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创业故事

  (征集您身边的创业故事。这些故事,或许是读到的,或许是看到的,也或许是道听途说、经过添油加醋的,是大是小,完不完整,都没关系,写下来,发给我们,与大家共享。我们希望,您带来的这些故事,给正创业和想创业的朋友一些启发和思考。征集邮箱szqncy@sohu.com)

  

  几年前,他跟我一样,在深圳打工。几年后,他已资产过千万。偶遇时,我有些不敢相信。而他,却紧握着我的手,对我声声说着感谢,口口声声地说我是他致富的恩人。我听着满头雾水。他说,如果没有我,便没有他的今天……

  事情是这样的。几年前,趁着放假,我回了趟乡下老家。我的老家在普宁,离深圳不远,回来的时候就顺手捎了一大袋青菜出来。那次正好他也要回深圳,我们相约一起走。见我手中提着一袋青菜,他感到很奇怪,问我,“你拿这菜干吗?”我回答是拿给亲戚的。他更纳闷,深圳哪个地方都可以买到菜,为什么要给亲戚送菜?我便说,这菜不同,是我从乡下带出来的有机蔬菜。

  接着,我便给他解释,城里的蔬菜都是施了化肥的,为了卖相好看,菜农菜贩的菜卖出前,还浸了水。这样的菜,炒了吃着十分僵硬,一点也不好吃。而乡下的就不同,施的都是农家肥,也没施什么农药,这样的菜炒来吃,不仅嫩滑还带着甘甜,好吃又回味。上次我的亲戚回乡下探亲时,吃到我家种的菜,赞不绝口,特意要求我们要是来深圳一定要给他捎一些自家种的菜,他们十分想吃……当时我还补充说,没想到城里人那么喜欢吃乡下自家种的菜,要是能搞一些到城里卖,肯定很畅销。

  

  我的好友宏有个习惯,看杂志喜欢从最后一页看起,看书先看结尾,看电影先问结局。不但这样,在他向我介绍一本书或是一部电影电视剧时,他总要把最后的结果先告诉我。而我恰恰相反,不希望先知道结果,而是要自己一点点欣赏,给自己留个悬念,这样,我才觉得有吸引力。

  宏说,看杂志,我从最后一页看起,是想知道精彩是不是都在最后;我看书喜欢先知道结尾,是想弄明白里面角色最后的命运后,再回头去欣赏作者怎么去发展这些角色,怎么去构思他们,去运作他们;我看电影先知道结局,再带着“结局”去理解角色们的心理和行为,去读懂导演处理的方法和方式,因为,我喜欢用这些结果去分析事情发展到这步的真正因果关系。

  工作两年后,宏就辞职去武汉一家服装厂做零工;一年后,他辞工回到老家开起一家服装加工厂,就是从别的服装厂拿来裁剪好的服装半成品,再加工后送回服装厂。一件衣服除去所有费用,赚不到一元钱,我和宏的家人都反对他做这个,可宏坚决要做。宏说:“虽说这一件衣服赚几毛钱,可这是成批的量,一走就是好几千件,等我再做大点,就是上万件。你们放心,在做这生意之前,我早就摸清了行情,预算了一下结果,因为可行,我才做的。”

  事情还真是这样,不到两年时间,宏就扩大了厂子,又加了十几台机子。三年后,宏的一位服装厂的老主顾转行,向他推荐了几家销售服装的商家。宏看机会来了,把几年的积蓄一下子全部投进去,做起成品服装产销一条龙,直接从裁剪到成品,再销往服装商家。

  而这些年来,我似乎做什么都不顺。我向宏取经,宏笑着说:“我哪有什么经验啊,你还记得吗?以前我看书看电影,总喜欢先知道故事结果,现在做生意能成功,可能与我这种性格习惯有关吧。不管你做一件什么事情,你都得先弄清楚结果,或是想好结果有可能发展到什么地步——这和看书先知道结果是一样的道理。在我决定做这桩生意时,我得先分析结果,分析出结果的好坏后,我再确定我要不要进行下去;或者我要用什么方法去运作它,结果才不至于达到最坏,而是可以达到最好。”

  

  我爱新词汇

  

  信骚扰

  就是垃圾短信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的骚扰。这种短信不分时间地点场合,不顾感受,随时都会光顾,甚至不惜深夜打扰别人的休息,实在到了可恶的地步。其中包括普通广告型和诈骗型。

  

  萤火虫男

  每当夜幕降临,家中妻儿长辈都已熟睡之际,背负着房贷、车贷、奶粉钱一连串“债”的一家之主独自一人来到阳台,点起香烟……公司的烦心事、生活的压力,都在烟圈的一吞一吐中默默消化。据说夜晚住宅区内,时常可以见到各家阳台上烟头闪烁的亮点,远远看去就像一只只寂寞的萤火虫。这些夜晚独自抽烟想心事的男人就是都市“萤火虫男”。男性一直被看作是家庭的顶梁柱,这就使男性背负更加沉重的压力。男人的性格决定了“男人有泪不轻弹,男人有病不去看”。而他们往往选择了抽烟或者喝酒来解压。

  

  啤酒眼

  最新一期《英国心理学杂志》上有项调查,人们通常认为,人在喝酒之后会感觉异性更有吸引力。这一现象被称为“啤酒眼(beer goggles)”。据说啤酒可以让人对原本不太有吸引力的异性产生好感,觉得他们比平时更有魅力。一个人酒喝多后觉得原本相貌平平的人也很漂亮。而科学家发现,女性酒后会觉得照片上的异性比其本人更有吸引力。

  

  “BMW族”

  指的不是开宝马的人,而已特指以公共汽车(Bus)、地铁(Metro)、徒步(Walk)等方式上下班的上班族群体。

  

  尿点

  尿点是一个诙谐的说法,指看电影时自觉情节不值得憋尿以观之,可以去洗手间的时间点。在国外,有人创建了一个名为“跑去尿尿”的网站,给观众们带来了一条“网络尿不湿”,它会提前告诉你在某部影片的几分几秒有“尿点”,你可以放心去厕所而不用担心错过重头戏。姜文的《让子弹飞》成为贺岁档最受瞩目的影片。有影评人将这部快节奏堪比好莱坞影片的电影称为“只有笑点、没有尿点”。“尿点”一词逐渐流行起来。

  

  团居族

  孩子们一旦成家,就会和父母分居两处;亲戚朋友除了过大节办喜事碰个面,平时甚少走动;晚辈们因为忙于工作,很难做到“常回家看看”。在某些城市,亲朋好友们为了互相有个照应、多增加来往,而同择一地段或者同一小区互相挨在一块儿居住,形成一个团队,一个聚居区域,这种现象被称作“团居”现象。

  

  搜索依赖症

  一种凡事依赖上网搜索的习惯。当人们碰到自己不了解的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去网上搜索,如果搜不到,就在网上进行提问,寄希望于热心网友答疑。有搜索依赖症的人群主要是80后和职业白领。互联网的便捷可以帮人们在获得大量信息的同时节省时间,但过度的依赖容易导致惰性,造成一部分年轻人不主动记忆、思考等问题。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