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拍,小相机里的大世界

  “我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欧洲逛逛,只可惜年纪大了,经济实力又不允许。就用这台机器,在最著名的一些景点前给我拍个照吧……”刘女士的话还没有说完,她的小孙女就急不可待地插嘴道。“我也要,我也要。我想和美羊羊一起照合影。”大家七嘴八舌地围着个电脑显示器大小的机器,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种人只要往那一站,就可以任意选择世界上任一景点做背景的机器,名字叫“全球拍”。

  

  商中生的北漂之路因摄影而改变

  今年31岁的陈俊波,出生在湖北省应城市田店镇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他读高中的时候,妈妈生病住院,欠下很多医药费,懂事的陈俊波便自动辍学了。

  2000年,陈俊波在朋友帮助下来到北京,在一家广告公司跑业务。公司刚好引进了一个新项目,就是为日本的一家电子商务网站提供国内一些企业的资料。一天,公司需要为客户上传大量图片,可摄影师不在,时间紧迫,一时半会儿又找不到其它懂摄影的人。见经理急得团团转,陈俊波自告奋勇地说:“让我试试吧。明天,我一边跟客户谈合作的事,一边帮忙拍产品照片。”经理也没有其它办法,只得半信半疑地点点头。

  晚上,陈俊波用心研究相机的使用说明书,直到后半夜才休息。第二天,在拍摄每一件产品的时候他也是小心谨慎,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内容做到了拍摄时手要稳,以保持画面的清晰度。当他把拍好的照片拿给经理看时,经理的眼睛里充满疑惑。“这真是你拍的照片吗?”

  陈俊波有些心虚地点点头,生怕出了什么问题。没想到,经理却开怀大笑。“太好了!以后我们公司又多了一位业余摄影师。”

  有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陈俊波在拍照片时更加信心十足。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竟然爱上了摄影。

  2006年,陈俊波在周围的摄影圈子里成了颇有名气的人,朋友们喜欢叫他摄影师,并有许多通过熟人介绍,来找他拍照的年轻人。

  国庆节前后,有位老同学要结婚,找陈俊波充当摄影师,帮忙拍婚纱照。他们约好了时间地点,那日天公非常作美,清晨起来,天气晴朗,光线非常适合户外拍摄。婚纱租了,妆也已经提前化好,当陈俊波兴匆匆地带着一对新人出门,直奔事先在世纪公园里选好的几处景点时,却被公园管理人员拦住。

  原来,这里普通游客拍照是不受限制的,但拍婚纱照就另当别论了。需要额外交钱不说,还有许多规矩。好不容易找人疏通关系终于进入公园,麻烦又来啦!拍摄任务进行不到一半,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就阴暗下来,乌云一片片堆到头顶,眼看一场大雨就要降临。无奈之下,他们只得暂缓拍摄。

  计划被一次次打乱,不仅新人着急,作为摄影师的陈俊波更急。国庆节很快就到了,如果婚礼当天,连一系列像样的婚纱照都没有,会贻笑大方的。陈俊波和老同学都是北京的打工族,只有周末才有空去拍,怎么办呢?为此,陈俊波寝食难安。

  不轻易服输的陈俊波苦苦思索,终于想到办法。如果在室内拍摄,然后用电脑处理,把外景和人物拼接在同一幅图中,是不是可以呢?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达到室外照片的效果。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并不那么简单。拼的效果很假,成像也并不清晰,根本达不到婚纱照的要求。

  老同学的婚纱照拍完后,很长一段时间,陈俊波一直在琢磨是否可能有这么一台相机,可以让被拍摄的人任意选择想要的背景,而不用浪费旅游之资,也免去了周车劳顿之苦,那该多好呀!

  有了这个想法他便开始自己抽空研究。每逢周末,只要一有时间就一个人跑到图书馆钻研摄影和图片软件方面的书,看能不能利用软件把风景和人物拼合得天衣无缝。他平时在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甚至走路吃饭的时候,他都会面对眼前的景物人群,考虑这个角度应该怎么拍才容易镶嵌,那个人物如何表现更漂亮。他还利用各种机会,向北京摄影圈里的资深人士请教。

  刻苦的学习和不耻下问的精神,让他掌握了许多摄影技巧以及电脑方面的知识。陈俊波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拍摄当中,照片洗出来的效果得到更多人的肯定。但是,把两幅图画合二为一的实验却始终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

  

  在嘲笑中坚持下来的天才疯子

  “我一定能做出一台可以任意选景,并适合拍婚纱照的超清晰智能相机。”陈俊波的决心和毅力非但没有得到摄影圈里朋友的认可,相反却成了他们的笑话。大家觉得这种高科技的东西,专家都没搞出来,他一个高中生,也不过是想想罢了。

  没人支持,没人相信,也没文化底子。可是,陈俊波并不气馁,他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和精力。他有时甚至抽出午饭时间出去拍摄,因为以前很少接触制图软件,只能边做边摸索。每次都把别人下班或午休的时间利用起来,将拍回的照片一遍遍地研究,构图是不是最佳,光圈是不是合适,怎么样拼合才能使效果更好。有时看得连午饭都忘记吃,同事们笑他中了摄影的毒,连摄友们都送给他一个外号,叫“疯子”。

  然而,当陈俊波终于借鉴大头贴的软件,把人和景物的拼合做出点眉目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前段时间买单反相机,买电脑,再加上搞实验,手里那点积蓄花得七七八八,没钱了。

  陈俊波打算请大家帮忙助资,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身边的朋友,大家都说他脑子进水了。连往常很支持陈俊波的公司经理也觉得,他这个项目有点儿悬,就算真能合成那样的照片,也必定看着假,漏洞百出,太不符合实际情况。

  没有人支持没关系,只要自己认定的事,坚持去做就行了。接下来,陈俊波仍然把时间全交给了研究人物和景物的合成与处理,这项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浩大工程,在他眼中,仿佛只要努力就触手可及。

  他参考过大头贴的原理,发现大头贴有着许多的缺点。第一,成像质量太差,清晰度不够;第二,无法拍出全身照片,仅仅限于大头照无法满足更广泛的客户需求;第三,缺乏真实感。

  陈俊波给自己定了个任务:在五年之内,研制出一款只要站在家里,就能拍出与世界各地美景合影的软件。但搞研发需要钱,以他目前的经济能力有点痴人说梦。他必须不断寻找机会,物色适当的合伙人。陈俊波到处托人打听是否有专门的科技公司能够接受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研发,寄出去的计划书都石沉大海一般,毫无音讯。几乎没有一家公司将这个想法当成项目来做,大多数人认为陈俊波太异想天开。

  直到有一天,在咖啡厅里,陈俊波遇到了北京中创华天科技有限公司的CEO汪正红,他的才华终于得到认可。汪总投入大量资金,并成立了项目专门研发小组,不但聘用陈俊波为公司的技术总监,还让他以技术入股,陈俊波大展拳脚的时刻到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