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许多传统手工艺濒临失传。广州“天程铜艺”店主苏广伟凭着对铜艺的热爱,在多年来连续亏本的情况下苦苦支撑着。为了不让这份传统技艺失传,苏广伟恳请对铜艺不感兴趣的儿子承继父业。儿子答应接手,条件是父亲必须退出店面的掌控权。随后几年,父子俩在管理理念中频频发生冲突,最终,大胆创新的儿子让濒临关门的门店重新焕发出了生机,让祖上留下的这门传统工艺闯出了大市场——
铜艺大师恳请儿子承祖业,年轻后生逼宫老父交大权
2007年9月,广州荔湾区恩宁路的许多老住户发现,“天程铜艺”老板换人了,被老西关居民称为“苏哥”的铜艺大师苏广伟“退居二线”,29岁的儿子苏英敏接手这间苏家祖辈传下来的百年老店。
“苏哥这么好的手艺,十多年都没能让铜艺店火起来,这个后生仔能行吗?”一时间,街坊邻居议论纷纷。
几度风霜易,总是西关情,手工制铜是西关文化的一个符号,也是老广州苏广伟一辈子的情结,但现在居民们早没有了用铜制器皿的习惯。十年熬下来,苏广伟的“天程铜艺”已成为广州市内仅存的打铜铺。十年间,也有年轻人过来给他当学徒,但坚持不了几天都自动走人了,他们一是受不住那份辛苦和孤独,二是感到这行没有前途。
转眼苏广伟到了花甲之年。守着冷清的铜艺店,他对这份祖传的手工艺能走多久忧心忡忡,他觉得自己到了选定接班人的时候了。
苏英敏是苏广伟的独生子,1978年出生。尽管父亲如此热爱铜器,他却对这项祖上传下的技艺毫无兴趣。苏广伟是严父,但为了这份祖业后继有人,就放下架子和儿子谈了次话,恳求儿子能跟着他一起干。苏英敏看到父亲整天愁容满面,再加上母亲的劝说,遂答应加盟铜艺店,但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父亲必须退出这个店的掌控权。苏广伟想了想,同意了。
“三把火”带来滚滚效益,传统、现代观念PK老父完败
接手铜艺店后,苏英敏便给店里的产品进行重新定位:一是以后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必须是别人没有的:二是就算有,也要重新制定行业标准,必须能使用几代人,用上百年产品也不会坏,苏家老店要着重打文化牌,希望收到的回报是尊重与信任;三,不断地研发、开发与众不同的高端产品,高端产品盯的是高端客户,这些客户不在乎产品的价格,他们看重的是稀缺和唯一性。
让苏广伟没想到的是,儿子接手后第二个月,就在自己的店门口摆起了麻将桌,用来“筑长城”的可不是普通麻将,而是苏英敏开发出的新产品——一副重达46斤价值近4万块人民币的铜麻将,他开发这副麻将的目的就是扩大“天程铜艺”的知名度。
苏英敏认为,现在什么都讲究创新、讲品牌,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可以做小本经营,但不利于品牌的长期发展,铜器店要发展就一定要有创新和品牌意识。随后,苏英敏又陆续推出了实心青铜铸件、黄铜无焊接鸟笼、第四代黄铜扇等铜艺产品,这些新产品一上市,便引来了媒体的关注,“天程铜艺”的知名度迅速蹿升。
接下来,苏广伟又投入数万元资金进行网络宣传。儿子的这个举动引来了苏广伟的忧虑。在他眼里,网络都是虚拟的东西,把这么多钱砸进去还不等于白扔。于是,他竭力劝阻儿子把钱投向网络这个看不见的“深坑”。苏英敏对父亲说,你以前天天守在店里,被动等客人上门。我现在投入网络宣传,是想招揽更多的客人主动上门,我这个投入是很值得的。
苏广伟对儿子的想法仍持反对意见,苏英敏柔中带刚地说,这个店的掌控权在我,你就按我的意见办吧!父亲不愿掏这笔宣传费用,苏英敏就四处去借,筹够7万元钱,在几家大型网站做了广告。
花巨资投入网络宣传后,店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苏英敏接手半年,营业额超过父亲十年营业额的总和。对此,苏英敏的解释是,父母用退休金支撑着店面,铜艺店亏损也能坚持下来。而我必须赢利,因为我还要养活我的孩子老婆。
苏广伟以前的经营方式是做一件,卖一件,店里不存货。苏英敏接手后,却是进行批量生产,只要他认定的产品,先做一百件出来,然后等着顾客上门挑选。苏广伟提醒儿子说,你这样做,会造成产品积压,弄得没有了流动资金。苏英敏却对父亲说,按你以前的观念经营店面,赚也赚不多,亏也亏不大,永远停留在吃不饱饿不着的状态,我现在要的是规模效益。
自从退居“二线”后,苏广伟就为儿子打起了工,他每天都在铜艺店里叮叮当当地做铜器,苏英敏赚了些钱后,买了辆特别挑选的红铜色汽车,每天开着在外面跑,苏广伟斥责儿子不务正业,苏英敏笑嘻嘻地说,我这是为开发新产品调研市场,我要把咱家的店做大做强。
自从交权后,苏广伟和儿子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父亲认为儿子太激进,儿子觉得父亲太过保守。尽管苏广伟对儿子的举措很少赞成过,不过儿子大胆的改革让铜器店的生意日渐红火却是不争的事实。看着络绎不绝的顾客,苏广伟虽然嘴上不说,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灿烂。
不但在经营理念上,苏广伟和儿子多有分歧,即便是有意传承一个独门的工艺,两代人的理念也会发生碰撞。
2008年夏天,苏广伟和儿子接了一个做铜制浴缸的大单,两人却在工艺制作上产生了较大分歧。苏广伟认为如果用紫铜来整体焊接浴缸,就会出现变形,必须用分体把底座一块一块地嵌上去。苏英敏却坚持整体做下来,不用拼嵌,这样外形更美观,只是工艺上把握好就行了。父子俩争论来争论去,还是儿子在这场分歧中占了上风。
经过苏广伟父子半个多月的精心加工,一个全钥质的大型浴缸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个浴缸全手工打磨,配以精致的花纹图形,堪称精美绝伦,客户非常满意。苏英敏把实物拍成照片,放到网上供网友欣赏,吸引了众多潜在客户。此后,“天程铜艺”店里私人订单纷至沓来。
开网店、参加奢侈品展,传统工艺也能迎来春天
苏英敏在注重产品研发的基础上,对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也下足了功夫。尝到通过网络宣传的甜头后,他投资制作了“天程铜艺”官方网站,并请人专门打理。一旦店里有新产品推出,苏英敏就会第一时间在官网上发布。
“微博”出现后,苏英敏立刻注册了账号,他在微博上宣布,回复某个帖子的前20个网友将得到一件小产品。他还把新产品的图片发到了微博上,尤其是“汤婆子”(冬天用来暖脚的器皿),经过苏英敏改良以后,外形美观、精致,引来众多粉丝捧场。虽然他这种产品标价500多元,看上去价格较高,但这种产品不是普通商家宣称的包用3年,而是包用100年,甚至更久。因此,顾客如果买一件这样的“汤婆子”,可以用上一辈子,按照这样的计算,一个500多元的“汤婆子”平均每个冬天只需要花5块钱。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