靠点滴的善举构建。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