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杰:漏水的勺子能舀大鱼

   捕大鱼需要一张好网,但好网并不是生来就有,即便是漏水的勺子也能舀大鱼;大鱼捕不到,不如捞小鱼,“捞”比“捕”更容易。唱着小情歌的林俊杰,用五家店、六年时间、一个“捕鱼”的创业理念,向你传达相信梦想的信念。

  

  捕大鱼不如捞小鱼

  

  2009年3月,林俊杰把调查报告提交给合伙人时,大家纷纷投了反对票。原因显而易见:并不是最黄金的地段,铺面过小不够打眼,租金却并不便宜。同时,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没有解决——自立的品牌还没敲定代工厂家,一旦店面大张旗鼓地搞起来,货源问题还没解决,笑话就闹大了。“说不定,你的演唱事业也会受到影响。”没有人认同林俊杰的方案。

  开一家自己的店,贩卖烙印着自己痕迹的产品,其实是很多人的梦想,也是林俊杰的梦想。他也知道好地段的重要性,并且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产品更重要,从定位到定制,甚至是铺上货架,琐碎且充满学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合伙人分析得似乎有理,开门做生意,就像下海捕鱼,先得织一张牢不可破的网,大鱼就不会漏网而逃。只是“最好地段的门面会白白空等着让我们来接手吗?”林俊杰一个反问,使得合伙人哑口无言。

  不妨换一个眼光看,与其挑肥拣瘦干耗着,不如退而求其次。没有大网,那就用现有的小网捕捞小鱼小虾吧,总好过坐在岸边左顾右盼好。“设想一下,盘下了店,日复一日的租金会促使我们马不停蹄地去找代工厂,还会激发我们更大的潜力,宣传、促销、结算……一样接一样的来,就像流水线作业,一旦机器开工也就进入有条不紊的良性循环。”林俊杰条理清晰的分析,打动了合伙人。于是,店面的事情很快搞定。

  一个没有被付诸行动的想法在脑海里停留越久越会变弱。林俊杰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找代工厂。林俊杰早想好兜售的产品,那必定是潮品,有衣袜鞋帽,也有小首饰,在别处买不到的限量版手工布偶。然后给店子取个名字吧,就叫“SMG”,其实没有太特殊的意义。

  最开始,生意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好。合伙人还是认为地段不够好,门面也小了点,不够有气势。“劳驾,我们卖的是奢侈品吗?我们卖的不是气势,是一种格调,或许是我们的定位有问题呢?”

  林俊杰重新整理了货架,大凡看上去潮得不够鲜明的产品统统下架,日本和韩国买原版的设计图样,在内地找工厂生产出来,大大降低成本。大家这才看出林俊杰还真是有商业头脑,但随之看不懂的是,林俊杰居然也顺势降低了商品的售卖价格,无疑把好不容易省出来的利润又让利给了消费者。

  这就是定位的眼光。大多数创业者往往只关注产品本身的定位,却很少对消费者定位。林俊杰的潮品深受90后热衷,他们大多正在念大学或者刚刚走上工作岗位,钱包并不温暖,他们来店里,看得多买得少。这个现象至少有两点提示:一是要缩小产品的范围,主打深受90后喜爱的商品;二是要降低商品的价格,让没钱的90后也能买得起。

  合伙人戏称林俊杰的做法,是改大网为小网,改捕大鱼为捞小鱼,大鱼指的是消费能力更强的80后,小鱼则是囊中羞涩的90后。专捞小鱼的林俊杰成功了,来店里消费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购买能力也越来越强,不到半年时间,销售额就翻了两番,总算是收支持平。

  林俊杰深谙90后虽然没有80后那么有钱,但他们数量庞大,是时下消费市场的生力军,与其艰苦地捕几条大鱼,倒不如轻而易举地捞一网小鱼。

  

  漏水的勺子能舀大鱼

  一年多的时间里,林俊杰并没有赚到钱。这让他伤透了脑筋。问题出在哪里?

  明星基本上都是自创品牌,借用自己的名气销售产品,虽然有团队在背后操作,但实际上,很多创意上的东西都是明星一个人单打独斗,产品的创新与更新能力一旦下滑,多大的名气也留不住回头客。

  林俊杰要引进新的品牌,“那么,你自创的SMG品牌何去何从?”合伙人的提醒很尖锐。一旦引进新的品牌,林俊杰的自创品牌势必受到冲击,甚至有可能惨淡收场,这无疑是亲手毁灭最初设定的、兜售自己思想与创意的梦想。

  马云说过,创业需要两种感情:初期的感性,不管不顾地迈出实质性第一步;后期的理性,有所坚持有所放弃,忍痛割爱也是一种手段。林俊杰犹豫了很久,终于决定引进日本的潮牌Eevilock。

  货品上架的前两天,林俊杰忙着和店员清理自己的品牌。一款七色系的低檐帽,是他替一家杂志拍大片时,突发灵感当场找纸笔设计出来的;那款连帽拉链开衫卫衣,是他在巴黎旅行时,以50欧元的价格直接从一位金发帅哥身上扒下来,然后拿回来改良后制作而成;还有这款板鞋,灵感来自妈妈小时候为自己做的手工鞋,很有中国范……将这些凝结着自己创意的产品打包装箱送进仓库时,林俊杰难过极了。再过两天,这些腾空的货架将摆上属于别人制造的产品。

  丰富的品牌使得货柜上每季都有新品,原本要去几个店买东西的顾客,在这里就可以一站式购齐。代理品牌是件耗资巨大的事情,为了避免积压太多的货品和现金流的周转,林俊杰又在上海开出了第二家店。

  一边忙于唱歌,一边忙于开店,林俊杰忙得再也没有机会享受长假出去旅行。在内地工作的时候,是一定要去上海的店,即便是去不了也会通过电话遥控管理;一旦回到新加坡探望父母,也必定去店里视察一番。在员工面前,林俊杰没有架子,摆货物、打标签、做卫生,统统都参与。反倒是甩手掌柜的合伙人有些看不过去,“你是老板,这些婆婆妈妈的小事用不着老板劳驾,并且,你还是明星,歌迷瞧见了多掉面子。”

  恰恰相反,林俊杰想到的却是另一个层面,“如果歌迷看见我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必定觉得我是个歌唱得还不赖但更加勤奋的小老板,多有面子呀!”只是,这并不是林俊杰的目的。作为一个并不能时时刻刻守候在店里的老板,员工的流失将会遭致致命的打击,能够挽留住员工的最好办法,有时候不一定是高薪,而是要让他们看到一个像小蜜蜂一样勤劳的老板,让他们感到温暖的同时还倍感前途。

  忍痛割爱舍弃自创品牌、像小人物一样做老板,林俊杰把很多创业者视为“天大的事”,看做小事一桩,他把这些不重要的细节纷纷忽略掉、漏掉,只想着多创业绩多做贡献,只想着剩下最重要的东西。“漏掉”的是小利益,收获的却是大成功。就像聪明的渔夫,从来不用水桶或者面盆去舀鱼,而是用带漏洞的网,把水漏掉,舀到的都是大鱼,连水带鱼一起舀,成绩非常小……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