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温暖
一个寒夜,飘着雪花的街头。一个中年妇女守着一个烧烤摊在大声打电话:“我在杭州挺好的,特别是生意,我和你爸两个人都招呼不过来。你放心。我们这边下雪了,你要多穿衣服,饭菜吃好一点……”估计她是在给自己正在上学的孩子打电话。但是,她的烧烤摊边没有一个客人,呼呼的寒风中,她在瑟瑟发抖。而她的丈夫穿着一件浅绿色的军大衣坐在炉子边沉沉睡去了。街头的风越来越大。
北风来了,马路上的梧桐叶到处都是。一位环卫女工正在清扫这些落叶。不远处,有一个穿着夹克的男人拉着车,帮忙将落叶装入车子。这条街上的有些商户都认识环卫阿姨,问她:“那个男人是谁啊?”环卫阿姨说:“是我丈夫,他下班后就来帮忙,让我好早点完成,这样就可以在一起吃晚餐了。”
装修房子,我雇了一个搬运工,叫他老徐。那天我骑车经过邮局,看到老徐站在马路边打电话:“钱已经汇出了,总共两千元,你买几件漂亮衣裳穿。老爸现在有的是力气,浙江这边的人钱多,好赚。”就在几个小时前,这个老徐一定让我要先支付工资,否则他要罢工了,我差点与他争执起来。后来在泥水匠的劝说下,我先给了他两千元。原来老徐把这笔刚刚到手的血汗钱汇给了女儿。
人生中的腌肉和小纸条
意大利心理学者卢兹在他的一本自传式心理作品中,曾提到儿时的一件事:卢兹的母亲擅长制作比萨。卢兹的家境并不富裕,所以,经常出现在饭桌上的是蔬菜比萨。但事情也有例外,卢兹盘子里的那块比萨下,偶尔也会出现美味的腌肉,这是母亲偷偷留给卢兹的。卢兹回忆说,正是那块薄薄的腌肉,让他平淡的童年充满了期望和惊喜。
后来,卢兹根据这件事,在自己开的餐厅内对顾客进行了一次不动声色的试验。卢兹在每份比萨里面藏了一张写着祝福字样的纸条,正如意料中那样,几乎所有的顾客都表现出惊喜。再后来,这种内藏了祝福纸条的比萨被称为“卢兹比萨”,并成为一道意式的文化大餐。
卢兹据此印证了心理学上的“表层心理”和“转折点”两个理论。所谓“表层心理”指的就是个体最初看到的事情或者物品的表面现象以及最直观的原因等。“转折点”指的是出乎意料的事物,并能够改变由表层心理带来的心理感受。
卢兹的理论对我们的人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毋须赘言,我们在生活、学习、事业中,几乎每天都被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包围着,感情受挫、旅途不顺、工作出现差错,甚至走路时不小心绊了一脚,这些琐碎的事情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情。
新年计划里的母爱
时光如梭,岁月如流。转眼间,新的一年又来了。
为了让自己在新的一年过得更有意义和收获,我认真琢磨了半天,特地列了一张新年计划表。晚上看电视时,我读给一家人听:
一、好好工作,让领导赏识,让同事称赞,争取评上年度优秀;
二、空闲时多写文章,争取在知名的杂志报纸上月月能上稿,并有文章在全国报刊转摘无数;
三、合理理财,全年增加存款多少元;
四、买一台大屏幕的彩电,更换家里的旧彩电;
……
一共列了八大条,我一本正经地把它读完了,妻子听了说,嗯,很好,就是要多多努力。不料,女儿却说,爸爸,不行,你还要加上一条,就是给我买个礼物,最好是荷兰猪。
又是荷兰猪,我有些恼怒地瞪了她一眼。自从女儿看到班上有些同学在家里养了仓鼠等宠物之后,不知怎地看上了荷兰猪,三番五次地对我说要买。
这时,一直坐在那没说话的母亲开口了:你的计划,不是名就是利的,你为什么不打算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你看看你,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口腔溃疡。你怎么就看不到你自己真正的需要呢?
我顿时不能言语。母亲常常劝我要早睡早起,像其他人一样在清晨跑跑步,可我从来没有做到。不仅仅是因为忙,更是因为内心的不以为然、浮躁不安。是啊,新春来了,可它并不是为了带给我们新的欲望。关爱家人,珍惜自己,感恩生活,才会让日子过得更为和谐。
我把那张计划撕了,重新开始拟写我的新年计划。
个人的影响力
涉世之初,长辈、朋友都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要学会适应社会,这比所有的学校功课都重要。
我的办公室结构简单,一个上司,四个“兵”。这四个里头,有一个最与众不同,且叫她小A。小A能力未见得出色,最大特点是舍得“做”——甭管可行性如何,小A经常给上司出点子;任何一件工作,她执行的过程中至少汇报十次;对上司的家事,小到水龙头坏了,大到孩子考学,A比自家的事还上心;双休日,大家都唯恐电话响了,又被喊去加班,唯有她,加班的时候对上司说“您让我做事是看得起我”;即便不加班,我们也时时看到她挽着上司的胳臂,不是介绍超市的打折商品,就是要陪上司去某家发店烫头。总而言之,大伙儿都看出来了,巴结,且过了。
话说回来,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时间一长,小A成了上司最铁最贴的“嫡系部队”。剩下的三个人,工作其实都算得上尽职尽责,但和小A高度的“责任感”与“工作热情”相比,还很有差距。上司有小A做标杆和坚强后盾,会今天张某、明天李某的批评批评,督促督促。
其实我们做的事不比小A少啊,看来,光傻做还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像小A那样,至少可以上司叫的时候答应得快一点,上司说话的时候笑得甜一点吧?久而久之,单位里,弥漫着一股捉摸不透而确实存在的阿谀之气,最大的受益人是上司,她对这种工作环境满意极了。
不久,单位发生人事变动,小A调走了,来了一个小H。
小H和小A不一样,她既不会对上司多一个笑脸,也绝不关心上司家事,她没什么上进心,手头的工作都干得不紧不慢,能敷衍则敷衍。这么一个人替换了小A,上司非常郁闷,不时地“敲打”H,但H非常自我,上司或明或暗的批评和期望,她都左耳进右耳出,依旧我行我素。松了一口气的是余下的三个人,小A在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压抑,这下好了,有了H这个参照系,我们每个都算是表现不错。
日子一长,大家也懒散了许多,慢慢恢复了本性,上司喊的时候,步伐又从小跑变成了走,渐渐忘了一件事情多次请示汇报。万一上司有个什么不高兴,挨批的也是H,因为她使团队工作效率降低。缺点是,H不能完成的工作,常常要摊到其他三个人身上。上司也变了,她对H以外的几个人,开始和气得多。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