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被倾听
1975年,首个一人一故事剧团由美国的强纳生·福斯(Jonathan Fox)创立。他是即兴剧团It’s All Grace的成员,因为大学时期研习过口述历史和心理剧的训练,福斯认为每个人都有说故事的必要和需要,于是与剧团团员们开始玩了起来,他们即兴演出彼此的故事,渐渐地发展出一人一故事剧场雏形。
在一个亲密的小剧场或者咖啡馆里,小小的舞台上中间散落着几张排列整齐的椅子或木箱,演员们静坐其中。左舞台的区域有个乐师身边摆着各式的乐器,右舞台邻近观众的地方则放着两张并排的椅子,靠近观众席的是主持人,另一张坐的是上台来说故事的观众,这样的画面便是“一人一故事剧场” 的基本架构。
当我们处于说故事或听故事的状态时,人与人之间形成的交流是私密的,但同时又是具社交性的。福斯将这个概念带到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来实现,不仅说故事,还要重演故事,因为透过重新演绎的仪式,这些故事得以被听见、被尊重,而最终的目的则是:用故事来服务彼此。
福斯带着剧团四处演出并且持续地发展一个人一故事剧场,一直到1986年原始剧团才告解散,但福斯并没有放弃一个人一故事剧场的理念,福斯和妻子莎乐思随后又创立了其他的一人一故事剧团和一人一故事剧场学校,推广经营相关组织与网络,至今仍非常活跃。十多年前,“一人一故事剧场”传到香港,被用于公益性的心理治愈中,也被业余戏剧爱好者用于即兴的话剧舞台。今天,在北京、广州、深圳、昆明等城市都涌现出“一人一故事”工作坊形式的剧团,让越来越多平凡人的故事都有机会在舞台上被演绎、被倾听、被释放。
“一人一故事”的演出人员,包括了主持人、乐师和演员。演员、乐师自然就是演出故事的主要构成,但主持人也非常重要。香港言遇剧团的创始人Mercy就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主持人。他说,主持人其实有点像导演,除了把握演出的整体节奏,还要根据分享者的故事重点来引导提问,接下来再思考演出的模式,比如说是使用三段故事的模式,还是自由演绎的模式等等。但主持人比影视剧导演更多了一重任务,就是要照顾分享者和观众的感受。因为作为剧场的领航员,他必须要带领全场观众进入分享和聆听的状态,营造一种安全、亲和、活泼的交流气氛,这样,观众才乐于分享自己的故事。主持人要懂得察言观色,不能对分享者的痛处咄咄相逼,相反,要因势利导,同时也要适可而止,让分享者在安全舒服的气氛中,通过自主倾诉而得到心灵上的释放。
在一次演出中,有一名观众在分享她的感情经历时欲言又止,作为主持人的Mercy就不再问她具体的事情,只是关心她的心情感受,让她将心中郁结说出来。
“一人一故事”发源于心理剧,被誉为治疗性的剧场,因此,它有几个重要的原则。一是保密,听完故事,秘密就留在分享的空间里;二是不评价别人的故事,这正是“一人一故事”剧场的魅力所在,平时你跟亲朋好友吐槽,他们可能会喋喋不休地告诉哪儿哪儿不对,应该怎么做,但在剧场里,演员只是忠实还原故事,观众只是认真倾听,这一切会让你觉得被尊重、被照顾、被接纳。
故事即“礼物”
观众:小鹿 28岁 北京
在很多人的咖啡馆,我遇到了信剧团正在那里表演“一人一故事”的剧场活动。
最初我以为是每个人用动作、语言演出自己的故事,其他人给予回应,但实际上是主持人(领航员)引导观众分享自己的故事,演员在台上认真倾听、观察,把观众的故事即兴表演出来。
这种演出不是为了表达、彰显编剧、导演、演员的创造力和欲望,而是基于对观众的关怀,鼓励在场的观众分享自己即刻的感受或记忆中的故事、场景、片段,由演员用“流动塑像”或“转型塑像”的方式将观众分享的场景和感受再现。
台上表演的不是精心排演的剧本,而是普通人真实的故事。
一位女孩走到台上,分享了自己如何离开亲情的捆绑的故事。她妈妈希望她考公务员过稳定的生活,但毕业时,她偏不报考公务员,自己找了一份在国际学校的工作,既开阔视野,又能学到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当时特别有成就感。
舞台上,一位演员演故事中的女孩“文雯”,一位演员演“妈妈”,其他演员即兴配合。一位演员披着一块黑色布围着“文雯”张牙舞爪:“我是‘危险’,哼哼,你要遭殃啦!”妈妈用红布把他赶跑了。“文雯”说:“我要自己做决定,国际学校可比公务员有意思多了,还能见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呢。”那个叫做“危险”的家伙又来了,说,哈哈,这次没有妈妈,嗯?自己做决定?另一位演员跳出来:“我叫‘成长’,我总是和危险相伴”。“文雯”说:“嗯,我成功了,要告诉妈妈。”妈妈有些伤感地把红布铺在地上,轻轻唤着:“文雯,我希望你安全。”“文雯”坐过来,说,“妈妈,我想要走自己的路,我要过自己的人生。”
乐师弹唱着U克里的歌:“我有一个妈妈,她总想保护我不要受伤……”,歌声是那么真诚,我看见旁边那个分享故事的倔强女孩突然掉下了眼泪。
正是这种犹如朋友般的聆听,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分享空间,有时,这种分享的气氛更能延续到演出之后。例如“文雯”的故事结束后,有同样年轻的观众,和分享者诉说其实自己也有类似的境况;年长的观众表示,通过这次分享和演出,她对自己的孩子似乎也多了一份理解,还鼓励年轻人迈出梦想的一步。
大家把故事和演出称为“礼物”,演出结束后,主持人对观众说:“这个礼物送给你。”演员把所有的道具放下,看向观众,我真诚地接下了这份充满惊喜和感动的礼物。
放下心中的包袱
讲者:阿城 32岁 广州
有一个秘密,它藏在很多框框里。当你不去触碰它,你以为它不存在。当你想去触碰它,你会觉得它很可怕,当你真的正视它,你才能放下。
听了很多人分享的故事后,我决定走上讲台,讲出最近一直郁积在我心里的事情。
父亲是去年12月去世的。他走前的一个多月,已经查出是肝癌晚期,但他怕添加我们的负担,硬是让母亲瞒着病情,独自挺过了最后一个月。那段时间,我正在攻关公司的一个项目,心思完全在工作上,当父亲打来电话,很委婉地问我有没有时间回家看看时,考虑到路途的遥远,光是路上往返就要两三天,我回复说手头上有一个大项目太忙,只能等过年的时候再回家了。父亲没有说什么,还一个劲地安慰我:“工作要紧,那就等你过年回家吧!”
我丝毫没有听出他语气中的失落。直到听到他已经离开的噩耗,我才心急火燎地往家赶,可是还是没有赶得上见他临终前的最后一面。我心里那个悔恨呀!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